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阳台的枫树苗,林慧就把红糖小米粥端上了桌。粥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米油,撒了把切碎的枫果干 —— 是她昨天从超市货架上特意挑的,说 “跟枫溪的味道像”。陈建国坐在小凳上,看着林慧系着围裙收拾碗筷,袖口还别着超市发的工作牌,牌绳上挂着他送的枫叶小挂坠,心里忽然觉得满当当的。
“今天下班我去接你,顺便逛逛超市旁边的文具店,给乐乐买新画笔。” 陈建国舀了勺粥,甜香混着枫果干的微涩,像极了枫溪清晨的风。林慧笑着点头,把煎蛋推到他碗里:“你要是忙就不用,我自己能回,对了,小区门口的超市贴了张招聘启事,好像是社区养老中心招策划,你要不要看看?”
陈建国握着勺子的手顿了顿。他这阵子没去以前的公司 —— 自从从枫溪回来,再想起写字楼里没完没了的 ppt 和 “优化裁员” 的会议,心里就发紧。林慧见他没说话,又补充道:“我昨天路过看了眼,上面写着‘要接地气、懂老人需求’,我觉得你去肯定合适。”
送乐乐上学后,陈建国绕到小区门口的超市。招聘启事贴在玻璃门上,红底黑字很醒目:“xx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策划主管 岗位职责:负责社区老人活动策划、需求调研 任职要求:有耐心、善沟通、能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方案”。他盯着 “接地气” 三个字,指尖不自觉摸了摸胸口的怀表,忽然想起枫溪的清晨 —— 赵二柱推着小车给独居的李奶奶送粥,小丫牵着瞎眼的王爷爷去晒谷场,张村长把 “互助公约” 写在枫树干上,字歪歪扭扭,却没人不遵守。
以前做项目时,他总说 “要以用户为中心”,却从没真的蹲下来听用户说什么。在枫溪,他帮王爷爷挑水,听他说 “最怕晚上没人说话”;陪李奶奶剥豆子,听她讲 “年轻时候织毛衣给娃穿,现在没人要了”—— 那些老人的需求,从来不是 “高端的养老设备”,而是 “有人听、有人陪、有人懂”。
陈建国掏出手机,拍下招聘启事,给林慧发了条消息:“我想试试这个岗位。” 没过几秒,林慧回复:“我就知道你会喜欢!晚上我帮你整理简历。” 他站在超市门口,看着来往的老人提着菜篮走过,有的互相打招呼,有的独自低头走,忽然觉得,这份工作不是 “换个活法”,而是把枫溪的暖,搬到现实里来。
下午,陈建国在家准备简历。他没像以前那样列 “负责过千万项目”“优化过多少流程”,而是翻出爷爷的枫溪笔记,抄下里面的话:“疼人要落在实处,像熬粥要守着火候”;又找出在枫溪画的草图 —— 有晒秋架的结构,有村民互助的流程,还有小丫教他折的枫叶飞机图纸。林慧下班回来,看到桌上的草图,笑着说:“你这简历,跟别人的都不一样,肯定能让人记住。”
“我怕人家觉得我不专业。” 陈建国有点忐忑,手指蹭过草图上的枫叶。林慧坐在他身边,拿起一张 “枫溪互助表”:“你看,你在枫溪怎么帮老人,就怎么跟面试官说,这才是最专业的 —— 比那些空泛的术语实在多了。” 她帮他把草图扫描进电脑,排版成 “枫溪经验与社区养老结合” 的方案,末尾还加了句:“最好的养老,是让老人觉得‘像在家一样’。”
晚上,乐乐趴在桌边,看陈建国改简历,忽然说:“爸,你要是去养老中心,能不能带枫叶飞机给爷爷奶奶玩?” 陈建国摸了摸他的头:“好啊,咱们明天一起折几个,带去面试好不好?” 乐乐立刻点头,从书包里拿出彩纸,父子俩趴在桌上折枫叶飞机,林慧坐在旁边缝枫叶布贴,阳台的枫叶灯笼亮着暖光,枫树苗的影子落在纸上,像一幅浅淡的画。
睡前,陈建国摸着怀表,表盘微微发烫。他想起在枫溪,赵二柱说 “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心”,现在他终于明白,以前的工作对得起 “业绩”,却对不起 “自己的心”;而这份社区养老的工作,或许能让他既对得起心,又对得起身边的人。他轻轻打开怀表,表盖里的照片上,爷爷和奶奶在枫溪的晒秋架下笑,奶奶手里的粥碗冒着热气 —— 好像在说,“你选的路,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