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京郊雁栖湖畔的国际会议中心,环境清幽,学术氛围浓厚。为期三个月的“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生态重构与领导力”高级研修班,就在这里正式开班。来自制造业、互联网、金融等不同领域的二十余名顶尖企业家和少数几位像林薇这样极具潜力的新生代创始人,组成了这个精英小班。
顾夜琛和林薇的出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焦点。一个代表着传统巨头成功转型的掌舵者,一个则是新兴理念与实践的开拓者,他们的并肩而立,本身就诠释着“生态重构”的某种可能性。
开班仪式后的破冰晚宴,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涌动。能进入这个班级的,无不是人中龙凤,彼此之间既有合作的可能,也存在着天然的竞争与审视。不少人主动与顾夜琛攀谈,言语间不乏试探;也有几位对林薇的“薇光咨询”表现出兴趣,交流着对组织变革的看法。
顾夜琛一如既往的言简意赅,气场强大,但相比从前,他身上那股生人勿近的冰冷似乎融化了些许,尤其在林薇与人交谈时,他会自然地站在她身侧不远的地方,虽不插话,却是一种无声的支持。
林薇则从容应对,她清晰的逻辑、扎实的案例以及对“人”的因素的重视,给几位同样关注企业内部管理的企业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并未刻意依附顾夜琛的光环,而是凭借自身的能力,在这个高端圈子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专业形象。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箭已悄然离弦。
研修班的首席导师,是国内德高望重的经济学泰斗周老先生。第二天上午,周老的助理在其办公室门口,发现了一个没有署名的信封,里面是一份打印的匿名举报材料,矛头直指顾夜琛!
材料声称,顾氏集团早年在一个东南亚基建项目中,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包括与当地官员的非正常往来、规避环保评估等,并附上了一些经过精心挑选和剪辑的、看似确凿的邮件截图和文件片段。发送者显然深谙此道,材料真伪混杂,极具迷惑性,目的并非要立刻扳倒顾氏,而是要在这个关键时刻,玷污顾夜琛的个人声誉和顾氏的商誉,尤其是在研修班这样一个重视“领导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场合。
周老为人方正,对此类事情极为重视,但也没有偏听偏信。他将材料压下,没有公开,而是在一次课后,单独约谈了顾夜琛,将材料递给了他,语气平和却严肃:“夜琛,这件事,你怎么看?”
顾夜琛快速浏览了材料,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这个项目他印象深刻,确实是顾氏早期国际化进程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当时为了推进,某些操作在界限上确实存在模糊地带,但绝未触及法律红线。这些被剪辑过的材料,显然是有人处心积虑,翻出旧账,意图抹黑。
“周老,”顾夜琛放下材料,目光坦然,“这个项目所有的合规文件,顾氏都有完整存档,经得起任何审查。这些匿名材料断章取义,混淆视听。我会立刻让人将全部原始资料和第三方审计报告送来,请您和班委审核。”
他的反应冷静而坦诚,没有辩解,而是直接要求用完整事实说话。周老看着他沉稳的态度,微微点了点头:“好。我相信你的为人,也相信事实。这件事,在查清之前,不会扩散。”
但消息还是在小范围内不胫而走。午餐时,林薇敏锐地察觉到,有几道目光落在她和顾夜琛身上,带着探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她立刻意识到出了问题。趁无人注意,她低声问顾夜琛:“发生什么事了?”
顾夜琛没有隐瞒,简要将匿名信的事情告诉了她。
“詹姆斯·李?”林薇第一个想到他。
“或者,是伊桑·王提到的,亚瑟留下的后手。”顾夜琛眼神冰冷,“手段很像他的风格,翻旧账,攻心为上。”
林薇沉吟片刻,道:“需要我做什么?”
“不用。”顾夜琛看向她,目光深沉,“这件事我来处理。你专心研修,不要被影响。”他顿了顿,语气放缓,“倒是你,在这里……还习惯吗?”
他话题转得突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心。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对突如其来的暗箭,他首先想到的,依旧是她的状态。
“我很好。”林薇迎上他的目光,心中一暖,随即眼神变得锐利,“不过,如果有人以为用这种下作手段就能得逞,那也太小看我们了。”
她的用词是“我们”。
顾夜琛微微一怔,看着她眼中毫不退缩的坚定与并肩而战的决心,心底那因被暗算而涌起的戾气,竟奇异地平复了许多。他唇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嗯。”
暗箭已然射出,但并未击中要害,反而让并肩前行的两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彼此在危机中的姿态与选择。
研修班的旅程刚刚开始,挑战已如期而至。而他们都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下一集预告:
顾夜琛迅速调集原始资料,有力反击了匿名指控,赢得了周老和多数同学的信任。林薇在首次案例研讨中表现出色,其关于“组织活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论述引发热议。詹姆斯·李得知匿名信失败,开始通过研修班内的其他学员散播新的谣言。一次意外的课外拓展活动,将顾夜琛与林薇困在了人迹罕至的后山。《暗夜微光,心意昭昭》即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