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设计大赛上夺得一等奖的消息,像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整个兴北工业新区,甚至引起了市轻工局的关注。
江德华的名字,不再仅仅局限于厂里的先进生产者、技术能手,更与“设计师”、“创新人才”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厂门口贴出了特大号的红喜报,技术科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有兄弟单位来取经的,有报社想来做后续跟踪报道的。
吴科长走路带风,见人就说:“看看!这就是我们技术科培养出来的人才!”
江德华尽量保持着平常心,但喜悦和自豪是掩不住的。
她将奖杯放在新家里那个简陋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证书则仔细收好。这份荣誉,是对她努力的最高褒奖。
就在这喜悦的氛围中,哥哥江德福的一封来信,又带来了新的好消息。
信里的字迹透着压不住的兴奋,比上次报喜时还要激动几分:
“……德华吾妹:大喜事!你嫂子又怀上了!刚查出来,快两个月了!医生说一切正常!
这次反应没上回大,就是馋你上次寄的那个山楂酱,念叨好几回了!俺又要当爹了!你又要当姑姑了!……”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再次为人父的喜悦。
江德华反复读了好几遍,心里也跟着高兴起来。
嫂子安杰身体好,哥哥家庭和睦,人丁兴旺,这是天大的福气。她几乎能想象出哥哥那副傻呵呵乐的模样。
高兴之余,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并且迅速变得清晰而坚定——她得过去一趟!
上次嫂子生第一胎,她因为刚站稳脚跟、学习任务重,没能去,心里一直存着遗憾。
这次,不一样了。
她现在工作稳定,是正式的技术员,有了体面的身份和足以支撑旅途开销的积蓄;石小海在市一中读书,暑假正好有空;而且,她刚刚获得了大赛一等奖,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迅速茁壮成长。她立刻开始盘算起来。
暑假,还有两个多月。时间上来得及。
她先去技术科找吴科长,试探着请假的可能性。
“科长,俺哥来信,俺嫂子又怀上了,反应挺大。俺想着……暑假的时候,带俺弟弟回去探个亲,看看哥嫂。大概……得请一个来月的假。”她说得有些小心翼翼,毕竟时间不短。
没想到吴科长听完,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这是大喜事啊!应该去看看!你放心去,工作上的事让刘师傅他们先顶着。
你现在也是厂里的名人了,去探亲,也是代表咱们厂的形象嘛!路上注意安全,代我向你哥嫂问个好!”
厂里这边顺利通过,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准备。
车票:暑假是探亲高峰,得提前托人去火车站打听,想办法买票。
礼物:这是重头戏。嫂子馋的山楂酱得多带几罐;东北的特产木耳、蘑菇、榛子、松子都得备上,要挑最好的。
看到嫂子怀孕辛苦,她琢磨着得买点柔软的细棉布,给孩子做几件贴心的小衣服、小包被;还有哥哥,得给他带两瓶本地有名的烧刀子酒;小侄子(女)的玩具也不能少……
她拉了一张长长的清单,开始利用休息时间一点点采买、准备。
给未出世孩子的小衣服,她亲手缝制,针脚细密,边角都处理得圆润柔软,还绣上了寓意吉祥的如意云纹。
钱的事她也不愁了。大赛的奖金、涨工资后的积蓄,足够支撑这次探亲之旅。
晚上,她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石小海。
“小海,暑假姐带你坐火车,去看你德福大哥和大嫂,还有你小侄子,好不好?”
石小海一听,眼睛瞪得溜圆,兴奋地差点跳起来:“真的?大姐!俺能坐大火车了?去看大哥?”
他对江德福这个未曾谋面却时常寄东西来的大哥,充满了好奇和亲近感。
“嗯,真的。所以期末要好好考,别到时候玩起来心里还惦记功课。”
“俺肯定考好!”石小海大声保证,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江德华开始更加努力地工作,争取在休假前把手头的项目都处理妥当。同时,采买礼物、准备行装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暑假在期盼中如期而至。
石小海期末考了个不错的成绩,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江德华也提前完成了手头的工作,请假条批了下来。
出发前的晚上,小小的筒子楼房间里几乎堆满了东西。
两个鼓鼓囊囊的旅行袋塞得结结实实:一袋是给哥嫂一家准备的礼物,除了那些山货特产,还有她精心缝制的婴儿衣物、给哥哥的酒、给大嫂的山楂酱和几块好料子;另一袋则是他们姐弟俩的换洗衣物和一些路上吃的干粮。
江德华最后检查了一遍车票、介绍信、钱和粮票,确认都贴身放好了,才稍稍安心。
石小海兴奋得睡不着,围着行李转来转去,一遍遍问:“大姐,我们又要坐火车了?”
“真的,明天你就看到了。快睡,明天得起早赶车。”江德华把他按回炕上,自己却也有些心潮澎湃。
天蒙蒙亮,赵大姐和几个相熟的邻居就来送行了,还塞过来几个刚煮熟的鸡蛋:“路上吃!带着孩子路上小心!”
“谢谢大姐,谢谢大家!”江德华连声道谢,心里暖暖的。
厂里派了辆卡车顺路送他们去火车站。
一路颠簸,到达人声鼎沸的火车站时,石小海的眼睛都不够用了,看着那绿色的庞然大物和喷吐的白汽,张大了嘴巴。
车厢里拥挤而嘈杂,混合着各种气味。他们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硬座座位,把沉重的行李塞到座位底下。
火车汽笛长鸣,缓缓启动,站台渐渐后退,熟悉的城市被抛在身后,广阔的田野和远山映入眼帘。
石小海的脸几乎贴在玻璃窗上,时不时发出惊叹。江德华看着他那兴奋的样子,也不由得笑了。
之前调来东北的时候,也是坐的火车,那会儿前路茫茫,小海也乖乖的。
现在家里条件好了,石小海也终于有了年轻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