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说到,曹操等人都认为刘备已无路可逃。但荀攸却不这样认为。他说道:“刘备还有一个地方可去,在走投无路之下,他很有可能去西凉投奔韩遂。”
“当然并不一定是要去投奔韩信。可以去同韩遂结盟或者是联合。据我所知,刘备手上的士兵不止1万人。他的白毦兵据说有两千人。”
曹操一愣,道:“公达说得对。这点是我欠考虑了。他真的要去西凉,我也堵不住他。但他去了西凉以后,再想壮大绝无可能。”
“韩遂不会让他在西凉发展自己的力量。而且现在他们占据的地盘儿多是羌族。刘备也没法去招募羌族士兵,壮大自己。”
程昱也点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荀攸又笑了笑,没再说话。
王韧再次收到曹操的书信,让他牵制孙权。拒绝了他进兵司隶,围堵刘备的建议。
他也没放在心上,本来他只是提了一下,让曹操去考虑刘备逃亡的路线而已。
即使他不提醒,曹操那些一流的谋士,也绝对能够分析出刘备是想要入川。只是提醒一下,以防万一而已。
王韧现在非常希望,刘备能死在曹操的手里,而且最好是张飞也逃出来。那么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人就很可能为他所用。
至于诸葛亮的死活,王韧并没有在意。即使曹操抓住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不可能去为曹操谋划。
曹操会不会杀了诸葛亮呢?这个王韧没有底。估计是会杀的。因为曹操的性格本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但他很快就放下了这些。现在江夏已空出来了。他突然想起来,历史上是曹操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驻守了好多年,一直同关羽对峙。
所以他又传令给文聘,任命他为江夏太守,让他带领水军接管领江夏。
王韧觉得现在压力山大,曹操一旦收拾了刘备,肯定会剑指江南,就不知道先攻打他还是先打孙权。但他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就是曹操第一时间来攻打他。
他目前还缺高端的谋士,无论怎么说,让贾诩面对曹操,王韧心理上还过不去。是时候该让庞统出来亮相了。
他便又派人去了吴郡,给王敏安排新的任务。
现在,在沔水布防的陈狐等人,所起的作用也已经不大了,刘备不可能再走夷陵方向。他便命人去传令,让他们乔装打扮以后,潜入许都,密切注意许都的动静
曹操目前还不可能回邺城去,荀彧还在许都监控皇帝,曹操的府邸搬去邺城,只是为了撇开颍川大族而已。对付江南,他还得住在许都。
王韧回去南郡的途中,去看了一下关羽。他想把关羽搬到南郡去。老是住在一个野外军营里,什么都不方便。
没想到他一开口,关羽便同意了。现在关羽已经能骑马,但不能动武。因为他连普通的大刀都举不起来,上马都需要人扶上去,只是能坐得稳了。
到了南郡城外,关羽却不愿意进城,他说就在这城外扎下营寨,住在城外就行。
王韧说道:“既然来到了这里,你的士兵可以住在城外,你的儿子带着就可以了。其实他们也可以去城内的军营。那里非常宽阔,还可以给你们练兵。”
在刘备去桐柏山以后,王韧就把关平放了出来。让他回去照顾关羽。关平也很老实,并没有搞其他的什么小动作。
对这点,王磊还是比较满意,所以他放心让关平在城外带兵。但关羽要到城里去的,在城外他不放心,毕竟关羽还在病中。
这时,一位亲兵前来。给王韧送上了一封密信。王韧打开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是关羽的家眷回来了,同时说张飞给他写了一封信,送到了太守府。
王韧笑了笑,对关羽说道:“我不知道,嫂夫人他们都回来了,既然嫂夫人和侄子侄女都回来了,那么去城里住更应该了,在城外总是不方便。”
关羽看了王韧一眼还没出声,关平倒是跃跃欲试。他说道:“好啊,都到城里去。”
他又对关羽说道:“父亲大人,我们还是进城去吧,弟弟妹妹在城里就可以有地方玩耍了。”
关羽无可奈何地说道:“那好吧,就依州牧所言。”
进到城里,王韧便让周不疑去给关羽一家,还有他的士兵。他直接去了太守府。
王原本对张飞的印象不好,但是看了张飞给他写的信以后,他发觉张飞虽然人性格有点粗鲁,但是心思还是非常的细腻,而且这文采也非常好。
他的情义之重,不下于关羽。在刘备手下,他谁都不怕,孔明他都不怕,单单只要刘备一讲话,他立马乖乖地听话。
这说明,他重情义。刘备怎么能压制得住他?只是“情义”二字束缚而已。
从信中他才知道刘备离开时,把关羽的家眷丢在了桐柏山。也没有让人告知关羽。
对于刘备扔下关羽不管。他倒是不认为刘备做得不对,因为刘备此行根本就毫无把握。
你想在兵荒马乱之际,带着一个重病之人出行,说不定在哪里就被遗弃了。还不如留在王韧这里好一些。
他不明白刘备内心是怎么想的,但是就事论事来说,这件事刘备做得没有什么错误。
只是刘备扔下关羽的家人,也没有把他们给关羽送回来,却扔给曹操。这点就有点出乎王韧的意料了。
如果刘备真的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重情义,他应该让人把关羽的家眷送回到王韧这里。而不是扔给曹操。
如果张飞扔下自己的家眷,好说,因为夏侯娟是曹操的侄女自然不会亏待她。但是关羽的老婆就不好说了。
就不知道这胡氏长的是不是天姿国色,那样,老曹又有一个娱乐的地方了。
关羽的家眷怎么会到了南郡呢?外面兵荒马乱,她们是怎么来的呢?
那张飞又怎么会给王韧写一封信呢?两人关系不怎么好啊。后面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