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青林坠入时空裂隙的最后一刻,闻到的是臭氧与青铜氧化的混合气味。

水汽裹挟着松木的清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墨味,像被雨水泡开的砚台。

穿越者青林撑起身子,发现自己正趴在一块巨大的青灰色岩石上。

岩石表面光滑如镜,隐约能看到凿刻的痕迹,只是被岁月磨得几乎平了。

四周是浓密的树林,阳光透过叶隙洒下,在地上织成晃动的光斑。

远处传来哗哗的水声,像是有大河在奔流。

“这是哪儿?”青林摸了摸腰间,那个能显示时空坐标的银色装置裂了道缝,屏幕上跳动着一行乱码,最后定格在“唐元和五年”的字样上。他记得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北宋景佑二年的石鼓书院,没想到时间锚点偏差了两百多年。

他站起身,拍掉身上的草屑。岩石旁有一条被踩出来的小径,蜿蜒通向水声传来的方向。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眼前豁然开朗——两条大河在此交汇,河面宽阔,波光粼粼,岸边的平地上散落着几间茅草屋,屋檐下挂着晾晒的渔网。

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老汉正在河边补网,看见青林,手里的木梭停了下来,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警惕。“你是哪里来的?穿的这般古怪。”老汉的口音带着浓重的地方腔,但青林勉强能听懂。

“我……迷路了。”青林指了指自己身上的合成纤维外套,这在全是麻布的唐代,确实像“古怪”的装扮,“请问这里是……”

“石鼓嘴。”老汉朝他身后的岩石努了努嘴,“那石头像面鼓,就叫石鼓。过了河就是衡州城。”

石鼓嘴。青林的心脏猛地一跳。资料里说,石鼓书院的发源地,正是这湘水与蒸水交汇的石鼓嘴。唐代时这里只是个渔民歇脚的地方,谁能想到百年后会成为天下闻名的书院?

他沿着河岸慢慢走,打量着这片未来的书院遗址。除了那几块巨大的岩石和几间茅草屋,看不到任何与“书院”相关的痕迹。有几个孩童在岩石上追逐打闹,他们的笑声惊起了水边的白鹭。

“小哥,要不要坐船?”一个摇着乌篷船的渔夫朝他喊,“五文钱送你到对岸。”

青林摸了摸口袋,才想起自己没有唐代的铜钱。他摇了摇头,渔夫也不纠缠,唱着不知名的渔歌摇着船走远了。

接下来的几天,青林在石鼓嘴附近找了个山洞住下。白天他就坐在那块巨大的石鼓上,看渔民捕鱼,看商船往来,看夕阳把两条河的交汇处染成金红色。他试着和当地人搭话,慢慢知道了更多关于这里的事——常有赶考的举子路过此地,在石鼓上歇脚,有时候会拿出书卷读上几句,引得渔民和孩童围拢来听。

“前几天还有个穿蓝袍的先生,”补网的老汉告诉他,“在石头上写了好些字,说是‘石鼓’二字。可惜被昨天的大雨冲掉了。”

青林心里一动。唐代的文人墨客常在此题咏,或许正是这些零星的文化痕迹,为后来的书院埋下了种子。就像一粒被风吹来的草籽,落在石缝里,暂时沉寂着,却在等待破土的时机。

这天清晨,青林被一阵读书声惊醒。他走出山洞,看见一个穿青色襕衫的年轻人正坐在石鼓上,手里捧着一卷书,摇头晃脑地读着。几个孩童蹲在旁边,听得入了迷。

“先生,您读的是什么呀?”一个梳着总角的孩子问。

年轻人放下书卷,笑着说:“这是孔夫子的话,教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他看了青林一眼,眼里闪过一丝好奇,但没多问,继续给孩子们讲书里的故事。

青林站在不远处,听着那些穿越千年依然熟悉的道理,忽然觉得时空的距离变得模糊了。这个在唐代石鼓上读书的年轻人不会知道,他脚下的这块石头,将来会成为无数读书人向往的圣地;他更不会知道,有一个来自未来的人,正看着他为这片土地播撒文化的火种。

