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角落堆着几块木板,是李杰昨天让人从西市最大的木料铺买来的,都是些质地坚硬的槐木板,纹理清晰,表面被刨得光滑平整,散发着淡淡的槐木清香。此刻,李杰正拿着锯子和刨子,在案子上忙碌着。锯子是细齿锯,拉起来 “吱呀吱呀” 地响,木屑像雪花似的落在地上,堆起薄薄一层;刨子则把木板表面刨得更加平整,刨花卷曲着掉下来,像一朵朵白色的花。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仅有附近的铁匠和农户,连旁边绸缎庄的掌柜都来了,他穿着一身绸缎长衫,手里摇着把折扇,站在人群后面,饶有兴致地看着;胡饼铺的老汉也端着个刚出炉的胡饼跑来看热闹,胡饼的香气在人群中弥漫开来,引得几个人肚子咕咕叫。院子被挤得满满当当,后面的人看不见,就踮着脚尖,伸长了脖子,像一群伸长了脖子的鹅。
王铁匠依旧站在门口,双手抱在胸前,脸上没什么表情,像块冰冷的石头,但眼神却时不时瞟向案子上的木板,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大师兄在他耳边小声说:“师父,我看他就是在哗众取宠,木板做得再花俏,能比铁犁壁强?铁犁壁那才叫结实,能劈开石头呢!”
王铁匠没吭声,只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眼睛却没离开李杰的手,心里暗暗嘀咕:这小子到底想干什么?用木板做犁壁,简直是胡闹!
李杰很快做好了两个犁壁的模型。一个是平直的,像块普通的木板,边缘被削得锋利,能轻松划开纸张;另一个是弧形的,弧度和曲辕犁的犁壁一模一样,圆润光滑,像半个碗扣在那里,曲线流畅自然,让人看着就觉得舒服。
“这又要干啥?” 赵大虎挠了挠头,他还是没看明白李杰的用意,这木板和犁壁有啥关系?
李杰没解释,只是对旁边的两个工匠使了个眼色。两个工匠立刻从外面搬来一个大沙盘 —— 那是用细沙和黄土按比例混合而成的,颗粒均匀,被铺得平平整整,像块巨大的黄绸布,边缘还用木板围了起来,防止沙子洒出来。他把沙盘放在院子中央,然后拿起平直的木板模型,对旁边的小徒弟说:“来,你拉着这个,在沙地里走一趟,就像平时拉犁耕地一样。”
小徒弟点点头,脸上有些紧张,他拿起系在木板上的绳子,深吸一口气,使劲往前拉。木板在沙地里缓慢地滑动,发出 “沙沙” 的响声,沙子被无情地推到前面,堆起一道小小的土埂,木板陷在沙子里有半寸深,走得异常费劲。小徒弟的脸都憋红了,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沙子里,瞬间就不见了踪影。他拉着木板走了不过一丈远,就已经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休息。
“大家看,” 李杰指着木板划过的痕迹,声音清晰洪亮,确保每个人都能听见,“平直的木板只能把沙子往前推,沙子会对木板产生很大的阻力,就像咱们用直辕犁耕地时,土地对犁的阻力一样,拉起来自然就费劲。而且你们看,它翻土也浅,只是把表面的沙子推开了,下面的沙子根本没动。”
人群里有人不住地点头,尤其是那些农户,更是深有体会。一个老农叹了口气说:“可不是嘛,我家那犁就是这样,每次耕地都得使出浑身力气,拉不了一会儿就累得不行,而且翻的土确实浅,庄稼长得也不好。”
“再试试这个弧形的。” 李杰拿起弧形木板模型,同样系上绳子,递给还在喘气的小徒弟,“这次你再试试,看看有啥不一样。”
小徒弟接过绳子,心里有些发怵,刚才拉平直木板已经累得够呛,他觉得这弧形木板看着更沉,肯定更费劲。可他还是按照李杰的吩咐,深吸一口气,使劲往前一拉。让他没想到的是,木板竟然轻松地滑了出去,一点也不费劲。沙子没有被推起来,而是顺着弧形的木板表面,像流水一样滑到两侧,留下两道整齐的沙埂,在沙地上划出一道又深又宽的痕迹。小徒弟几乎没费什么劲,就拉着木板在沙地里走了一个来回,脸不红气不喘,还好奇地回头看了看那道痕迹,眼睛里满是惊讶。
“哇!” 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叹,像平静的水面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咋这么轻松?简直不敢相信!”
“你看那沙子,自动往两边跑,太神了!”
“这要是做成犁壁,耕地肯定省老鼻子劲了!”
李杰指着弧形木板留下的痕迹,声音洪亮而有力:“这就是为啥新犁翻土深、还省力的秘密 —— 圆壁能借沙子的反作用力,把阻力变成动力。就像咱们用手推墙,墙也会给咱们一个反作用力,让咱们往后退一样。弧形犁壁就是利用这个道理,让土壤的反作用力帮着翻土,这样一来,至少能省一半力气!”
他拿起两个木板模型,放在一起对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平直的犁壁是硬碰硬,把所有的力气都浪费在推土上,事倍功半;而弧形的犁壁是巧用力,顺着土壤的劲儿走,能把土壤的反作用力变成翻土的动力,自然又省力又高效,事半功倍。”
“李大人说得太对了!” 一个老农激动地喊道,他手里拄着根拐杖,因为激动,手都有些发抖,“我家那犁就是这样,拉着费劲,翻土还浅,怪不得产量上不去!要是有这弧形犁壁,肯定能多打不少粮食,家里人也能少受点罪!”
