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微雨那边暂时偃旗息鼓,合作项目因她态度的微妙转变而暂时搁置。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林清音以为可以稍微喘息,专注于新作品创作时,一场针对她专业根基的舆论风暴,毫无预兆地席卷而来。
某知名音乐论坛和几个八卦自媒体号几乎同时发布了一段音质粗糙、明显是偷录的音频。音频里,是青涩甚至有些磕绊的古筝练习声,偶尔还能听到一个严厉的女声在纠正指法和节奏,语气十分不客气。发布者配以耸动的标题:【惊!“金色维也纳”天才少女早年练习录音曝光,基本功惨不忍睹,所谓“天赋”人设崩塌?】
文章内容极尽渲染,将林清音早期练习时正常的、每个学琴者都会经历的笨拙阶段,恶意解读为“天赋平庸”、“全靠后天包装和资本硬捧”,甚至影射她获得“金色维也纳”奖项有黑幕。更有甚者,挖出了她早年参加一个地方性小比赛未能进入决赛的经历,以此来佐证她“并非天才”。
“基本功不扎实”、“人设崩塌”、“德不配位”……这些关键词如同毒刺,精准地刺向一个演奏家最核心的立身之本——专业能力。相比于之前那些关于抄袭、文化挪用的指控,这次针对“天赋”和“基本功”的质疑,更加阴险,更能动摇普通听众对她的信任。
【不会吧?听起来确实弹得不太行啊……】
【所以说哪有什么天才,都是营销出来的。】
【心疼之前真心实意崇拜她的粉丝,被骗得好惨。】
【我就说民乐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在国际上获奖,果然有猫腻。】
负面评论如同潮水般涌来,即便有许多忠实乐迷和专业人士为她辩解,声音也被淹没在巨大的质疑声中。
林清音看到这些消息时,正在琴房练琴。她握着手机,看着屏幕上那些充满恶意的字眼,听着那段熟悉的、承载着她无数汗水和泪水的练习录音,脸色一点点变得苍白。那段录音,是她刚考入音乐学院不久,在老家跟着启蒙老师上最后一节课时的记录,她甚至不记得是谁录下的。那是她最挣扎、最迷茫的时期,指法、音准、乐感都处在瓶颈,每一次练习都伴随着自我怀疑和老师的苛责。
她并不否认那段过去的青涩,但被这样断章取义、恶意曲解地公之于众,仿佛将她最脆弱、最不愿回顾的一面赤裸裸地撕开,任人嘲讽践踏。一种混合着愤怒、委屈和难堪的情绪,紧紧攫住了她的心脏。
琴房的门被轻轻推开。江以辰快步走进来,他显然也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他没有说话,径直走到她面前,伸手抽走了她紧握的手机,扔到一旁的沙发上,然后张开双臂,将她整个人紧紧地拥入怀中。
他的怀抱温暖而有力,带着令人安心的清冽气息。林清音僵硬的身体在他怀里慢慢软化,鼻尖一酸,将脸深深埋进他的胸膛,声音闷闷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们……怎么可以……”
“一群躲在阴沟里的老鼠,除了嚼舌根,还会什么?”江以辰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却带着一种能平定一切风暴的力量。他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安抚受惊的小动物。
“可是那段录音……”
“哪个人学琴不是从磕磕绊绊开始的?”他打断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三岁开始学鼓,打坏的鼓槌能堆满一个房间,被我爸骂‘节奏感差得像在敲木鱼’的次数,比你这段录音里的错误多一百倍。”
他难得地提起自己同样不完美的过去,用一种近乎自嘲的方式,来化解她的难堪。
林清音抬起头,眼眶微红地看着他。
江以辰低头,用指腹轻轻擦去她眼角将落未落的泪珠,目光深邃而专注:“林清音,你给我听清楚。你的价值,从来不是由你最初磕绊的几步决定的,而是由你后来能走多远、攀多高证明的。”
“《丝路回响》是你写的,‘金色维也纳’的奖杯是你凭实力捧回来的,林肯中心满场的掌声是为你响起的。这些,哪一样是靠着所谓的‘天赋人设’或者‘资本包装’能换来的?”
