药厂质检科科长要来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桃源村激起了层层波澜。连续几天,合作社的气氛都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仓库里,巧婶带着人将已经分装好的药材麻袋又逐一打开,重新检查了一遍封口和标签,确保万无一失;晾晒场和加工车间被彻底清扫,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张维更是把所有的生产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成册,反复核对。
终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两辆黑色轿车沿着新修的村道,缓缓驶入了桃源村。车在合作社院子外停下,车上下来三四个人,为首的是位五十岁左右、戴着金丝眼镜、神情严肃的中年男子,正是省城药厂质检科的刘科长。他身后跟着几位年轻的技术员,手里提着专业的取样箱和检测仪器。
林晚、福伯、张维等人早已在门口等候。简单寒暄后,刘科长直接表明了来意:“林秘书长,各位,我们这次来,主要是对首批交付的药材进行现场抽样和初步检测。这是例行程序,也是对我们双方合作的负责。请代我们去仓库和田间看看吧。”
他的语气公事公办,目光锐利,扫视着周围的环境。一行人先来到了仓库。看着码放整齐、标签清晰的药材麻袋,刘科长微微点了点头,但并未多言。他随机指定了几个麻袋,技术员立刻上前,用专业的取样器在不同深度取样,装入贴有唯一编码的样品袋,密封,记录。
“我们需要查看一下田间种植情况。”取样完毕,刘科长提出要求。众人又移步药田。刘科长走在田埂上,脚步很慢,目光仔细扫过植株的长势、叶色、田间整齐度,甚至蹲下身查看土壤情况和有无病虫害迹象。他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种植年限、施肥情况、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张维一一作答,语气谨慎而专业。
整个过程中,刘科长话不多,表情始终严肃,让人摸不透他的想法。跟随的桃源村众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尤其是水生和巧婶,紧张得手心冒汗。林晚表面上保持镇定,但紧握的拳头也透露出内心的不平静。这不仅是一次抽检,更是对“桃源印记”品牌和整个生态种植模式的一次“大考”。
中午,合作社准备了简单的农家饭菜招待刘科长一行。饭桌上,刘科长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话题依然围绕着药材质量。
“你们这种生态种植的模式,想法是好的。”他夹了一筷子清炒野菜,说道,“但规模化生产,如何保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个大难题。毕竟,药材不是普通农产品,关系到用药安全。”
饭后,技术员们在合作社临时整理出的一个房间里,架起了便携式检测设备,对取样的药材进行水分、灰分、浸出物等项目的快速检测。房间里只有仪器运行的轻微嗡鸣声,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林晚等人等在外面,度秒如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终于,房间门开了,刘科长拿着几张检测报告单走了出来,脸上依旧看不出什么表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众人紧张的脸,最后落在林晚身上,嘴角微微向上牵动了一下,露出一丝难得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笑意。
“初步检测结果出来了。”他顿了顿,声音平稳,“水分、灰分、浸出物等指标,全部符合药典优等品标准。尤其是浸出物含量,比我们常规收购的同类药材,平均高出约五个百分点。”
他扬了扬手中的报告单,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样品中未检出任何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这在规模化种植的药材中,非常难得。”
短暂的寂静之后,合作社院子里爆发出压抑不住的欢呼声!巧婶激动地抹起了眼泪,水生高兴地跳了起来,福伯捻着胡须,脸上笑开了花。张维长长舒了一口气,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
林晚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实处,一股热流涌上眼眶。她努力保持着平静,向刘科长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刘科长的肯定!我们会继续努力,绝不辜负这份信任!”
刘科长点了点头:“品质是硬道理。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生态种植的可行性。这批药材,我们药厂收了。希望你们能保持住这个水准,建立长期合作。”
阳光洒满院落,药香弥漫。这一刻,所有的汗水和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