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谈判会议室内,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理查德依旧带着倨傲的笑容,准备重申那些苛刻的条件。詹姆斯·李坐在他身侧,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冷静地扫过顾氏团队,最后在林薇身上略有停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轻蔑。
顾夜琛没有给对方先发制人的机会。他直接打开投影,没有纠缠于繁琐的条款争论,而是展示了顾氏新能源技术最新的突破性进展、以及针对东南亚市场量身定制的、极具前瞻性的全产业链落地规划。他的陈述逻辑严密,数据翔实,气势磅礴,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顾氏拥有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改变行业格局的实力与决心。
“凯恩资本的优势在于渠道,这一点我们承认并尊重。”顾夜琛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理查德和詹姆斯·李,“但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共赢,而非单方面的掠夺。顾氏寻求的是能够共同开拓未来、共享成果的战略伙伴,而不是简单的渠道代理商。”
他强硬的态度和清晰的底线,让理查德脸上的笑容微微僵硬。
就在这时,林薇接过了话头。她没有看向理查德,而是将目光直接投向一直沉默的詹姆斯·李。
“李顾问,”她的声音清越而平稳,带着一种专业的笃定,“我们注意到,贵方似乎对我们提出的‘人才本地化赋能’与‘敏捷组织协同’合作模式存有疑虑,认为这可能影响决策效率。”
她切换ppt,屏幕上出现的是国际顶尖商学院的研究数据,以及多家全球知名企业通过赋能型组织模式成功开拓新兴市场的案例。
“事实上,绝对的集权与控制,在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时,往往会因为信息衰减和决策滞后而错失良机。而赋能本地团队,激发其主动性与创造力,恰恰是提升应变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林薇引经据典,条分缕析,每一个观点都辅以扎实的数据和逻辑支撑,“我们认为,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控制了多少,而在于能激发多少。这并非软弱,而是基于现代管理科学和人性洞察的、更高级别的竞争力。”
她的话语,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接剖开了詹姆斯·李那套陈旧管理哲学的内核弱点。他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眼神中首次出现了动摇和沉思。林薇没有攻击他个人,而是用更权威的理论和更成功的实践,从根本上动摇了其理念的根基。
与此同时,顾夜琛安排在幕后的人,也将一份关于詹姆斯·李通过其国内顾问身份,与沈哲存在隐秘利益输送、并可能涉及不正当影响本次谈判的证据,巧妙地递送到了凯恩资本更高层的手中。
内外交攻之下,谈判的天平开始倾斜。
休会期间,凯恩资本内部显然发生了激烈的讨论。再次回到谈判桌时,理查德的态度明显软化,詹姆斯·李则变得更加沉默。
最终,经过又一轮艰苦的拉锯,双方终于达成了一个虽然依旧博弈激烈、但基本处在公平合理范畴内的合作协议。顾氏保住了核心技术主导权和合理的利润份额,凯恩资本也获得了它们期望的市场切入点和长期收益。
签约仪式结束后,站在异国酒店灯火辉煌的宴会厅里,顾夜琛向林薇举起了香槟杯。周围是觥筹交错的喧嚣,但他的目光只专注地落在她一人身上。
“辛苦了。”他低声说,眼底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柔情。这场胜利,离不开她关键时刻的精准洞察。
林薇与他轻轻碰杯,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一阶段结局:
回国后,一切似乎都走上了正轨。
沈哲因商业诽谤和不正当竞争,面临顾氏强有力的法律追诉,声誉严重受损,哲阅资本业务收缩,暂时偃旗息鼓。
刘明被正式起诉,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顾氏内部,随着最大阻力的清除,林薇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得以更顺利地推进,公司氛围焕然一新,效率和创新活力显着提升。
“薇光计划”在林薇的用心经营和顾夜琛的默默支持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小而美的公益品牌,帮助了越来越多迷茫的职场人。
而林薇与顾夜琛的感情,在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与考验后,愈发深厚与稳固。他们彼此成就,共同成长,他学会了尊重与爱,她找到了自我价值与归属。
第二阶段《改造与渗透》,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