他的话,如同一道道强光,穿透了笼罩在她心头的阴霾。
“更何况,”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眼神锐利如刀,“敢把主意打到你的专业根基上,看来是上次的教训还不够深刻。”
他牵起她的手,走到电脑前,将她按在椅子上,自己则拉过另一把椅子坐在她身边。
“来,”他打开电脑,调出音频编辑软件,语气恢复了平日里指挥若定的沉稳,“把你从学琴到现在,所有能找到的、有代表性的练习录音、比赛录像、演出视频,按时间线整理出来。”
林清音愣了一下,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你是想……”
“他们不是想看你‘磕绊’的过去吗?”江以辰挑眉,眼神里闪烁着冷静而强大的光芒,“那就让他们看个够!从磕磕绊绊到游刃有余,从青涩迷茫到自信从容——我们要做的,不是掩盖过去,而是把你这一路走来的、真实的成长轨迹,完完整整、大大方方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让所有人都看清楚,你林清音,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天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努力,从泥土里挣扎着开出花的、最坚韧的演奏家!”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强大的感染力,瞬间点燃了林清音心中的火焰。是啊,逃避和辩解只会显得心虚,唯有直面,甚至利用这段“黑历史”,才能实现最漂亮的反击!
她不再犹豫,眼神重新变得清亮而坚定,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操作起来。江以辰在一旁,负责筛选最具对比性的音视频片段,并亲自操刀,为这条“成长时间线”配上了精准而有力的文字说明,没有卖惨,没有愤怒,只有客观呈现和基于音乐本身的专业解读。
他们并肩坐在电脑前,如同过去无数次共同面对危机时一样,默契无间。他负责构筑反击的骨架和节奏,她负责填充内容的血肉与灵魂。
几个小时後,一条名为【从磕绊到从容:一个演奏家的真实成长轨迹】的长视频,同步发布在了林清音和“辰音文化”的所有官方平台上。视频没有任何商业包装的痕迹,只有最朴素的素材拼接,却清晰地展现了一个女孩,如何从指法生疏、节奏不稳的初学者,一步步成长为在国际舞台上从容自信、挥洒自如的青年演奏家。
视频的最后,是林清音的一段现场录音,她对着话筒,声音平静而有力:“我从不否认自己的起点,也感谢那段充满挫折的过去。正是那些‘磕绊’,让我更懂得珍惜每一个音符,更敬畏脚下的每一步路。音乐的路很长,我会继续走下去,用作品说话。”
这条视频,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了那些造谣者的脸上。真实的力量是无穷的,之前那些质疑和嘲讽,在如此直观的成长对比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不堪一击。舆论瞬间逆转!
【看哭了……这才是真实的成长啊!谁不是从菜鸟过来的?】
【黑子打脸了吗?这进步曲线,简直励志!】
【那些断章取义的可以闭嘴了,清音的实力是用时间和努力堆出来的!】
【路转粉了!比起完美无缺的天才,我更喜欢这种脚踏实地努力的女孩!】
看着评论区迅速被支持和鼓励的声音淹没,林清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
江以辰伸手,将她揽入怀中,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声音低沉而温柔:“看,我说过,脏了,那就洗干净。”
林清音回抱住他,感受着他胸膛传来的沉稳心跳,心中充满了劫后余生般的庆幸与巨大的安全感。
“学长,”她轻声说,带着浓浓的依赖,“幸好有你。”
他低笑,手臂收紧,在她耳边用气声低语,带着不容置疑的占有欲:
“所以,这里,”
“永远都不可以没有我。”
舆论风波试图动摇根基,
但他的守护与指引,
如同最坚固的堡垒,
让她无惧风雨,愈发茁壮。
(第一百零六集 完)
下一集预告:
成长视频成功逆转舆论,林清音的路人缘和口碑不降反升。然而,江瀚却对江以辰再次为了林清音大动干戈、甚至不惜自曝“黑历史”来维护她的行为极为不满。与此同时,一个国际级的音乐节向林清音发出独奏邀约,但主办方背后隐约有江氏资本的影子。这究竟是新的机遇,还是另一个考验?敬请期待《学长,这里不可以》第一百零七集:《新的邀约与他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