半个月后的一个雨夜,青林的时空装置突然发出一阵微弱的震动。屏幕上的乱码渐渐清晰,显示出“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字样。他还没反应过来,一股强大的力量就将他卷入其中——再次落地时,雨还在下,但周围的景象已经变了。

茅草屋变成了几间像样的瓦房,石鼓旁多了一圈木栅栏,上面挂着块简陋的木牌,写着“石鼓书舍”四个歪歪扭扭的字。一个穿灰色道袍的老者正站在屋檐下,看着雨幕里的河水出神。

“道长,雨这么大,还在看水啊?”一个书童模样的少年端着碗热茶走出来,“先生们都在屋里等着您讲《论语》呢。”

老者接过茶碗,叹了口气:“我在看这湘水,千百年流不尽,就像这学问,得一代代传下去才好。”

青林的心猛地一跳。太平兴国二年,正是史料记载中石鼓书舍正式建立的年份。这个老者,想必就是书舍的创办人之一。

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不知何时,装置自动为他换上了宋代的粗布长衫,倒省去了不少麻烦。他走上前,拱手道:“在下青林,自远方来,听闻此处有书舍,特来拜访。”

老者打量了他一番,眼里带着审视:“远方来的?是来求学的?”

“是想看看先生们如何讲学。”青林实话实说。

老者笑了笑,侧身让他进屋:“既然来了,就一起听听吧。学问这东西,不怕人看,就怕人不问。”

屋里已经坐了十几个年轻人,围着一张长条木桌,桌上摆着几本翻得卷了边的经书。青林找了个角落坐下,听老者讲解“学而时习之”的道理。他讲得深入浅出,时不时举些渔民、农夫的例子,让那些枯燥的字句突然有了生气。

“先生,”一个年轻人问,“您说读书是为了做官,可我们这些寒门子弟,就算读好了书,也未必有机会啊。”

老者放下手里的书卷,看着窗外的雨:“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就像这石鼓,立在河边千百年,不也没求过什么吗?但它就在那里,为过路人遮风挡雨,为渔夫标记浅滩,这就是它的用处。读书也是这样,就算做不了官,至少能明白事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就够了。”

青林听得入了迷。他想起后世那些宏伟的书院建筑,想起“学达性天”的匾额,却没想到最初的“石鼓书舍”,是这样在一间瓦房里,用最朴素的道理滋养着年轻的心灵。

雨停后,老者带着青林在书舍里转了转。除了那间讲学的屋子,还有一间用来藏书的小房,里面摆着十几个木箱,装着从各地搜集来的经书。“这些书来之不易,”老者抚摸着一个木箱,“有的是我年轻时从长安带回来的,有的是过往的举子留下的,还有几本,是用两担米从一个破落秀才手里换来的。”

青林看着那些被小心包裹的书卷,忽然明白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这样一本本搜集,一句句讲解,一代代传递,像湘水一样,看似平缓,却有着穿石破岩的力量。

在太平兴国二年的石鼓书舍待了三个月,青林的时空装置又一次震动。这次他有了准备,紧紧抓住身边的一棵松树——强光闪过,再睁眼时,眼前的景象再次变了。

书舍变成了真正的书院。朱漆的大门,飞翘的屋檐,院子里铺着青石板,墙角种着几株桂树。门口的木牌换成了石刻的“石鼓书院”,字体苍劲有力。几个穿着儒衫的先生正站在院子里,指挥着工匠挂一块新的匾额。

“青林兄,你可算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青林回头,看见那个太平兴国二年的书童——如今已是鬓角染霜的中年人,正笑着朝他走来,“快来看,朝廷赐的匾额到了!”

青林走到门口,看见那块红底金字的匾额上写着“石鼓书院”四个大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景佑二年,御笔亲题”。

景佑二年。他终于来到了这个关键的年份——正是在这一年,宋仁宗赐额石鼓书院,使其与白鹿洞、岳麓等书院并列为天下名院。

“朝廷派来的使者明天就到,”中年人,也就是现在的书院山长,激动地说,“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当年我跟着先生创办书舍时,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能得到陛下的认可。”

青林看着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匾额挂在门楣上,阳光照在金字上,晃得人睁不开眼。院子里的学生们都穿着整齐的襕衫,脸上带着自豪的神色。有几个老工匠正在修补石鼓上的刻字,他们说要让这块石头永远陪着书院。

