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共生碑焕万域光,老稻种引新程路
青牛村的晨光刚漫过归宗田,陈望就被共生碑传来的暖意唤醒。他赶到碑前时,发现埋在碑下的老稻种竟冒出了新芽——芽尖顶着淡金色的露珠,露珠里映着万域界域的缩影:绝望界的稻浪、灵植界的彩花、寂生界的新绿,甚至连死寂界废墟上的绿芽都清晰可见,像把万域的生机都凝在了这颗露珠里。
“望哥!这芽会讲故事!”小虎举着刚编好的稻穗笼跑过来,露珠里的画面刚好切换到旁支界域,陈禾正带着族人给归宗稻浇水。陈望蹲下身,灵根轻触新芽,天机轮突然在掌心发烫,星轨纹与芽尖的露珠共鸣,将万域的灵息都引到共生碑周围——碑身的纹路开始发光,“家”字纹与各届信物的印记交织,竟在半空凝成道金银相间的灵息通道,通道那头,传来灵植界使者的声音:“望儿,万域的灵植都在呼应共生碑,是时候办一场‘万域共生祭’了!”
这个提议让两村瞬间沸腾。老妇人立刻带着妇女们筹备祭典用的灵棉幡,幡面上要绣满万域灵植的纹样;陈满则领着农夫们修整归宗田,在田埂上摆出“万域同心”的阵型;孩子们跟着旁支来的小伙伴,用巡礼带回的信物编织祭典花环,石稻种、云麦粒、韧生种都被细心地缀在花环上,成了最特别的装饰。
消息传到万域,各届生灵纷纷响应。灵植界的使者带着《共生录》复刻本赶来,要在祭典上分享灵植培育的新方法;旋灵界的旋臾长老运来通脉种幼苗,说要在共生碑旁种出“万域通途藤”;寂生界的老族长更是带着全族的年轻人,扛着自家培育的第一袋归宗稻种,跨越鸿蒙赶来——他们说,要让寂生界的稻种,在青牛村的土地上,和其他界域的稻种一起,为祭典献礼。
祭典前一日,青牛村成了万域生灵的聚集地。飞禾船、灵植舟、伴生藤车停满了村外的空地,岩语族的石匠在共生碑旁雕刻界域印记,星界的使者在归宗田上空布下灵息光网,连灵山公堂的修士都放下了宗门事务,来帮着搭建祭典的高台。陈望站在高台上,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突然想起陈刚重生那年,在柴房里守着三株青苗的模样——当年那个攥着稻种不肯放手的少年,或许从未想过,有一天凡俗灵根能引来万域的呼应。
祭典当天,晨光刚染红天际,共生碑就爆发出璀璨的光。陈望手捧老稻种的新芽,走上高台,将新芽轻轻放在祭台中央。刹那间,万域的灵息顺着灵息通道涌来,祭台周围的归宗稻开始疯长,稻穗上的灵息与各届生灵身上的气息共鸣,连空气里都飘着稻香与灵花的芬芳。
“祭典开始!”随着老农夫的声音响起,灵植界的使者率先上前,将《共生录》复刻本放在祭台上:“这是灵植界的心意,愿万域的灵植都能在共生中茁壮成长。”他翻开典籍,书页上的灵植纹样突然活了过来,化作蝴蝶般的灵息,飞到每个界域生灵的肩头——那是灵植界的“共生祝福”,能让生灵与灵植的沟通更顺畅。
旋臾长老接着上前,将通脉种幼苗种在祭台两侧:“通脉种能连起万域的地脉,以后不管在哪,只要种下它,就能感知到青牛村的灵息,感知到万域的共生心。”幼苗落地即长,藤蔓顺着灵息通道蔓延,很快就与各届的灵植连在了一起,像在天地间织出张巨大的“共生网”。
轮到寂生界的老族长时,他捧着那袋归宗稻种,声音带着颤抖:“这是寂生界第一袋成熟的归宗稻种,是青牛村给了我们希望,是万域给了我们生机。今天,我们把它献给共生碑,愿万域的生灵都能有饭吃、有田种。”他将稻种撒在祭台周围,稻种落地就发了芽,与归宗田的稻苗缠绕在一起,成了祭典上最动人的风景。
陈望站在祭台中央,看着万域生灵依次献礼,突然举起天机轮:“当年陈爷爷重生时,只有一粒老稻种,却凭着凡俗灵根的韧性,守住了陈家的根。现在,这粒稻种的后代已经在万域扎根,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万域共生的力量!”他将天机轮贴在共生碑上,星轨纹与碑身的纹路完全重合,瞬间将万域的灵息都聚在碑顶,凝成颗巨大的“共生珠”——珠里映着每个界域的灵田,映着每个握着稻种的手,映着凡俗与修仙界并肩的模样。
