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的地下室被改造成了临时暗房,红色安全灯在墙壁上投下诡异的光晕。魏若来小心地将微缩胶卷放入读取器,屏幕上逐渐显现出清晰的图像——那是日本“昌隆号”货轮的详细货物清单,每一件文物的名称、年代、尺寸都被仔细记录。
“这些证据足够确凿了。”夜莺站在他身后,声音在密闭的地下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但还缺少最关键的一环—— provenance(来源证明)。”
顾魏从工作台前抬起头,眼下有着淡淡的阴影:“没有原始收藏记录,国际社会完全可以声称这些是日本合法购买的文物。”
三周来,他们几乎住在了这个地下室里,整理、分类、翻译成千上万页的证据材料。魏若来负责技术设备和安全警戒,顾魏则凭借其医学背景和文物知识,仔细分析每份文件的可靠性。
“霍普金斯文件夹里有一些线索。”魏若来调出另一卷胶卷,“看这些往来信件,提到了一个叫‘龙门会’的组织。”
屏幕上显现出几封加密信件的解码内容,其中反复出现“龙门会”这个名称,似乎是一个跨国文物走私网络的中枢。
顾魏的眉头紧锁:“我在英国时听说过这个组织,传说中他们控制着半个欧洲的文物黑市。”
夜莺走近屏幕:“如果能够证明‘龙门会’与日本军方合作,那么整个证据链就完整了。”
就在这时,地下室的门铃响了三声——这是安全信号。魏若来立即关闭所有设备,三人迅速来到一楼。
来访的是斯诺,他带来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听证会日期提前了,下周一开始。”
“为什么提前?”顾魏问。
斯诺的表情复杂:“日本代表团明天抵达旧金山,他们要求提前召开听证会,显然是想要掌握主动权。”
夜莺立即警觉:“他们怎么知道听证会的具体安排?这应该是保密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斯诺压低声音,“联合国秘书处有他们的人。”
送走斯诺后,夜莺立即开始收拾重要文件:“我们必须再次转移,这里已经不安全了。”
魏若来检查了监控设备,果然发现公寓周围出现了几个可疑人物。“他们找到我们了。”
顾魏却显得异常冷静:“不,我们不走。”
夜莺和魏若来都惊讶地看着他。
“如果现在转移,正好说明我们心虚。”顾魏走到窗前,小心地掀开窗帘一角,“我们要在听证会上正面迎战。”
魏若来立即明白了他的意图:“你要用自己作饵?”
顾魏转身,眼神坚定:“这是引出‘龙门会’的最好机会。”
夜莺反对:“太危险了!如果霍普金斯的人与日本代表团联手...”
“那就正好一网打尽。”顾魏的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我等待这个机会已经太久了。”
当晚,顾魏独自在书房工作到深夜。魏若来推门进去时,看见他正对着一本旧相册出神。相册里是顾魏年轻时在英国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他与霍普金斯教授的合影。
“那是1935年,我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那天。”顾魏轻声道,“霍普金斯是我的导师,也是我最尊敬的人。”
魏若来在他身边坐下:“发现真相时,一定很痛苦。”
顾魏合上相册:“比痛苦更甚的是背叛感。但后来我明白了,有些人注定要走不同的路。”
窗外,旧金山的夜雨悄然而至,雨滴敲打着玻璃窗。在这个潮湿的夜晚,两人分享着难得的宁静时刻。
“听证会后,你有什么打算?”魏若来问。
顾魏望着窗上的雨痕:“回中国。无论结果如何,那里才是我的战场。”
魏若来点头:“我跟你一起回去。”
这个简单的承诺让顾魏的眼神柔和下来。他轻轻握住魏若来的手:“谢谢。”
第二天,顾魏开始为听证会做准备,而魏若来和夜莺则加紧调查“龙门会”的线索。在一份解码的财务记录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关键信息——“龙门会”通过旧金山的一家进出口公司洗钱。
“太平洋贸易公司。”魏若来指着屏幕上的信息,“名义上做中美贸易,实际上是文物走私的中转站。”
夜莺调出该公司的资料:“公司老板叫詹姆斯·沃特森,表面上是个正当商人。”
“我们需要进入这家公司内部。”魏若来说。
当天下午,魏若来化装成日本商人,前往太平洋贸易公司洽谈业务。公司位于金融区一栋豪华办公楼内,装修奢华,员工举止专业,看不出任何破绽。
在与沃特森会面时,魏若来注意到他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中国古画——正是清单上记载的失踪文物之一。
“沃特森先生对东方艺术很有研究。”魏若来故意用日语说。
沃特森得意地笑了笑:“小爱好而已。阁下看起来也很懂行?”
“家父收藏了一些中国文物。”魏若来继续用日语周旋,“最近想出手几件,听说贵公司有渠道。”
沃特森的眼神立即变得警惕:“我不明白阁下的意思。”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被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陈博士。
“好久不见,魏先生。”陈博士微笑道,“或者我该称呼你,魏若来先生?”
