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军区指挥部里,气氛因那份来自山西的电报而再度绷紧。支援兄弟部队的决心已下,但通往山西的道路却布满了艰难。
刘川在地图上那条蜿蜒穿过敌占区的秘密交通线上缓缓移动,眉头紧锁:“鬼子这是听到信了。”他沉声道:“想掐断咱们的输血线,让山西的同志继续流血。”
聂政委语气凝重:“老猫的侦察营再精锐,护送如此大批量的物资,穿越层层封锁,风险太大,一旦遭遇鬼子那个机动部队,不仅物资难保,护送队伍也可能损失惨重。”
副司令员许友一拳砸在桌上:“那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东西运不过去,山西的同志们还等着救急呢,”
参谋长王安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司令员,既然陆路风险太高,我们能不能换条路?或者换个方式?”
刘川抬起头:“说具体点。”
王安的手指指向地图上的微山湖和黄河水道:“走水路怎么样?利用我们控制的微山湖部分水域和黄河故道,用渔船和小型运输船,夜间分段驳运。虽然慢,但隐蔽性比大队人马陆路运输高得多。而且,鬼子对水路的封锁相对薄弱。”
“水路……”刘川沉吟着:“是个思路,但最终还是要上岸,进入山西境内的陆路交通线,那段路依然是鬼子的重点监控区域。”
“所以,光靠躲和藏还不够。”王安继续道:“我们还得‘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川眼中精光一闪:“你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故意放出一点风声,就说我们有一批重要物资需要紧急运往总部,将走陆路某条相对好走的路线。”王安解释道:“吸引鬼子的机动部队和注意力去那边设伏。而我们真正的物资运输队,则利用这个空档,悄悄从水陆结合的另一条更隐蔽的路线走。”
“声东击西?”聂政委表示赞同:“这个办法好,但假的路线得像真的一样,才能骗过鬼子。”
“这个任务,可以交给李云龙。”刘川立刻有了决断:“让他派出一支精干的小分队,伪装成护送重要物资的样子,大张旗鼓地沿着预定路线前进,把动静闹大点,务必让鬼子的侦察机和小股部队发现。”
他转向许友:“副司令,你负责真正物资运输队的组织,挑选最可靠的船工和向导,物资分散装船,夜间航行,白天隐蔽,上岸后的陆路段,由老猫的侦察营挑选最精干的队员,化整为零,多路分进,约定在山西境内的秘密接应点汇合。”
“是,保证完成任务,”许友领命。
“另外,”刘川补充道:“给总部和晋察冀军区发报,将我们的运输计划和接应点告知他们,请他们务必做好接应准备,并在我们‘明修栈道’的队伍吸引鬼子注意力时,适时出击,骚扰鬼子后方,进一步混淆视线。”
“好,我这就去拟电文,”聂政委点头。
计划迅速制定并开始执行。
李云龙接到命令,咧嘴一笑:“嘿,让咱们去当诱饵?这活儿刺激,黄志勇,从你独立团给我挑一个连,要机灵点的,换上最好的装备,找几辆破卡车装上些空箱子,再插上几面旗子,明天一早就给我大摇大摆地往西边走,记住,碰上鬼子小股部队,打一下就‘仓皇’后撤,别真拼命,咱们的目的是勾引,不是死磕,”
与此同时,在微山湖的一个隐蔽港湾里,几十条大小渔船和改装过的运输船停泊着。许友和后勤部的同志正在紧张地组织装载。一箱箱武器弹药被小心翼翼地搬上船,用篷布盖得严严实实。老猫带着侦察营的骨干,熟悉着路线图和接应信号。
夜色降临,运输船队悄无声息地驶入茫茫水道,消失在黑暗之中。
第二天,李云龙派出的“诱饵”队伍果然引起了鬼子的注意,鬼子的侦察机在头顶盘旋,小股骑兵不断前来骚扰。“诱饵”队伍按照计划,且战且退,显得“十分狼狈”,但始终保持着与敌人的接触,牢牢吸引着鬼子的目光。
鬼子指挥部根据各方情报,判断八路军确实在试图通过陆路运送重要物资,于是将原本部署在秘密交通线附近的机动部队,调往了“诱饵”队伍活动的区域。
真正的运输队,则趁着敌人注意力被吸引的空档,夜行晓宿,沿着微山湖和黄河故道,艰难而隐蔽地向西行进。沿途的地下党和地方武装提供了有力的掩护和支持。
几天后,当李云龙的“诱饵”队伍成功将鬼子机动部队引到预定区域并顺利脱身后,真正的运输队也大部分安全抵达了预定上岸地点。老猫的侦察营队员们护送着分散的物资,通过多条小路,向山西境内的接应点渗透。
晋察冀的部队也按照约定,对鬼子后方发动了几次小规模袭击,进一步扰乱了鬼子的判断。
又过了数日,山东军区指挥部收到了山西兄弟部队发来的密电,只有简单几个字:“货已收到,雪中送炭,情谊铭记,”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聂政委感慨道:“不容易啊,总算送过去了。”
许友抹了把汗:“这次是多亏了参谋长出的好主意,还有同志们冒险执行。”
刘川看着地图,脸上却没有太多轻松:“物资是送过去了,但鬼子这次被我们耍了一道,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很快会反应过来,接下来,恐怕会加强对所有交通线的控制,我们的行动会更困难。”
他顿了顿,对王安说:“参谋长,通知各部,提高警惕。鬼子吃了亏,可能会寻机报复。我们要做好应对更大规模扫荡的准备。”
话音刚落,机要参谋又匆匆送来一份电报,这次是总部直接发来的。
刘川接过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异常严肃。他将电报递给聂政委等人。
电报内容很短:“据悉,鬼子华北方面军为彻底解决山东问题,已决定从关外、华中抽调精锐部队,组建新的攻击兵团,由岗村宁次指挥,规模将远超以往,代号‘消灭’,望你部及早准备,巩固根据地,伺机破敌。”
沉重的压力,瞬间笼罩了整个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