“可不是嘛,省下来的力气,还能多耕几亩地呢!” 另一个农户也跟着说,眼睛里闪着期盼的光,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家地里丰收的景象。
人群里的年轻铁匠们更是兴奋,他们不像老一辈那样固守传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他们围得更近了,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像一群饥饿的人看到了食物。
“李大人,” 一个穿着蓝色短褂的年轻铁匠忍不住往前挤了挤,他是 “孙记铁铺” 的三徒弟,名叫孙小三,平时总被孙瘦猴骂毛躁,此刻却顾不上那么多了,声音里带着急切,“这弧形要弯多少才合适?是不是越弯越好?我回去也想试试做一个。”
李杰看着他眼中的热情,心里很是欣慰,微笑着摇头:“不是越弯越好,这个弧度是有讲究的,经过反复测算,135 度最合适,既能借到最大的反作用力,又不会让土壤在翻起时卡住,影响耕作效率。” 他怕大家不理解,还特意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出 135 度的角,耐心解释,“你们看,这个角度就像咱们弯腰干活时最省力的姿势,太弯了累,太直了也累,这个角度刚刚好。”
“哦,原来是这样,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 孙小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赶紧从怀里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和炭笔 —— 那是他省吃俭用买的,平时用来记一些锻造的小技巧,他想把这个角度记下来,生怕一会儿忘了。炭笔在纸上划过,发出 “沙沙” 的轻响,在安静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清晰。
站在门口的王铁匠看到这一幕,眼睛瞪得像铜铃,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他狠狠瞪了孙小三一眼,嘴里低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别人说啥都信!一个破木板子有啥好学的?真要做犁壁,还得看铁水的火候、锻造的力道,这些他懂吗?”
孙小三被他一瞪,吓得手一抖,炭笔差点掉在地上,脸上瞬间变得煞白,赶紧把小本子和炭笔收了起来,低下头不敢再说话,肩膀微微耸动着,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周围的年轻铁匠们也被王铁匠的气势吓到了,原本想问问题的,也都把话咽了回去,院子里的气氛顿时有些尴尬。
李杰看了王铁匠一眼,没有生气,反而理解他的固执。老一辈的工匠,大多靠着经验吃饭,对这种基于理论的新东西,总有种天然的抗拒。他笑了笑,打破了沉默:“大家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不懂就问,才能进步嘛。做铁匠也好,做农户也罢,多知道些道理,总没坏处。”
他的话像一阵春风,吹散了院子里的尴尬。一个年轻的脚夫壮着胆子问道:“李大人,这新犁做出来,得多少钱一具啊?咱普通农户能买得起不?”
这个问题问到了大家的心坎里,农户们都竖起耳朵,紧张地看着李杰。要是新犁太贵,再好也没用。
李杰笑着说:“放心,这新犁看着复杂,其实用料和直辕犁差不多,就是锻造的时候多费点功夫。我已经跟司农寺说了,会尽量压低价格,还会让官府补贴一部分,保证普通农户都买得起。等推广开了,产量上去了,大家赚的钱肯定比买犁的钱多得多。”
“那可太好了!” 农户们都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用新犁耕地的场景,有人说要多种两亩麦子,有人说要试试种些新作物,院子里的气氛又热烈起来。
王铁匠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他不得不承认,李杰的演示很有道理,那些他以前想不明白的问题,被这简单的木板和沙子一演示,就清清楚楚了。尤其是听到农户们对新犁的期盼,他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他打了一辈子铁,做了无数的犁,不就是想让农户们能轻松点、多打点粮食吗?可自己却因为固执,一直在反对这明显更好的新犁。
他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重重地哼了一声,转身就往铺子里走。脚步有些踉跄,不像来时那么沉稳。
“师父,不等了?” 大师兄赶紧跟上,有些不解地问。
“有啥好看的?糊弄人的把戏!” 王铁匠的声音很大,像是在给自己壮胆,又像是在说服自己,可谁都听出了他语气里的底气不足。
但他没看到,在他转身的那一刻,二师兄悄悄留在了门口,眼睛紧紧盯着李杰手里的木板模型,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手指还在偷偷比划着弧形的角度。他跟着王铁匠学了十年打铁,早就觉得直辕犁有不少缺点,只是不敢说。今天李杰的演示,让他看到了改进的可能。
阳光越升越高,照在院子里的沙盘上,金光闪闪,沙子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李杰看着围在身边的人们,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和期盼,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今天的演示成功了,虽然王铁匠还在嘴硬,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认可曲辕犁。尤其是那些年轻的铁匠和农户,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这就是希望。
他拿起弧形木板模型,对着阳光看了看,木板的边缘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把开启新时代的钥匙。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这把钥匙就能打开大唐农业的新篇章。
“好了,今天的演示就到这里。” 李杰拍了拍手,对大家说,“过两天,改良坊就会做出第一批铁的曲辕犁,到时候会在城外的田地里进行实地耕作演示,欢迎大家都去看看,亲眼瞧瞧新犁的厉害。”
“真的?那我们一定去!”
“太好了,能亲眼看看最好!”
大家纷纷响应,脸上都充满了期待。人群渐渐散去,嘴里还在讨论着刚才的演示,时不时回头看看院子里的沙盘和木板模型,仿佛还没看够。
李杰让人把沙盘和模型收拾好,准备回改良坊。赵大虎走过来,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李大人,刚才是我有眼无珠,没想到这泥巴和木板里还有这么多门道。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做新犁,绝不含糊!”
李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这新犁能不能推广开,还得靠你们这些能工巧匠。”
赵大虎用力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
李杰走出空院,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抬头望向天空,天空湛蓝,白云朵朵。他知道,推广曲辕犁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有今天这样的场景,有这些渴望进步、渴望美好生活的人们支持,他就一定能成功。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