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会议室的灯光冷白,投影幕布上旋转着三维地质模型,主跑道轴线在地形图中划出一道微偏的轨迹。陈御风站在发言席前,指尖轻点平板,将“北偏5度”方案的关键参数推送到每位委员终端。沉降系数、应力分布、冻土补偿值——数据流如刀锋般精确切入争议核心。
“原方案需额外投入1.2亿用于地基加固。”他的声音平稳,“新设计不仅规避断层带,还提升结构冗余18%。代价是重新启动环评程序。”
话音未落,发改委主任抬手示意暂停。他翻过一页报告,眉头紧锁:“安全指标确实优化,但环保评估周期平均三个月。战备项目拖不起这个时间。”
几位地方代表交换眼神。一名穿灰西装的官员开口:“我们更担心问责风险。若因变更引发生态问题,责任归属难以界定。”
空气凝滞片刻。角落里,赵天翔微微侧身,左手无意识转动钢笔,领带夹在灯光下闪过一丝反光。他低声插话:“据我了解,该区域曾有未登记候鸟迁徙记录。若涉及珍稀物种栖息地,审批难度将进一步上升。”
陈御风目光扫过对方,未作回应。他调出全息模拟画面,三代机连续起降五十次的动态测试重现眼前。原始方案第十二次循环后出现裂纹,而新轴线全程保持绿色信号。
“这不是民用机场。”他说,“生存性优先于理论效率。”
无人反驳技术逻辑,但环保议题像一堵无形墙横亘在前。会议陷入僵持。
沈昭华一直静坐旁听。此刻她起身,取出一份文件放在主席台前:“沈氏集团决定设立专项环保基金,额度五千万。资金将用于补充生态监测、植被恢复及第三方独立评估。所有支出接受全程审计。”
全场微怔。
主任迅速翻阅协议文本,确认条款完备。“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值得肯定。”他语气松动,“但程序仍需依法推进。”
“我们不回避程序。”沈昭华语气温和却坚定,“只希望程序不要成为阻碍国家安全建设的门槛。”
短暂沉默后,有人点头。另一名委员提议成立联合工作组,加速环评流程。提案获得附议,初步共识形成。
休会间隙,陈御风走向安保监控室。他调取会议实时录像,慢放至赵天翔座位区域。画面定格——领带夹表面存在非自然反射,频谱分析显示其具备光学采集功能。设备型号不在公开采购清单内。
他记下时间戳与角度坐标,未声张。
当晚九点十七分,陈御风酒店房间的加密邮箱弹出提示。附件名为《西部机场拟建区珍稀鸟类观测记录》。pdF封面配有高清航拍图,标注数个“重点保护区域”,引用文献包括《高原迁徙鸟类行为学研究》《青藏东部生态廊道白皮书》等。
他打开文档,逐页核查。地图比例尺错位,经纬度与实地偏差超过两公里;所谓“观测点”位于海拔4800米荒漠,无水源支撑鸟类生存;引用论文doI编号无效,期刊名称查无记录。
最异常的是生成时间:2023年10月4日8:16——早于今日会议召开近四小时。
伪造者预知了方案变动。
他接入系统签到所得的元数据溯源工具,解析文档属性。编辑设备Id显示为“hbEp-ENV-3079”,归属省环保厅内部办公网络。最后一次登录Ip经跳转处理,终点指向境外匿名代理节点。
陈御风关闭界面,插入离线硬盘备份全部痕迹。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有人提前掌握决策动向,并准备好了阻击弹药。”
他拨通沈昭华电话,简述邮件内容与设备Id匹配结果。
“环保厅内部有泄露?”她声音冷静。
“或者被植入。”他说,“赵天翔在会上散布候鸟信息,时间点太巧。”
“我会查资金流转路径。”沈昭华停顿一秒,“五千万基金已备案,但后续每笔支出都将触发多重验证。他们若想借环保做文章,就得面对真正的监督机制。”
通话结束。陈御风拉开窗帘,城市灯火铺展至远山轮廓。他回到桌前,重看那份伪造报告。第十三页附有一张“红外热成像图”,声称捕捉到夜行鸟类集群。图像噪点异常,边缘锐化过度。他放大局部,发现背景纹理重复——是拼接合成。
就在这一瞬,鼠标滑过图片元数据字段,一个隐藏标签浮现:**template_v2.3_contingency_Airfield**。
这不是第一次使用。
他立即比对历史情报库,关联近期其他基建项目受阻案例。三起不同省份的机场扩建计划均遭遇类似“生态证据”突袭,报告模板特征一致,发布时间皆在关键审批节点前24小时内。
链条闭合。
赵天翔不是孤行动作,而是某个固定反制流程的执行端口。
陈御风切断网络连接,将硬盘封入电磁屏蔽盒。窗外风势渐强,吹动百叶窗片发出规律响动。他坐在黑暗中,手指轻敲桌面,节奏稳定。
凌晨一点二十三分,地下停车场监控画面显示,一辆黑色轿车驶入b3层。赵天翔下车,从公文包取出一张存储卡,插入立柱旁不起眼的金属接口。红灯闪烁三次后熄灭。
他离开后十分钟,远程服务器收到加密数据包。内容包含会议影像片段、沈氏环保基金细节摘要,以及一份新生成的《生态敏感区紧急预警建议函》,署名单位为空白。
指令下达:继续制造环保争议,延缓施工许可发放。
与此同时,陈御风重启本地终端,运行一段隐蔽代码。它伪装成系统日志清理程序,实则在沈氏集团财务通道中埋设追踪标记。任何试图挪用或冻结环保基金的操作,都将触发反向信标。
他还调出机场选址的原始地质图,叠加伪造报告中的“栖息地”坐标。两者交集处,正是隐伏断层带正上方——那个本应避开的风险区。
对方真正目的不是保护环境,而是逼迫项目回归高危路线。
他合上电脑,靠向椅背。屏幕余光映在瞳孔中,像一颗未熄灭的星。
指尖最后一次敲击桌面,落下时带起轻微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