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江家老宅有例行的家庭聚餐。这是婚后刘亦菲第一次以江太太的身份正式参加,虽算不上紧张,但也多了几分郑重。
老宅坐落于西山脚下,是座颇有年岁的中式庭院,灰墙黛瓦,古木参天,透着沉淀下来的雍容与威严,与江瑾辰市中心那处现代冷硬的顶层公寓截然不同。
车刚停稳,管家便已微笑着迎了上来:“少爷,少夫人,老先生和夫人已经在等你们了。”
穿过曲折的回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和茶香。客厅里,江父正坐在红木沙发上看着报纸,江母则在摆弄着一盆精致的兰花。见到他们进来,两位老人都露出了笑容。
“爸,妈。”江瑾辰开口叫人,语气是惯常的平稳,但细微处能听出对长辈的尊敬。
“叔叔,阿姨。”刘亦菲也跟着叫人,笑容温婉得体。她今日特意选了一身素雅的中式改良旗袍,既显尊重,又不失身份。
江母放下花剪,亲切地拉过她的手:“快坐快坐。路上累了吧?亦菲最近工作忙不忙?我看那个话剧的宣传了,真好。”江母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言谈举止温和有礼,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江父也放下报纸,目光锐利却带着慈祥,在两人身上扫过,最后落在刘亦菲身上,点了点头:“气色不错。比上次见圆润了些。”
刘亦菲笑着应酬。江瑾辰则在一旁坐下,接过佣人递上的茶,安静地听着她们闲聊,偶尔在江父问及公司事务时,言简意赅地回答几句。
晚餐气氛融洽。江家的规矩并不刻板,餐桌上也能闲聊。江母细心,记得刘亦菲是南方人,特意嘱咐厨房做了几道清淡的淮扬菜。
话题不知怎的,聊到了江瑾辰小时候。江母笑着对刘亦菲说:“你别看瑾辰现在话少,小时候更闷。别家孩子上房揭瓦,他就爱蹲在书房看他爷爷的那些账本和地图,一看就是一天,问他在看什么,他说在看‘数据流动’和‘地理效率’,才那么点大的人……”
刘亦菲忍不住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一个粉雕玉琢的小男孩,一脸严肃地研究着复杂报表的样子,实在反差萌。她抿嘴笑起来,看向身边的男人。
江瑾辰面不改色地吃着菜,仿佛母亲说的是别人。
江父哼了一声,语气里却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骄傲:“从小就轴,认死理。给他个玩具,他先研究说明书和保修条款。”
“可不是嘛,”江母接过话头,眼神瞟向刘亦菲,带着点调侃,“所以亦菲啊,以后他要是哪里惹你不高兴了,你别跟他一般见识。他那个脑子啊,跟正常人构造不一样,你得直接告诉他,不然他琢磨不明白的。”
刘亦菲被婆婆的话逗得笑出声,连忙点头:“嗯,妈,我知道了。”
江瑾辰终于有了点反应,抬眸看了一眼自己母亲,语气平淡:“我的决策系统基于逻辑和最优解,情绪化沟通效率低下。”
江母:“……你看你看!”
一顿饭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饭后,江父把江瑾辰叫去书房下棋谈事。江母则拉着刘亦菲在花园里边散步边聊天,送了她一只成色极好的翡翠镯子,说是早就备下的见面礼。
回去的车上,刘亦菲还忍不住笑:“原来你从小就是这样的啊。‘数据流动’‘地理效率’……江总,你小时候也太可爱了吧?”
江瑾辰开着车,目视前方,侧脸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他沉默了几秒,才道:“母亲叙述存在35%以上的情感渲染和记忆偏差。准确率存疑。”
刘亦菲笑倒在一旁:“喂!哪有你这样的!妈明明说的是实话!”
江瑾辰不与她争辩,只是唇角似乎极轻微地向上弯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开口,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平稳,却抛出一个重磅炸弹:“父亲询问了下一代的教育规划。他建议,如果考虑国际视野,可以考虑新加坡或瑞士的几所寄宿学校,需要提前三年申请排队。”
刘亦菲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差点被口水呛到:“……下、下一代?教育规划?”这话题跳跃得是不是太快了点?!他们才结婚多久?
“嗯。”江瑾辰仿佛在讨论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项目计划,“基于最优生育年龄、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教育资源竞争强度,现在开始进行数据收集和方案评估,是合理且必要的。”
刘亦菲目瞪口呆地看着他,感觉自己cpU都要烧了。这人是把生孩子和教育都当成跨国并购案来策划了吗?还数据收集?方案评估?
“江瑾辰……”她扶额,哭笑不得,“孩子不是项目!而且……这难道不是应该我们先……嗯……商量一下要不要,什么时候要,再考虑这些吗?”
江瑾辰转眸看了她一眼,似乎不理解这有何冲突:“‘要不要’和‘什么时候’是决策前提,自然需要商量。但相关数据的储备和分析,可以同步进行,提升决策效率。避免临时抱佛脚,导致选择受限或仓促决定。”
他说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无可挑剔。
刘亦菲彻底败给他的思维模式了。她瘫在座椅里,有气无力地摆摆手:“……好吧,江总,您先收集着……等我……等我心理建设好了,我们再聊‘决策前提’。”
“可以。”江瑾辰颔首,仿佛完成了一个阶段性任务汇报,“数据整理好后发你。”
刘亦菲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路灯,内心一片澎湃。
家宴很温暖,公婆很和善。只是她这位丈夫的“数据库”和“决策系统”,看来还需要她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慢慢学习和解码。
路还长着呢。她忍不住笑着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