就在这时,祭台中央的老稻种新芽突然绽放。不是开花,是化作道淡金色的光,光里走出陈刚的虚影——这次的虚影比以往更清晰,他穿着粗布麻衣,手里捧着半袋新稻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走到共生碑前,将稻种撒在碑下:“望儿,万域共生,是我这辈子最想看到的景象。凡俗仙途,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路,是你们用稻种、用信念,走成了最宽的路。”
“陈爷爷!”孩子们朝着虚影挥手,万域的生灵也纷纷鞠躬致敬。陈刚的虚影笑着点头,伸手触碰共生珠,珠里的万域灵息瞬间暴涨,顺着灵息通道传到每个界域——绝望界的稻穗结出了更饱满的颗粒,灵植界的千年灵木开出了新的花朵,死寂界的废墟上冒出了成片的绿芽,连鸿蒙深处的未知界域,都传来了灵植发芽的微弱信号。
虚影渐渐消散时,陈刚的声音还在天地间回荡:“守住稻种,守住共生,凡俗仙途就永远不会结束。”陈望握紧手里的天机轮,突然明白,陈爷爷从未离开,他化作了归宗稻的根须,化作了共生碑的纹路,化作了万域生灵手中的稻种,永远守护着这片他用一生守护的土地与信念。
祭典后半段,成了万域的“灵植交流会”。灵植界的使者教大家用灵息唤醒休眠的种子,旋灵界的修士演示如何用通脉种改善贫瘠土地,寂生界的年轻人分享着自家稻种的培育心得,凡俗农夫们则把陈满改良的灵植术教给各届生灵——没有身份的隔阂,没有界域的距离,只有对灵植的热爱,对共生的期盼。
夕阳西下时,祭典接近尾声。陈望带着万域生灵,在共生碑旁种下“万域共生苗”——苗是用老稻种的后代、灵植界的伴生苗、旋灵界的通脉种杂交培育的,叶片上印着万域界域的微缩纹,象征着万域灵植的融合共生。大家约定,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回到青牛村,看看共生苗的生长,分享万域的新变化。
送万域生灵离开时,灵植界的使者把一枚灵植印鉴交给陈望:“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捏碎印鉴,灵植界的所有灵植都会赶来帮忙。”寂生界的老族长则塞给他一把新收的稻种:“这是寂生界的希望,也是对青牛村的感谢。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永远一起守护共生。”
飞禾船、灵植舟渐渐消失在鸿蒙深处,陈望站在共生碑旁,看着碑顶的共生珠慢慢融入碑身,碑上的纹路变得更加鲜活。小虎跑过来,手里拿着颗刚从共生苗上摘下的露珠:“望哥,你看!露珠里有新的界域!”陈望接过露珠,果然看到片被灵雾笼罩的界域,界域里的生灵正对着灵息通道的方向张望,像是在等待着万域的召唤。
“那是新的伙伴。”陈望笑着说,将露珠轻轻洒在共生苗上,“以后,咱们还要带着稻种,去更多的界域,让万域共生的路,越走越远。”小虎用力点头,眼里满是坚定,其他孩子也围过来,举着手里的稻穗手环:“我们也要去!我们要跟着望哥,把陈爷爷的故事,把万域共生的希望,带到每个角落!”
夜风拂过青牛村,归宗田的稻穗轻轻摇晃,共生碑的光映着田埂上的脚印——那是万域生灵留下的痕迹,也是凡俗仙途继续前行的印记。陈望握紧手里的天机轮,灵根触碰共生碑,仿佛又听到了陈刚的声音,在风里轻声说:“望儿,向前走吧,带着稻种,带着信念,凡俗灵根的仙途,才刚刚开始。”
那枚藏在稻脉深处的天机轮,正将这场万域共生祭的故事,细细刻进每粒归宗稻种里。它像个永恒的引路人,告诉天地:农家子的仙途,从来不是终点,是无数次播种与守护的循环,是万域生灵手牵手的同行,是凡俗灵根用稻种与信念,在天地间种出的、没有尽头的希望之路。而青牛村的共生碑,会永远站在这里,像陈刚当年守着稻种那样,守着万域的共生,守着凡俗仙途的每一步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