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内那片龙骨合金的表面纹路震颤之后,陈御风的手指未收回,反而在样本边缘多停了半秒。他没有出声,只是将视线转向周子豪,用极轻的语调说:“封存样本,备份三份。”随即转身,从实验台取出一枚水晶芯片盒,放入外层防磁箱中,扣紧锁扣。
沈昭华已在大厅外等候。她站在认证中心主入口的金属检测门前,香槟色西装笔挺如刃,耳钉在顶灯下泛着冷光。看到陈御风走来,她微微颔首,指尖在腕表上轻敲两下——时间已逼近凌晨五点三十分。
国际航协东亚认证中心的主控室灯火通明。全息投影阵列处于待机状态,各国专家陆续就位。德国代表翻动数据手册时故意将纸页撕裂一角,法国专家则反复调试耳机频率,试图捕捉异常信号波动。美国首席专家站在检测台前,佩戴一副高敏度光学镜片,嘴角微扬。
“追加测试。”他开口,声音穿透全场,“极端热力学稳定性,模拟临近空间七次往返工况。”
会场一片哗然。此类测试从未列入标准流程,且现行国际规范中并无对应条款支持。
沈昭华站起身,钢笔在手中一转,“《国际航空公约》第19条明确指出:任何创新性冷却架构,若连续72小时运行无结构性失效,即视为符合安全基准。当前cYF-05已完成120小时无故障运行记录,贵方提议属超纲操作,且存在技术歧视之嫌。”
她话音未落,检测设备屏幕突然闪烁红光。一组异常波形浮现,显示冷却通道内部出现能量回流迹象。欧美专家交换眼神,有人低声说出“逆熵”二字。
陈御风不动声色,右手贴于腰际,思维接入系统界面。【签到地点:国际航协东亚认证中心主控室】金色边框展开,贡献值满格触发奖励——【抗干扰数据校准协议】自动激活。无形代码注入检测链路,三秒内修复信号偏差,原始数据恢复平稳曲线。
“可以开始了。”他说。
全息投影启动,cYF-05三维模型缓缓旋转。蜂窝状冷却结构层层展开,逆向能量流路径以蓝色轨迹标示,清晰呈现热能回收机制。
美国专家猛然抬手,高呼:“这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话音落下,他手中的眼镜“啪”地碎裂,镜片飞溅。他后退一步,指向投影核心,“你们在制造伪科学!”
全场目光聚焦。质疑声浪迅速升起。
陈御风仍立于原地,手指轻触太阳穴。系统数据库反向调取百年航发演进图谱,同步加载至投影后台。他走到控制台前,调出第一代喷气式发动机冷却模型,逐帧对比展示。
“十九世纪末,人们认为超音速飞行违背物理法则。”他声音平稳,“二十世纪中期,矢量推力被视为幻想。今天,我们通过材料与结构协同调控,在局部实现能量有序化流动。这不是打破定律,而是拓展工程边界。”
他放大一段微观结构动态演示:龙骨合金晶界在高温下主动重构,形成自适应导热网络,配合多级涡轮腔体实现热量逆向引导。
“熵增不可逆,但系统可以通过外部能量输入维持局部稳定。自然界有生命体,工程中有我们。”
全场寂静。
沈昭华起身,指尖轻旋耳钉,面向主席台:“根据《国际航空公约》第19条,华夏cYF系列航发,满足永久认证技术条件。我以首席观察员身份,提请正式表决。”
投票通道开启。十五名认证官中,八人立即确认通过。三人犹豫片刻后跟进。剩余四人拒绝签字,声称需“上报总部审议”。
认证流程陷入僵局。
此时,张建军从旁侧通道走入。他穿着整洁军装,肩章笔直,步伐沉稳。行至认证台前,他解开纽扣,逐一取下特级飞行员勋章、服役徽章、飞行资格章,动作缓慢而庄重。
金属与水晶芯片盒碰撞,发出清越声响。
“这些,是我四十年蓝天生涯的全部。”他说,“今天,我以退役空军飞行员身份见证——中国的心脏,终于能自主跳动。”
他将最后一枚徽章按实,指尖微微颤抖。
会场无人言语。一名英国认证官率先拿起签字笔,划过文件。接着是法国代表、日本专家、加拿大观察员。笔尖划纸之声接连响起,如同冰层破裂。
认证通过。
大屏幕上弹出虚拟金印标志,编号IAA-cYF-05-chN,权限等级:永久开放。全球航空数据库同步更新,cYF系列正式纳入国际适航体系。
陈御风伸手轻抚芯片盒表面,未参与庆祝。他的目光穿过玻璃幕墙,望向远处航校方向。那里,六代机原型机仍在风洞中等待下一步测试。
沈昭华收起钢笔,将文件归档入黑色公文包。她走近陈御风,声音低沉:“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开始。”
张建军默默整理军装,将空置的徽章位轻轻抚平。他看向两位年轻人,嘴角微动,终未言语,只重重拍了拍陈御风肩膀。
掌声渐息,灯光依旧明亮。各国代表陆续离席,有人回头注视那枚静静躺在台上的水晶盒。
陈御风忽然皱眉。他的左手无意识贴向太阳穴,思维界面闪过一条未读提示:【检测到微弱信号共振,来源未知,持续0.3秒后消失】。
他未动声色,却在心中标记坐标。刚才那一瞬的波动,并非来自现场设备,也不是系统反馈。
更像是……某种回应。
沈昭华拉上公文包拉链,金属齿合的声音清脆利落。
陈御风收回目光,右手重新覆在芯片盒上,指节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