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首演的巨大成功,如同在林清音的国际履历上镀了一层耀眼金光。Aurora Global 趁热打铁,后续的伦敦、巴黎、柏林等欧洲巡演站点的宣传预热紧锣密鼓地展开,票务销售情况异常火爆。林清音这个名字,连同她所代表的“新国风融合音乐”,正式进入了全球乐迷的视野。
成功的喜悦尚未细细品味,便又投入了新的奔波。从纽约飞往伦敦的航班上,林清音靠着舷窗,看着下方浩瀚的大西洋,心中充满了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连续的飞行、倒时差、适应新环境、保持最佳演出状态,对精力和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江以辰在纽约短暂停留,见证了她的辉煌首秀后,便因国内工作室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提前飞回了国。离别时依旧没有太多缠绵,只在机场安检口用力抱了抱她,在她耳边低语:“欧洲见。”
他知道她的巡演路线,似乎也在调整着自己的行程。
抵达伦敦希斯罗机场,Aurora 安排的当地助理早已等候多时。前往市区的车上,Lisa 尽职地向她汇报着接下来几天的安排:媒体采访、场地熟悉、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乐手的初次排练……
林清音一边听着,一边习惯性地刷了刷手机。先处理了家人和朋友的祝贺信息,然后点开了与江以辰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信息停留在他登机前发来的【落地报平安】。
她笑了笑,回复:【已到伦敦,一切安好。你那边事情顺利吗?】
发送成功后,她顺手点开了国际古典音乐资讯的推送。一则关于即将举行的“萨尔茨堡夏季音乐节”的前瞻报道吸引了她的目光。报道中重点提及了几位备受瞩目的年轻音乐家,其中就包括江以辰,以及——一位被誉为“大提琴精灵”的华裔女演奏家,苏曼。
报道配了一张资料图,是去年某个音乐颁奖礼后台的抓拍。照片上,江以辰和苏曼正并肩站着交谈,他依旧是那副疏离淡漠的样子,而苏曼则微微仰头看着他,笑容明媚,眼神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图片说明写着:“爵士鼓天才江以辰与大提琴精灵苏曼,两位东西方音乐领域的年轻翘楚,私下交流引人遐想。”
“遐想”这个词,用得颇为微妙。
林清音滑动屏幕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照片本身并没有什么过火的举动,两人之间也保持着礼貌的距离。但那种同为顶尖音乐人、站在一起仿佛自带气场的“登对”感,以及小编刻意引导的暧昧词汇,像一根细小的刺,轻轻扎了一下她的心尖。
她不是不相信江以辰。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彼此之间的信任早已坚不可摧。只是,当她独自在异国他乡为梦想拼搏,而他的世界里依然充斥着各种才华横溢、光彩照人的优秀女性时,一丝微小的不安和……或许是孤独感,悄然弥漫开来。
她关掉了推送,将手机屏幕按熄,转头看向窗外伦敦阴霾的天空。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江以辰回复了。
【J:还行,有点麻烦,在处理。伦敦天气阴,带伞了么?】
他没有提及那篇报道,或许根本没看到,或许看到了也觉得无关紧要。
林清音深吸一口气,将心里那点微妙的涟漪压下去,回复:【Lisa 准备了。你忙你的,别太累。】
【J:嗯。排练别逞强。】
对话就此打住,一如既往的简洁。
接下来的几天,林清音努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伦敦的排练比纽约更为严谨,合作的乐手都是世界顶级水准,对细节要求近乎苛刻。她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一次排练间隙,她正低头揉着有些酸痛的手指,Lisa 拿着平板电脑走过来,脸色有些犹豫。
“清音,那个……有几家欧洲的音乐媒体,发来了采访提纲,里面……好像提到了江先生和苏曼女士的一些……传闻。” Lisa 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她的脸色。
林清音接过平板,快速浏览了一下提纲。问题不算尖锐,但确实隐晦地询问了她对“男友与合作伙伴苏曼关系密切”的看法,以及这是否会影响她自己的音乐事业。
果然,那篇报道还是发酵了,甚至可能是有心人在推波助澜。
林清音沉默了片刻,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她将平板递还给 Lisa,声音平静:“回复他们,采访内容请严格围绕我的音乐和本次巡演。与演出无关的私人问题,一律不予回应。”
“好的,明白。” Lisa 连忙点头,心里松了口气。她原本还担心林清音会受到影响。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当天晚上,林清音结束排练回到酒店,刚打开电脑想看看谱子,视频请求的提示音就响了起来——是她在国内民乐社的好友,周晓。
接通视频,周晓兴奋的声音立刻传了过来:“清音!你太棒了!纽约的演出视频我们看了,简直震撼!你现在是国际巨星了!”