“其实,有没有赐额,书院都是书院。”山长忽然感慨道,“当年先生说,学问就像这湘水,不因为有人夸就多流,没人夸就少流。现在陛下赐了额,我们更要好好教书,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青林点点头。他想起唐代石鼓嘴的那个读书郎,想起太平兴国二年的那间瓦房,想起那些被小心收藏的书卷。朝廷的赐额固然是一种认可,但真正支撑着石鼓书院走过百年的,是那种“不求闻达,但求传承”的初心。

使者到来那天,整个衡州城都轰动了。知州带着官员们来到书院,百姓们围在门口,想看看御赐的匾额是什么样子。使者宣读了圣旨,赞扬石鼓书院“教化有方,文风蔚然”,然后亲手将一本《九经》赠予书院。

山长领着师生们跪拜谢恩,起身时,青林看见他眼里闪着泪光。仪式结束后,山长拉着青林走到石鼓旁,抚摸着那些被岁月磨平又重新刻上字的痕迹:“你看这石头,唐代有人在上面题字,宋代有人在上面讲学,将来还会有更多人来这里。它就像个见证,看着我们这些读书人,怎么把这点文脉传下去。”

青林看着眼前的景象:飞檐斗拱的书院,红底金字的匾额,捧着经书的学生,围观的百姓,还有那块沉默了千年的石鼓。他忽然明白了石鼓书院真正的历史——它不是从景佑二年的赐额开始的,也不是从太平兴国二年的书舍开始的,而是从唐代元和五年,第一个在石鼓上读书的人开始的;是从那些为了一卷书甘愿付出两担米的人开始的;是从那个说“读书未必为做官”的老者开始的。

时空装置又在震动,这次青林知道,自己该离开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在一个清晨,最后看了一眼石鼓书院。学生们正在晨读,声音朗朗,像湘水的波涛;先生们在廊下踱步,讨论着学问;那块御赐的匾额在朝阳下闪闪发光,而不远处的石鼓,依然沉默地立在河边,看着这一切。

白光闪过,青林回到了自己的时代。他站在石鼓书院的游客中心里,看着墙上的历史年表:“唐元和五年,雏形渐成;北宋太平兴国二年,正式建院;景佑二年,获赐额……”旁边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书院的3d复原图,从唐代的茅草屋到宋代的书院,再到今天的样子,一幕幕闪过。

游客们在拍照留念,导游在讲解着书院的历史。青林走到窗边,看向远处的石鼓和交汇的湘水蒸水。河水依然流淌,石鼓依然矗立,只是上面的刻字又多了几重。

他忽然觉得,自己不是穿越了时空,而是顺着一条文脉,走过了它的前世今生。那些在不同时代见过的人——唐代的读书郎,宋代的老者,太平兴国二年的书童,景佑二年的山长——他们其实从未离开,他们的声音、他们的信念,都融进了这书院的一砖一瓦,融进了这河水的一涨一落,融进了每一个来这里求学的人心里。

离开时,青林买了一本《石鼓书院志》。翻开第一页,是那首着名的《石鼓书院诗》,其中有一句:“蒸湘合流处,石鼓据要津。”他忽然明白,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要津,更是文脉上的渡口,千百年间,无数求知的船只从这里启航,又将新的收获带回这里,让这颗唐代埋下的种子,长成了庇荫后世的参天大树。

