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的深山,夜色如墨,废弃工厂如同蛰伏的巨兽。顾夜琛戴着专业头灯,带领小队深入亚瑟·王隐藏在地下的实验室。空气里弥漫着陈腐的尘埃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化学试剂气味。发现的资料令人心惊——大量关于“意识上传”、“神经网络映射”和“人格数据化”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其研究的前沿性和伦理的颠覆性,远超当前公开的任何科技。在一台尚能启动的隔离电脑里,他们找到了更具体的文件,指向一个名为“回声计划”的项目,其核心竟是尝试进行“人格备份与转移”。
“他疯了。”小队中的技术专家看着屏幕上那些惊世骇俗的理论和实验模型,喃喃低语。
顾夜琛面色凝重。亚瑟·王的偏执与才华,在这里走向了一个极端且危险的方向。这些资料若是流出,足以在科技界和伦理界引发海啸。他立刻命令将所有能找到的存储设备密封带回,并彻底扫描清除实验室的所有联网痕迹。
与此同时,滨海市,“薇光咨询”的会议室内灯火通明。
林薇与“启明科技”的cEo赵总及其核心管理层进行着第二轮深度沟通。随着访谈的深入,她敏锐地察觉到,这家公司内部蔓延的沟通壁垒和团队协作障碍,并非简单的管理不善,其背后似乎存在一种系统性的、隐性的精神打压和思维引导。
某些中层管理者使用的语言模式、设定的不合理工作目标、以及刻意营造的信息差,都带着一种熟悉的、令人不适的操控感。这种感觉,与她初穿越时,在顾夜琛身上感受到的那种高压、否定和情感孤立式的pUA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手法更为隐蔽和“现代化”。
“赵总,”林薇放下手中的笔记,目光清亮而专业,“我注意到,贵司部分团队设定的‘挑战性目标’,似乎完全脱离了资源和时间的客观规律,更倾向于一种‘服从性测试’。而跨部门的信息传递,存在明显的、非技术性的阻滞点。这不像简单的流程问题,更像是一种……刻意为之的管理风格?”
赵总脸上闪过一丝被说中的尴尬和凝重:“林总眼光毒辣。不瞒您说,我们也隐约觉得不对劲,团队士气低落,创新停滞,但又抓不到具体症结。这套管理模式,是半年前一位高薪聘请的‘组织效能顾问’帮助搭建的。”
“那位顾问现在还在公司吗?”林薇追问。
“项目结束后就离开了,联系方式也失效了。”赵总摇头。
林薇心中警铃大作。这绝非巧合。
深夜,顾夜琛在临时驻扎的营地与林薇进行加密视频通话。他简要说明了实验室的惊人发现,省略了最血腥的实验细节,但强调了“人格备份”概念的危险性。
林薇也将“启明科技”的发现告知了他:“……手法非常类似你早期的风格,但更隐蔽,像是经过‘优化’和‘包装’的版本。我怀疑,这背后可能也与亚瑟·王,或者与他理念相近的人有关。”
两条线索,一条指向惊世骇俗的技术实验,一条指向渗透企业的精神操控,在此刻隐隐交汇。亚瑟·王的影响,远不止一个“宙斯火种”那么简单。
“保护好自己,‘启明’那边的水可能也很深。”顾夜琛看着屏幕上林薇略显疲惫却依旧冷静的脸庞,声音低沉,“我这边处理完首尾,尽快返回。”
“你也是,注意安全。”林薇看着他身后荒凉的野外环境,叮嘱道,“那些资料……妥善处理。”
“明白。”
通话结束前,两人都沉默了片刻。隔着屏幕,隔着千山万水,一种无需言说的牵挂和并肩作战的默契在静静流淌。
“等我回来。”顾夜琛最后说道,眼神深邃。
“嗯。”林薇轻轻点头。
结束通话,林薇立刻投入对“启明科技”那位神秘顾问可能遗留痕迹的追查。而顾夜琛则在山区的寒风中,凝视着那隐藏着疯狂与秘密的工厂废墟,思考着亚瑟·王布下这个坐标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隐藏,更像是一种……挑衅,或者,是留给特定的人(比如伊桑,比如他)的“遗产”或“考验”。
双线并进的迷雾愈发浓郁,但他们在各自的战场上,凭借着对彼此的信任和专业的判断,一步步拨开迷雾,向着真相的核心靠近。危机四伏,却也让他们在智识与情感上的联结,愈发紧密和深刻。
下一集预告:
林薇追查到的线索指向一个匿名的海外服务器,与周延有过间接接触。顾夜琛在清理实验室时,发现了亚瑟·王隐藏的一段私人日志,揭示了他部分偏执想法的根源及其对顾氏、对林薇的复杂执念。周延开始主动接触“启明科技”,试图搅乱局面。伊桑·王结合新旧线索,提出了一个关于亚瑟·王最终目的的惊人推测。《日志秘辛,终极推测》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