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子沟大捷的轻松尚未散去,山东军区指挥部已投入到紧张的战后工作中,缴获的物资需要清点,伤员需要救治,部队需要休整,但最重要的工作,是复盘总结。这不仅关系到消化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更关系到未来能否应对更严峻的挑战。
作战室内,沙盘上已经恢复了相对简洁的敌我态势图,但代表刚刚结束的那场惨烈围歼战的痕迹依然隐约可见。刘川、聂政委、许友、王安等山东军区核心人物,与罗政委、萧副师长、陈司令员等学习小组的成员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而专注,各主力旅的旅长、政委们也都到场,不少人身上还带着包扎的伤口。
刘川开门见山:“同志们,塔子沟这一仗,我们打赢了,打掉了鬼子‘骷髅’师团的脊梁骨,意义重大。但是,今天咱们不是来庆功的,是来‘挑刺’的,是来‘过筛子’的,要把这场仗里,从我这个司令员开始,到每一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暴露的短板,都给我翻个底朝天,谁要是光讲成绩不讲问题,那就是对牺牲的战友不负责任,”
他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高级指挥员:“就从我开始。第一,在战役初期判断中村主力动向时,我们虽然预判了他会报复,但对其实施报复的规模和决心,估计还是略显不足,导致前期阻击部队压力过大,伤亡超出了预期。第二,在决定变‘阻击’为‘围歼’的关键时刻,虽然决心下得果断,但对穿插部队到位时间的预估过于理想化,险些导致正面防线崩溃。这是我的责任,第三,对于鬼子关东军的精锐,岁绕提前调查过,但是还是估计不足,这次赢了存在很大的侥幸,幸亏打掉了鬼子的后勤,要不然鬼子的重炮和坦克我们就抵挡不住,”
刘川的自我批评让会场更加安静,也定下了坦诚剖析的基调。
丁伟紧接着站起来,他脸色还有些苍白:“我们二旅担负正面阻击,问题最多。一是对鬼子炮火准备的新特点,特别是其炮兵观测和火力转移的速度,适应不够,一线工事损毁严重。二是各部之间,特别是步兵与配属炮兵之间的协同,在承受巨大压力时出现了脱节,通讯不畅是主因。三是部分新补充的部队,打硬仗、恶仗的心理素质和战术能力还有待提高。”
李云龙咂咂嘴,接口道:“我们穿插部队,问题也不少,为了隐蔽,电台静默时间太长,差点误了总攻时间,路上虽然解决了鬼子几个哨卡,但手段不够利索,留下了痕迹,幸亏中村那老鬼子当时已经打红了眼没察觉。还有就是,坦克和步兵的配合还是生疏,穿插途中几次出现脱节,要不是地形复杂鬼子乱了阵脚,容易吃亏。”
梁中玉补充道:“装甲旅这次发挥了突击作用,但问题暴露得更明显。一是装备故障率偏高,有几辆坦克关键时刻趴窝。二是油料和弹药消耗巨大,后勤补给线拉长后保障吃力。三是最关键的,步坦协同战术远不成熟,坦克手和步兵指挥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基本上是靠战场直觉在打。”
孙德胜挠着头:“骑兵在追击溃敌时效果好,但在复杂山地和正面攻坚中作用有限,怎么更好地运用骑兵,需要新思路。”
张大彪、以及负责其他方向警戒任务的旅长们也纷纷发言,指出了通讯保障、后勤补给、民兵与主力配合、俘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习小组的几位领导听得十分认真。罗政委感慨道:“听了各位的发言,深受教育。胜仗之后能如此冷静、深刻地反思,这是山东军区战斗力强大的根本保证。这次战役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极其宝贵的实战检验,暴露出的问题,对于我党我军各部队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陈司令员指着沙盘说:“我补充一点。这次战役,刘司令员采取的‘诱敌深入、正面阻击、侧后穿插、中心开花’的战法,非常成功,体现了指挥艺术。但其中对‘时间差’的把握,要求极高。如何在未来作战中,更精准地预测和掌控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减少不确定性,值得深入研究。”
萧副师长拍着大腿:“过瘾,这比听一场大报告实在多了,都是干货,我看,得把这些好东西记下来,编成册子,让兄弟部队都学学,”
刘川点点头:“萧副师长说到点子上了。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参谋长,”他看向王安,“由你牵头,组织精干参谋人员,结合此次复盘讨论,立即着手编写《塔子沟战役总结报告》。报告要实事求是,既要讲成绩,更要重点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特别是步炮协同、步坦协同、大兵团机动、通讯保障、后勤补给这些关键环节,要形成具体的条令和训练大纲草案。”
“是,司令员,”王安立刻领命。
刘川又转向众人,特别强调了装甲力量的应用:“这次战斗,我们的装甲部队虽然初显锋芒,但问题也很突出。老梁,你们装甲旅要拿出一个详细的总结,重点围绕坦克在进攻、突破、迂回中的战术运用,以及如何与步兵、炮兵协同。我们要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现有装备条件和人员素质的装甲兵战术,不能照搬鬼子的,更不能凭空想象。”
梁中玉挺直腰板:“明白,我们马上组织各连连长、优秀车长开会,把这次每个坦克班的行动都捋一遍,好的坏的都记下来,”
“还有,”聂政委补充道:“政治工作总结也要跟上,群众支前、伤员救护、俘虏政策执行,这些方面的经验教训,也要形成文字材料。要把咱们山东军区这块招牌擦得更亮,”
会议从上午一直开到傍晚,讨论得异常热烈和深入。没有人回避问题,甚至为了一个战术细节争得面红耳赤。但这种争论,是基于事实和责任的,目的只有一个:让部队变得更强。
散会后,刘川看着沙盘上那场刚刚过去的惊心动魄的战役。他深知,塔子沟的胜利,是无数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其中包含着运气的成分。下一次,敌人会更狡猾,战斗会更残酷。只有通过这样一次次残酷的复盘和淬炼,将经验和教训真正融入这支部队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