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信事件虽被顾夜琛暂时压下,并未对林薇造成实质性的行政处分,但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并未完全平息。一种更为隐晦、却更具侵蚀性的攻击,开始在顾氏内部悄悄蔓延。
茶水间、走廊角落、甚至内部通讯软件的匿名群里,开始流传起关于林薇的各种风言风语。
“听说了吗?总裁办那位林秘书,背景硬着呢,不然敢那么跟顾总叫板?”
“什么背景啊,我看是手段厉害!没见竞争对手的沈总都对她另眼相看?”
“啧啧,长得是挺漂亮,难怪……以前装得挺乖,现在原形毕露了,又是录音又是怼总裁的,心机深啊……”
“靠那种手段上位,能长久吗?等着看吧,顾总迟早收拾她。”
这些流言蜚语如同潮湿的霉菌,无孔不入,刻意模糊焦点,将林薇的专业能力和正当反击,扭曲成靠姿色和心机上位的“非常规手段”。苏晴几次气得想跟人理论,都被林薇用眼神制止了。
“薇薇,她们太过分了!你怎么一点都不生气?”苏晴替她抱不平。
林薇正在核对一份报表,头也没抬,语气平淡:“生气是让流言伤害你的第一步。对于毫无根据的恶意揣测,最好的回应不是争辩,而是用绝对的实力让它们显得可笑。”
她深知,在这种事情上纠缠,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越描越黑。职场女性常常面临这种困境,专业表现被忽视,个人品行被恶意揣度。唯有拿出无可挑剔的业绩,才能从根本上粉碎这些噪音。
就在这时,顾夜琛的内线电话来了,语气依旧听不出喜怒:“进来。”
林薇走进办公室,顾夜琛将一份资料推到她面前,是一项新的任务。
“公司接下来要重点拓展新能源领域,需要争取到与‘清源研究院’陈院士的合作机会。陈院士是行业泰斗,性格孤僻,不喜应酬,多少企业想见他一面都难。”顾夜琛看着林薇,眼神里带着一种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期待,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他在期待她再次“搞砸”或者“知难而退”,“给你一周时间,拿到与陈院士的初步会面机会。这是基本资料。”
这个任务,难度极高。陈院士是出了名的讨厌商业炒作和公关套路,只对技术和理念感兴趣。许多资深项目经理都在他那里碰了钉子。现在这个任务落在林薇一个秘书头上,在很多人看来,这无异于顾夜琛的又一次变相刁难,或者干脆是想让她自取其辱。
林薇拿起那份薄薄的资料,快速浏览了一遍,里面只有一些公开的、基本的信息。
“好的,顾总。”她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平静地接受了任务。
顾夜琛微微挑眉,似乎有些意外她的爽快。“不需要更多支持?”
“暂时不需要。如果有需要,我会根据情况提出申请。”林薇回答得滴水不漏。
回到工位,面对苏晴担忧的目光和其他同事或明或暗的窥探,林薇恍若未觉。她没有立刻开始盲目地打电话或发邮件,而是陷入了沉思。
直接以顾氏集团的名义预约,大概率会被助理挡回来,或者石沉大海。必须找到突破口。
她开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她搜索了陈院士近五年发表的所有学术论文、公开演讲视频、甚至是他早年接受过的少数几次专业期刊访谈。她注意到陈院士近年来尤其关注“技术落地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议题,并在一次访谈中,对某个特定类型的电池回收技术瓶颈流露出遗憾。
同时,她通过公司内部数据库(在权限范围内),查询顾氏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环保回收方面的技术储备和专利情况。她发现,顾氏旗下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实验室,在三年前曾申请过一项与陈院士关注点相关的辅助处理技术专利,但后来因为战略方向调整,这项技术被搁置了。
一个想法在林薇脑中逐渐清晰。
她没有直接联系陈院士的办公室,而是花了大量时间,仔细研读那项被搁置的专利技术说明,并结合陈院士近期的研究方向,撰写了一份简洁却切中要害的《关于xx型电池回收技术瓶颈的辅助解决方案设想——基于顾氏xx专利技术的潜在应用探讨》。
这份“设想”并非完整的商业计划,更像是一篇引玉的砖,重点在于提出一个有根据、有潜力的技术结合点,展现顾氏并非纯粹追逐利益,而是真正关注技术本身和行业难题。
然后,她通过专业学术社交平台,找到了陈院士门下一位博士生的公开联系方式(该博士生曾在相关领域发表过论文)。她发送了一封措辞极其严谨、专业的邮件:
【xx博士您好,冒昧打扰。我是顾氏集团总裁办林薇。拜读了您及陈院士团队关于xx技术的前沿研究,深受启发。我司在早期一项xx辅助处理技术上有所积累(专利号:xxxx),虽已搁置,但其原理或许对破解当前您团队关注的回收瓶颈有所助益。附上一份不成熟的初步设想,仅供内部探讨参考,绝无商业打扰之意。若觉无用,弃之即可。】
邮件正文谦逊、专业,附件内容有真材实料,且明确表示“无商业打扰”,极大地降低了对方的戒备心理。
这封邮件发出后,如同石沉大海。几天过去了,没有任何回音。周围的流言似乎更盛了,甚至有人开始打赌林薇多久会任务失败。
林薇却并不急躁。她清楚,对于陈院士那样的学者,需要耐心。
就在任务期限的最后一天,林薇的办公电话响了。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座机号码。
她接起电话,语气平和:“您好,顾氏集团总裁办,林薇。”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但略显沉稳的男声:“林薇女士您好,我是陈院士的助理。您之前发来的技术设想,陈院士看过了,他认为很有启发性,虽然思路初步,但方向值得探讨。陈院士明天下午三点有空档,可以给予您二十分钟的会面时间,地点在清源研究院他的办公室。请注意,仅是技术交流。”
成了!
林薇握着话筒的手微微紧了紧,但声音依旧保持稳定:“非常感谢!明天下午三点,清源研究院,我一定准时抵达。请转告陈院士,期待与他交流。”
挂断电话,林薇平静地开始整理明天会面可能需要用到的资料。她没有立刻去向顾夜琛汇报,仿佛只是完成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工作。
然而,消息却不胫而走。总裁办乃至其他相关部门,都很快得知——那个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林薇竟然真的做到了!她拿到了陈院士的会面许可!
那些原本窃窃私语的流言,在这一刻,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在硬邦邦的业绩面前,所有恶意的揣测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苏晴激动地差点跳起来,看向林薇的眼神充满了崇拜。
而总裁办公室内,顾夜琛通过百叶窗的缝隙,看着外面办公区里依旧沉静如水的林薇,眼神复杂难辨。他刚刚也接到了眼线的汇报。
震怒?似乎谈不上。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意外和……一种认知被再次刷新的冲击感。
她竟然真的做到了?用的不是他想象中的任何公关或商业手段,而是纯粹的专业知识和精准的切入点?
这个女人……她到底还有多少是他不知道的?
顾夜琛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林薇的“反击”,远不止是伶牙俐齿和法律条文。她正在用她绝对的专业能力,在他熟悉的商业战场上,一步步构建起属于她自己的、不容忽视的堡垒。
流言蜚语?在她实实在在的业绩面前,不堪一击。
下一集预告:
与陈院士的会面如期而至,林薇凭借扎实的准备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院士的认可。然而,就在合作曙光初现时,公司内部却有人暗中作梗,试图截胡功劳,甚至歪曲林薇的沟通内容。面对内外的双重压力,林薇将如何确保合作顺利推进?《功劳被抢?那就看看谁才是关键》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