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董事的那张名片,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虽在扩散,湖面之下却似乎陷入了某种诡异的静止。接连几天,陈董事那边再无任何动静,仿佛那日的赏识与递出的橄榄枝只是一时兴起的幻觉。
程煜也表现得一切如常。他没有询问名片的事,没有对陈董事的越级关注表露任何不满,工作上的交代依旧精准、严苛,不留情面。他甚至批准了林晓提交的、一笔数额不小的博览会额外应急预算,没有多问一句。
这种过分的“正常”,让林晓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飓风的中心——四周是暗流汹涌、气压低沉,唯独她所在的这一点,呈现出一种短暂而虚假的平静。
她知道,这平静之下,是程煜绝对的掌控力在发挥作用。他不动声色地在她周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了来自陈董事,或者说,隔绝了任何可能干扰他“引导”进程的外部因素。这是一种宣告,也是一种警告。
林晓没有试图去打破这种平静。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博览会最后的冲刺阶段,如同一个精密仪器上的核心齿轮,高速、精准地运转着。她协调着跨国物流的清关,盯着现场搭建的图纸修改,与研发团队进行最后一轮的系统压力测试,甚至亲自审核每一段展示视频的文案和音效。
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她几乎挤不出任何时间去思考Siren或“幽灵”,连轴转的会议和决策榨干了她所有的精力。只有在深夜回到公寓,独自一人面对寂静时,那份被压抑的、属于夜晚的灵魂才会发出微弱的骚动,提醒她完整自我的存在。
这天,她因为一个关键展品部件的海关问题,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才离开公司。疲惫地走到大厦楼下,却发现程煜那辆黑色的宾利静静停在路边。
后车窗降下,露出程煜没什么表情的侧脸。“上车。”他言简意赅。
林晓迟疑了一下,拉开车门坐了进去。车内是他身上熟悉的清冽气息,混合着一丝淡淡的烟草味,他很少抽烟。
“还没吃晚饭?”他问,目光看着前方。
“嗯。”林晓应了一声,不知道他意欲何为。
“我也没。”他淡淡道,“附近有家粥铺,还不错。”
这不是询问,是安排。
车子在一家装修雅致、颇为隐蔽的粥铺前停下。这个时间点,店里客人不多,环境清幽。程煜显然是常客,经理亲自引他们到一个安静的隔间。
点完餐,经理退下,隔间里只剩下他们两人。空气中弥漫着粥米淡淡的香气,却驱不散那份无形的张力。
“博览会那边,进度如何?”程煜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开启话题。
林晓简要汇报了最新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包括那个刚刚解决的海关麻烦。
程煜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关键细节。他的关注点始终在项目本身,精准而高效。
粥和小菜很快送了上来。两人沉默地吃着饭,气氛有种奇怪的融洽,仿佛这只是两个加班晚归的同事,凑在一起吃顿简单的夜宵。
直到用餐接近尾声,程煜放下筷子,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角,才再次开口,语气随意得像是在谈论天气:
“陈国华那边,你不用理会。”
林晓拿着勺子的手微微一顿。他终于提了。
她抬起头,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那里面没有警告,没有不悦,只有一种洞悉一切的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我明白。”林晓垂下眼帘,舀起一勺温热的粥,“我的精力都在项目上。”
“很好。”程煜似乎满意于她的回答,但紧接着,他又抛出一句,“保持专注。飓风来临的时候,站在风眼里,是最安全的。”
林晓心中一震,抬眸看他。
他也在看着她,眼神深沉如海。“但也要记住,风眼,永远是暂时性的。”
他的话像是一道咒语,既给予了暂时的庇护,也预示了未来的动荡。他允许她暂时躲在他营造的平静里,专心完成眼前的任务,但也提醒她,这份平静由他赋予,亦可由他收回。真正的风暴,或许就在博览会之后。
这一刻,林晓清晰地感受到自己与程煜之间那根无形的线,再次被收紧。他给予保护,也索要忠诚和……绝对的专注。
“我知道了,程总。”她低声回应。
回程的路上,两人依旧沉默。车子在林晓公寓楼下停住。
“谢谢程总的晚餐。”林晓解开安全带。
“早点休息。”程煜目视前方,声音听不出情绪,“接下来,会是硬仗。”
林晓下车,看着宾利无声地滑入夜色。她站在清冷的夜风中,回味着程煜那句关于“飓风眼”的话。
她确实身处暂时的平静,但这平静是程煜为她划定的牢笼,也是他检验她价值的舞台。她必须利用好这最后的平静期,完美地完成博览会的任务。
只有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价值,她才能在未来可能到来的、真正的“飓风”中,拥有更多的筹码,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依附于风眼存在的、脆弱的平衡点。
她转身走进公寓楼,步伐坚定。
无论风眼之外是何等惊涛骇浪,她必须先确保自己,能稳稳地站在这里。
第七十七集 结束
下一集预告:
博览会进入最后一周倒计时,团队奔赴北欧进行现场搭建与调试。陌生的环境,严苛的标准,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Aether pulse”会否在最后关头使出盘外招?程煜的“风眼”庇护能否延伸到海外?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