魏若来立即意识到自己落入了陷阱。他保持冷静,右手悄悄摸向藏在腰间的信号发射器。
“不必费心了。”陈博士说,“整栋楼的信号都被屏蔽了。”
沃特森站起身,露出真面目:“我们一直在等你自投罗网,魏先生。”
魏若来计算着突围的可能性。对方至少有六个人,而且很可能都携带武器。
就在这紧张时刻,办公室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应急灯亮起的同时,烟雾从通风口涌入房间。
“怎么回事?”沃特森大叫。
混乱中,一个身影快速接近魏若来:“跟我来!”
是夜莺的声音。她拉着魏若来穿过浓烟,进入一条隐蔽的通道。
“顾医生呢?”魏若来边跑边问。
“安全。”夜莺简短回答,“我们先离开这里。”
他们通过地下停车场逃脱,坐上一辆等候的汽车。开车的是斯诺。
“你们差点坏了大事。”斯诺语气严厉,“单枪匹马闯进敌人巢穴?”
魏若来没有辩解:“我找到了证据,沃特森办公室挂着失踪的文物。”
夜莺点头:“足够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这些证据在听证会上被正式记录。”
听证会前夜,顾魏收到一个匿名包裹。里面是一把钥匙和一张字条:“旧金山公共图书馆,三楼东区,第127号储物柜。”
魏若来检查包裹后说:“可能是陷阱。”
顾魏沉思片刻:“也可能是转机。”
他们决定冒险前往。公共图书馆在夜晚格外安静,只有保安在门口打盹。他们顺利来到三楼,找到了那个储物柜。
柜子里只有一个牛皮纸文件夹。顾魏打开它,里面是霍普金斯亲笔写下的忏悔信,详细记录了他参与文物走私的全过程,以及“龙门会”的运作方式。
“这是...最后的救赎吗?”顾魏轻声道。
文件夹里还有一张字条:“明日听证会,真相将得彰显。一个忏悔的灵魂敬上。”
回到安全屋,三人仔细研究这份突如其来的证据。霍普金斯在信中不仅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还提供了“龙门会”核心成员的名单和交易记录。
“这份证据太重要了。”斯诺激动地说,“足以改变整个听证会的走向。”
魏若来却保持警惕:“为什么选择现在提供这些?霍普金斯完全可以在英国时就坦白。”
顾魏注视着忏悔信上的笔迹:“这不是最近写的。看墨迹和纸张,至少是两三年前的作品。”
夜莺立即明白了:“所以他早就准备坦白,但一直没有勇气。或者...被人阻止了。”
听证会当天,旧金山联邦大楼前聚集了各国记者和抗议人群。日本代表团率先入场,神情自信。顾魏和魏若来在夜莺和斯诺的陪同下,从侧门进入大楼。
联合国听证厅庄严肃穆,椭圆形会议桌前坐着各国代表。顾魏作为主要证人坐在前排,魏若来和斯诺坐在观众席。
日本代表团的发言人有条不紊地陈述他们的观点,声称所有运往日本的文物都是合法购买,并有完整的交易记录。他们甚至出示了一些中国收藏家签署的出售文件。
轮到顾魏作证时,整个会场安静下来。他平静地走上证人席,开始陈述他们在“昌隆号”上的发现。
就在他准备出示关键证据时,听证厅的灯光突然闪烁起来。扩音系统发出刺耳的噪音,大屏幕上的图像变得扭曲。
“怎么回事?”主席敲着法槌。
混乱中,魏若来注意到日本代表团中的一个成员悄悄离席。他立即跟了上去。
那个人快速穿过走廊,进入一个安全通道。魏若来紧随其后,在楼梯间拦住了他。
“中村教授?”魏若来认出他是东京大学的着名考古学家。
中村转过身,脸上没有意外:“魏先生,我一直在等你。”
“你是什么意思?”
中村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U盘:“这里是你需要的最终证据——‘龙门会’与日本军方的完整交易记录,以及他们伪造文物来源的文件。”
魏若来警惕地看着他:“为什么帮我?”
“因为我也是个学者。”中村的眼神痛苦,“我无法眼睁睁看着学术沦为掠夺的借口。”
就在这时,几个持枪男子出现在楼梯间上下出口。中村脸色一变:“他们发现我了。”
魏若来立即拔枪还击,掩护中村撤退。枪声在密闭空间内震耳欲聋,很快引来了大楼保安。
混乱中,中村将U盘塞给魏若来:“一定要公之于众!”然后转身向另一个方向跑去,引开了部分追兵。
魏若来趁机退回听证厅。里面的情况也已经失控,日本代表团正在强行离场,记者们争相拍照。
顾魏站在证人席上,手中高举着霍普金斯的忏悔信:“这就是真相!一个参与者的自白!”
闪光灯此起彼伏,历史在这一刻被定格。
当晚,全球各大报纸头版报道了听证会上的惊人一幕。霍普金斯的忏悔信和中村提供的证据被同步公开,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在安全屋里,四人举杯庆祝这一胜利。但顾魏的表情依然凝重。
“这只是开始。”他说,“要让文物真正回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魏若来站在他身边:“但至少,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窗外,旧金山的夜空被城市的灯火染成橙红色。在这个不眠之夜里,两个中国人完成了一场跨越 的守护。
而他们的旅程,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