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屏右下角的异常提示尚未消散,陈御风的手指已划过主控台边缘,调出系统后台日志。那串周期性微应变波动的频率曲线被放大,与早前清除的纳米病毒信号并列比对,相似度从0.6%缓慢爬升至0.73%。他没有叫人,只是将这段数据封包,通过加密通道推送至飞行王朝系统的签到记录库。
七十二小时内的所有内网接入设备行为轨迹开始回溯。
航校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阵列低鸣运转,冷却风扇节奏稳定。陈御风闭眼接入系统界面,思维指令逐层穿透权限层级。【关键节点:航空安全中枢】签到完成,解锁模块载入——“行为轨迹溯源”启动。屏幕上,一个个虚拟身份在三维网络拓扑图中浮现,数据流如细丝般缠绕延伸。
其中一条暗红色路径突兀地脱离主干,在凌晨两点十七分接入测试子网,停留四分三十八秒后上传一个987Kb的压缩包。文件名是“q3财务预测_终版.pdf”,但元数据显示其真实格式为.flymodel——五代机气动建模专用格式。
陈御风手动剥离伪装外壳,解码后的模型结构清晰呈现。这是三个月前被淘汰的初版外形设计,内部框架早已废弃。可就在机翼后缘修正段,一组风洞测试参数被完整保留,且标注了实测误差补偿值。这些数值不属于公开资料,也不在当前研发版本中出现。
是真实的。
他立刻调取该设备的绑定信息:沈明远助理李维的平板电脑,注册Ip位于沈氏集团总部b座三层办公区。上传动作发生时,沈明远正在接受财经媒体采访,镜头前笑容温和,宣布将注资陈御风主导的航发项目。
新闻发布会的画面还在滚动播放,沈昭华站在会议室角落,看着投影屏上堂兄从容陈述“支持国产技术创新”的发言。她指尖捏着钢笔,笔尖悬停在记事本上方,迟迟未落。
陈御风拨通她的通讯端口,声音平稳:“你信他?”
“董事会已经原则同意。”她回应,“他说愿意承担首期三亿资金缺口。”
“代价是什么?”陈御风问。
沈昭华沉默片刻,“他说要参与技术委员会。”
“不是参与。”陈御风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向,“是投名状。他刚送出去一份带真实参数的旧模型,接收端Ip经过三级跳转,最终指向伦敦一处离岸服务器集群。”
沈昭华的笔尖终于落下,在纸上划出一道长线。
“不能公开拦。”她说,“家族里有人等着看我失势。如果现在否决注资,只会被说成排斥内部合作。”
“那就让他进来。”陈御风说,“但我们得换规则。”
他调出系统新生成的行为热力图,结合校园wi-Fi探针与门禁记录,沈明远过去七天的活动路径逐渐成型。每日傍晚六点零九分,他会穿过地下车库b2层,步行约四十七秒抵达私人车位。期间有十三秒处于监控盲区,紧邻通风管道检修口。
周子豪研发的记忆合金传感器已被部署在管道外壁。这种微型装置能捕捉极低频电磁脉冲,并通过晶格共振效应放大信号特征。当晚八点十二分,传感器捕获到一段持续0.8秒的定向射频发射,频率锁定在4.7Ghz,调制方式与军情六处标准暗码发射器完全吻合。
更关键的是,同一时刻,叶婉晴名下的租赁车停靠在相邻车位。车内红外影像显示,她左手小指的蛇形尾戒有规律地轻敲扶手,每次间隔1.2秒,共七次——正是摩尔斯码中“AcKNowLEdGEd”的编码节奏。
陈御风将两段数据并联分析,确认信号发出与接收时间精确同步。这不是巧合,是定点传递。
他回到系统室,重新配置数据库权限结构。真实核心数据流全部转入量子密钥分发通道,四级以上加密保护。对外接口则保留一个开放层级较低的“蜜罐数据库”,内含一套已被标记的旧版推力矢量算法模型。该模型表面完整,但在关键迭代节点植入了逻辑陷阱,一旦被深度解析,反向追踪程序便会自动激活。
沈昭华按计划召开技术演示会,邀请沈明远团队参观非涉密研发流程。她在会议上宣布,欢迎沈氏资本注入,但核心技术决策权仍由项目组独立掌握。
“理解。”沈明远微笑点头,西装口袋巾叠成飞机形状,右手小指的蛇头戒指轻轻转动,“我们只做财务监督,不干涉技术路线。”
会后,他的技术顾问以“兼容性测试”为由申请接入系统。请求通过,测试账号成功登录蜜罐数据库,开始下载指定文件包。
陈御风坐在系统室主控位,双手搭在桌沿,目光落在中央大屏。数据流进度条稳步上升,伪装界面一切正常。直到传输完成的瞬间,后台日志弹出静默提示:
【密钥破解成功,溯源通道开启】
一条完整的Ip链路在地图上缓缓展开,起点是沈氏大厦测试终端,经新加坡中继节点,最终落点为伦敦西部一处私人服务器机房。连接持续时间17秒,期间共提取23项参数变量,全部落入预设陷阱。
陈御风没有动。
他知道对方此刻正以为得手,即将把这份“成果”作为新的信任凭证提交上去。而真正的反击,才刚刚开始加载。
沈昭华发来消息:“审计组已进驻沈氏航空板块,冻结三项关联交易。”
他回复:“继续放数据,每七十二小时更新一次版本。”
屏幕上的Ip链路仍未断开,追踪程序正逆向渗透进目标终端的操作系统底层。防火墙日志显示,对方已在准备第二批情报索取清单,标题为《关于新型航发燃烧室压力阈值的可行性推测》。
陈御风调出飞行贡献值余额,剩余数值足够支撑一次高阶防御协议部署。他选择暂不启用,而是将反制重心锁定在信息源头。
必须让沈明远亲手递出更多“投名状”。
深夜十一点二十三分,沈明远办公室灯熄灭。十分钟后,他的手机连上一台 burner 设备,发送一条加密短讯。内容无法破译,但信号特征与此前车库射频发射高度一致。
陈御风关闭监控窗口,起身走到窗边。航校灯火稀疏,远处跑道仍有夜航训练在进行。一架教练机正滑行起飞,尾焰在黑暗中划出短暂光轨。
他转身回到座位,打开一封刚收到的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音频,录制于某次私人饭局。沈明远的声音清晰可辨:
“第一批样品已经送出,他们很满意。下一步,我要拿到源码访问权限。”
话音落下,另一个女声接道:“信物已收,准许进入下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