林清音笑着和她聊了几句近况。周晓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吞吞吐吐:“那个……清音,你看国内的音乐新闻了吗?”
林清音心里咯噔一下,面上不动声色:“怎么了?最近太忙,没太关注。”
“就是……有些无聊的八卦号,在传江学长和那个拉大提琴的苏曼……说什么音乐才子佳人,灵魂契合……”周晓的声音越来越小,“我们都知道肯定是瞎写的!你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连国内的八卦号都开始跟风了。林清音握着鼠标的手指微微收紧,脸上却依旧保持着笑容:“嗯,我知道,没事。”
又聊了几句,挂断视频后,房间重新陷入寂静。
林清音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音符,却感觉有些难以集中精神。她不是怀疑江以辰,只是那种被置身事外、只能通过媒体和旁人的转述来了解他身边动态的感觉,并不好受。物理上的距离,似乎也在无形中放大了一些微妙的情绪。
她点开江以辰的微信对话框,想问他到底看没看到那些新闻,想听他亲口说一句“别理那些无聊的东西”。但手指悬在屏幕上方,迟迟没有落下。
她不想显得自己小题大做,不想在他忙碌的时候添乱,更不想流露出那种不自信的嫉妒。
就在这时,对话框里突然弹出了一条新消息,来自江以辰。
不是文字,而是一个音频文件。
下面附带着一行言简意赅的说明:
【J:新编的鼓点,给你那首《量子纠缠》b段升调后用的,试试效果。】
林清音愣了一下,点开了音频。
一阵极具未来感、复杂而充满力量的爵士鼓节奏瞬间充斥了整个房间!那节奏精准地切入她正在修改的《量子纠缠》b段升调后最需要力量支撑的部分,每一个击打都仿佛敲在她的心弦上,带着他独有的、冷静外表下汹涌澎湃的音乐灵魂。
他甚至在百忙之中,关注着她巡演曲目的细微调整,并用他最擅长的方式,给予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
这比任何苍白的解释和安慰,都更具说服力。
听着那熟悉的、只为她而响起的节奏,林清音心中那点因距离和流言而产生的微妙涟漪,瞬间被抚平了。
她拿起手机,按下录音键,跟着他提供的鼓点节奏,即兴哼唱了一小段修改后的旋律,然后发送了过去。
没有追问,没有抱怨。
片刻后,江以辰回复了。
【J:可以。】
【J:伦敦下雨了,记得关窗。】
他看着她在纽约首演后发给他的、放在酒店窗边古筝的视频,记住了窗外的景色,也记住了伦敦的天气。
林清音看着那行字,又抬头看了看窗外果然开始淅淅沥沥落下的雨滴,唇角缓缓扬起一个安心的、带着暖意的弧度。
有些默契,无需多言。
有些信任,足以跨越山海,抵御所有微不足道的风浪。
她的旋律,依旧坚定。
而他的节奏,始终如影随形。
(第五十四集 完)
下一集预告:
伦敦首演在即,林清音全心投入排练,状态渐入佳境。然而,在一次重要的公开大师课上,一位观念保守的欧洲音乐学者对她“解构传统”的创作方式提出了严厉质疑,引发了现场激烈的争论。面对学术层面的挑战,林清音将如何扞卫自己的音乐理念?而意外现身大师课现场的江以辰,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敬请期待《学长,这里不可以》第五十五集:《大师课上的理念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