车窗外,湘水的波光一闪而过,像极了青林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见过的那次日落。有些东西,果然是永远不会变的。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总裁老公:高先生的金丝雀飞了!风华正茂再重逢斩神:林七夜竟是我基友!重生逆天凰后:帝尊,你再撩!凤落紫霄之嫡女倾华假死后,彪悍农女拐个猎户生崽崽九天叶飘零瑶妃传浅予禇知白无明深渊快穿攻略之务实任务者原神:仙兽的我成为了执行官副本boss恋爱脑,娇娇宝快跑玄门小祖宗重生后再次封神【快穿】好孕尤物粉嫩嫩说好免费领福袋,你怎么骗我修仙从火影开始还散楼都市位面聊天群嫡女重生后,娇宠了高冷将军苟了千年,她的村民都成神了异世重生之:哥哥是个智能体快穿:宿主大大又抢男主了最后还是跟了你姚远小说全本免费阅读克苏鲁世界:我在那开诊所的日子蔚蓝档案重新的故事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养老世界,玩成末日求生惊悚直播:人畜无害小白兔?猫猫我啊,靠养皇子升咖啦叙世羽奥特:带着游戏技能系统穿越了时空绮梦:王爷拥有读心术快穿之炮灰只想修炼姐姐的名字宫门深海来自旧时光我们的家人啊先婚后宠的妻神秘复苏,但是无敌原神:别跑呀,我的树王大人柯南:我的人设很柯学前夫,认输吧!我身价千亿你高攀不起独爱天价暖妻我的小青梅好可爱开局爆打懒儿,宿主她凶残成性至尊霸爱:火爆召唤师太妖孽穿越之许笑笑的修仙人生从五雷神火令开始:捕快修仙
315中文网搜藏榜:婚然心动,总裁的独家盛爱被休后:我带娘家登顶为王物业通知:违反规则将被抹杀极品男漂亮女七零嫁糙汉,我两胎生了五个崽夜月之暗东隅虽逝穿越莲花楼之李莲花,你要好好活脱离奴籍后,长姐回家种田了世子爷的心尖宠:长公主婚后日常重生之霸气嫡女勇谋权快穿:宿主是个呆萌小花妖你咋掉到七十年代去啦?你妹又作妖啦充电风云录携随身厨房,穿到四合院,发大财爱你如旧霸总的冰冷特工妻聊天群从魔改版火影开始暗黑向日葵我在侯府当调解员,被全家宠了退婚夜,疯批大佬撩她吻她失控了主母换嫁!美强惨夫君追妻火葬场逃荒后,我怀孕了快穿:美凶残女配她又在线崩人设豪门恩宠:总裁求爱记异次游戏怦然心动第五人格之在庄园中嗑到嗨!修仙:从感受杀气开始从医十八年,重生到高考报志愿前末世重生我靠囤货零元购硬核求生猎户家的小娇娇撩不停武祖之巅地府驻外临时工我的宿主有点傻穿书七零小知青撩爆偏执大佬回到二十年前,我成了阿飘心机王妃驾到,王爷哪里跑反派乖乖!我是来生崽的【快穿】汝本明珠海贼:开局被卡普忽悠进海军绑定系统后,宿主又不想花钱了被始皇读心后,文武百官卷疯了!超神道士修仙龙族:开局就A级的路明非快穿:钓系宿主疯癫,但过分美艳这不是意外你就是我的天堂港片:大佬的全球帝国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天炎丹尊古风故事集抗日之绝地枪王庶女逆袭:财运系统开启都穿成反派了,谁还按剧本死啊破帷同穿,从杀出黑塔空间站开始女鬼吸我阳气?反手亮出道士证!女祭司赋予美男开挂技能龙族剑终逆臣平苍穹宝可梦:我在卡洛斯有座牧场!桃花山修仙录我在诡异世界用雷法杀疯了逆世魔主:杀戮系统踏九天顾千澈,等等我南瞻修仙那些年四合院之保卫处治安科长任务完成,我把散架主神捡回家了抗战,还是自己单干吧穿越神印王座:把龙浩晨变成女人综影视:如烟很忙夫人马甲遍地跑,全球大佬追着宠从追星到相恋:我与TNT的浪漫星铁:粉毛傻子如是说超心动,这道题竟该死的甜美快穿GB:反派他娇软可欺何老师:与你相随半生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白鹿原续集物业通知:违反规则将被抹杀抗战:我,神枪手,团长当祖宗供全民:F级天赋?我能锻造神器!神级NPC的伪装守册妖尾之听见物品心声之后我无敌了漫画工具人努力救世中穿越兽世:抑郁的我,成了掌心娇入住男寝,我比病娇舍友更疯批重生后我把欢宜香换掉了综影视之帅哥都是我的仙人抚我顶,授我钛合金第十八劫四合院根据地的红小鬼两界穿:吾以中二之名,重定秩序修真之多宝葫芦背靠大理寺发放手工活刑侦档案:情迷真相完美仙路原神:烈风,但白月光剧本玄牝之门1金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