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阳光穿透山间薄雾,将吊脚楼染上一层金边。刘亦菲醒来时,昨夜关于共同设计银饰的念头非但没有模糊,反而愈发清晰活跃。她甚至等不及吃早餐,就拉着江瑾辰讨论起来。
“……不能太复杂,要尊重苗银本身的风格,但又要有我们自己的印记。”她拿着铅笔在速写本上勾画着潦草的线条,眉头微蹙,神情是沉浸创作时的专注,“蝴蝶妈妈的意象很好,但直接用又太常见……或许可以抽象化?或者结合别的元素?”
江瑾辰坐在她对面的小桌前,面前摊开着平板电脑,上面是潘师傅作品的高清图库和苗银传统纹样的释义大全。他没有打扰她的创作冲动,而是高效地提供着信息支持:“传统涡纹象征团结和生生不息。龙鸟纹代表力量和守护。几何菱形纹多用于边框,表示稳固。”
他的声音平稳,像是在做数据分析报告,却精准地为她梳理着文化脉络和符号体系。
刘亦菲听得认真,笔尖在纸上点点划划:“团结和守护……这个寓意很好。”她眼睛一亮,忽然抬头,“你的名字里,‘辰’是星辰。我的‘菲’,有一种草木繁盛的意思。星辰照耀,草木生长……能不能把星辰和藤蔓或者枝叶结合起来?”
这个想法让她兴奋起来,速写本上很快出现了一个抽象的、由星辰点缀的缠绕藤蔓图案,线条柔美而充满生机。
江瑾辰看着她的草图,目光专注。他对于美学设计并无太多天赋,但他有着极强的逻辑和结构思维。他伸出手指,点在她草图的连接处:“这里,力学结构可能薄弱,长期佩戴容易变形。可以考虑用更稳固的几何图形作为基础骨架,将有机形态融合进去。”
他切换了平板页面,调出几个复杂的几何结构图:“比如,用无限符号的变体做底,融合星辰点和你的藤蔓。”
刘亦菲凑过去看,只见冰冷的几何图形在他的构想下,与自然意象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既现代又隐含古老韵味,且确实更加合理。
“这个好!”她几乎是脱口而出,看向他的眼神里带着惊喜和赞赏。他总是能从她意想不到的角度,给出最关键的支撑。
**\\* \\* \\* \\* \\* ***
带着初步成型的创意草图,两人再次来到潘师傅的工坊。炉火依旧,錾声叮当。
潘师傅拿着那张融合了两人想法的草图,仔细端详了许久,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他用苗语和向导快速交流了几句,时而点头,时而指着草图的某个部分。
向导翻译道:“潘师傅说,想法很大胆,把汉人的心思和我们苗家的手艺合在一起了。星辰和藤蔓的线条太软,要用在银器上,得用我们苗家最细的丝编工艺和镂空錾刻结合起来,很难做,费工夫,但他愿意试试。”
老人说着,抬起眼看向他们,目光里带着手艺人对挑战的兴奋和郑重。
接下来的时间,变成了一个小型的创作研讨会。潘师傅拿出各种粗细的银丝和之前做好的半成品部件,比划着讲解如何实现。刘亦菲主要负责沟通审美和形态,江瑾辰则更关注于工艺实现的可行性和结构强度,不时提出一些基于物理逻辑的疑问。
“这里悬空,受力点是否足够?” “银丝编织到这个密度,韧性会不会下降?” “镂空面积过大,日常佩戴的磨损如何?”
他的问题专业而切中要害,连潘师傅都听得频频点头,甚至和他讨论起来,两人用手势和简单的词汇外加计算器,居然也能沟通得七七八八。
刘亦菲在一旁看着这一老一少,一个代表着千年传承的手工智慧,一个代表着现代极致的理性思维,为了同一件作品激烈又融洽地讨论着,忍不住拿出手机,偷偷拍下了这奇妙的一幕。
最终方案确定:以双股扭结的银丝象征无限与联结为基础骨架,其上用极细的银丝编织出抽象舒展的藤蔓枝叶形态,藤蔓间巧妙嵌入数颗微凸的、经过特殊打磨呈现出细微星芒效果的小银珠,代表星辰。整体造型既保留了苗银的繁复精致,又注入了现代的设计感和专属的寓意。
“需要多久?”江瑾辰问。
潘师傅伸出三根手指,又说了几句。向导道:“师傅说,快不了,至少要三天。慢工出细活,心急了,东西就没了魂。”
“可以。”江瑾辰点头,完全尊重工匠的节奏。
离开工坊时,刘亦菲的心被期待填得满满的。那不再只是一件饰品,而是真正凝聚了两人想法、并由老师傅亲手铸造的、独一无二的信物。
山风拂过,带来工坊里持续不断的、富有节奏的錾刻声。那声音仿佛敲击在心上,预示着一段新的等待和惊喜。
灵感已化为星火,落入银匠的掌心。只待时光与匠心,慢慢将它锻造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