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终端屏幕上的“混凝土搅拌站A区”字样尚未熄灭,陈御风的手已经落在方向盘上。引擎低吼一声,车辆滑出地下停车场,轮胎碾过潮湿的地面,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他没有开启导航,而是将手机调至离线地图模式,锁定搅拌站实时进出记录。
七日内三十二批次运输数据在脑海中回放。系统签到所得的“基建材料流控模型”自动运行,比对浇筑进度与出料量,误差累计达九立方米。表面看计量系统无异常,但人工抽检三次均显示单次方量少零点三立方米——不多不少,刚好卡在施工容差边缘。
这种精准的偷工减料,不是疏忽,是设计。
他关闭GpS信号发射,沿主干道尾随一辆刚驶出搅拌站的罐车。车灯划破夜色,前方车辆在第三个路口突然变道,转入未通车的辅路。陈御风踩下刹车,车身稳停在岔口阴影处。
他下车,步行爬上附近山丘。月光斜照,砂石厂轮廓浮现:铁皮围栏锈蚀严重,厂区中央一条传送带正将黄沙倒入储料仓。门口立柱上的铭牌模糊不清,但他用手机长焦镜头捕捉到几个字:“宏远建材”。
数据库检索启动。企业注册信息跳转,法人代表林德海,沈明远姑母之子,属远房表亲关系。此人曾因非法采砂被行政处罚三次,账户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直到两周前接收一笔来自开曼群岛空壳公司的五百万元注资,随即与机场项目签订原料供应协议。
资金链断裂点清晰:境外资本注入,亲属承接工程,劣质材料进场。
陈御风收起手机,绕至厂区西侧排水沟外沿。传送带下方堆积着刚卸下的砂料,他蹲身抓起一把,指腹搓捻。颗粒粗细不均,含泥量超标,明显未经充分筛选。这种砂用于高强度混凝土,地基寿命至少折损四成。
他从夹克内袋取出密封袋,截取半袋样本装入,拉紧封口。就在此时,头顶传来螺旋桨破空声。
声音由远及近,频率稳定,飞行高度低于三百米。他抬头,一架黑色直升机正以极低姿态盘旋于厂区上空,机腹下方探照灯骤然亮起,强光如刀劈下,扫过砂堆、传送带、出入口。
灯光未开启航空频段应答信号,机身无任何标识或编号。这不是执法巡查,也不是常规航拍。
陈御风迅速翻入排水沟,身体紧贴内壁。探照灯来回扫射两次,最终停留在他刚才取样位置的脚印上。直升机悬停十秒,随后转向厂区大门方向,摄像头缓缓转动,似乎在记录车牌信息。
他知道对方不是冲他而来——至少此刻还不是。
这是例行监控。一个远程操控的观察节点,定时检查原料供应是否按计划进行。只要砂石持续流入工地,幕后之人就不会察觉异常已被发现。
等直升机调头离去,发动机声渐远,他才缓缓起身。左腕机械表显示两点十七分。他将样本塞进夹克内衬夹层,那里还缝着一层防电磁干扰布,可避免追踪芯片激活。
他没有立刻离开。
掏出加密记录仪,对着厂区全景拍摄三组影像:一组正常曝光,一组红外热感,一组频谱偏移分析。画面中,砂石堆边缘有一道新鲜车辙,通向厂区后门。他放大细节,看清轮胎纹路与搅拌站备案车辆不符。
这是一条暗线运输通道。
他记下车辙延伸方向,在地图上标注坐标。随后走向停车点,途中停下一次,将一枚微型信号阻断器贴在厂区电箱外侧。设备通电即毁,但能干扰十分钟内的无线上传行为。
回到车上,后备箱早已准备妥当:两份混凝土样本,一份来自昨日工地浇筑段,一份为标准配比对照组。他将新取的砂样放入恒温箱,锁紧固定扣。
发动引擎时,车载终端弹出一条加密提示:【签到地点更新:砂石厂原址为1967年战备雷达站废弃地基,具备历史价值,可触发特殊奖励】。
他没立即确认。
手指悬停在确认键上方,思索片刻,选择暂存任务。现在签到等于暴露行踪,系统虽隐形交互,但某些高阶权限会释放微量量子波动,可能被专业设备捕捉。
他调转车头,驶向城郊临时实验室据点。这条路避开主收费站,需穿过一段废弃铁路涵洞。行至中途,后视镜里一道光点闪现——远处高地上,有设备正在工作。
不是车灯。
是三脚架支撑的光学监视装置,镜头正对他的行驶路线。
陈御风踩稳油门,保持匀速。他没有变道,也没有加速,仿佛毫无察觉。但在经过涵洞出口时,左手悄然按下中控台底部暗格按钮。
车内瞬间释放一层纳米级信号屏蔽膜,覆盖全车体。外部监控即使锁定车牌,也只能获取虚假定位数据。
十分钟后,车辆驶入一片老旧工业园区。一栋三层小楼亮着微弱灯光,外墙刷着“机械维修”字样,实为团队搭建的临时检测点。他将车停入地下隔间,启动液压升降平台,整辆车沉入地下三米,上方地板闭合,不留痕迹。
进入实验室,他第一时间打开负压操作舱。戴上防护手套,取出砂样摊开在分析托盘上。显微投影启动,颗粒结构放大百倍。
结果令人警觉:砂粒表面附着一层透明结晶物,成分初步判定为氯化镁与硫酸钠混合盐析产物。这类物质遇水膨胀,会加速混凝土龟裂,且潜伏期长达三个月以上——正好跨过项目验收期。
这是蓄意埋设的结构性隐患。
他将数据同步至加密云端,标记为“一级风险”。随即取出另一份工地混凝土样本,准备进行抗压测试。就在加载压力模块时,终端突然震动。
一条匿名消息穿透多重防火墙,仅显示一行文字:【林德海已失联,样本勿送主实验室】。
发信Ip被层层跳转,源头无法追溯。但消息内容精准指向当前行动,说明内部存在信息泄露。
他盯着屏幕三秒,拔掉网络连接线。所有后续分析必须立即完成。
重新校准测试参数,他将样本置入万能试验机。压力值逐步上升,显示屏数字跳动:30mpa、45mpa、58mpa……当达到62.3mpa时,样本边缘出现第一条裂缝。
远低于设计要求的75mpa强度。
造假不仅来自砂料,还包括水泥配比和添加剂掺量。整个供应链被系统性侵蚀。
他取出签字笔,在记录本边缘写下几组修正系数。这些参数不属于现行国家标准,而是来自系统签到获得的未来建材规范。只有用这套标准反推,才能还原真实性能衰减曲线。
写完最后一行,他合上笔记本,走到窗边。
窗外夜色浓重,远处城市灯火如星。他望向机场建设方向,那里仍有几处施工灯亮着。他知道,那些灯光之下,每一根桩基都可能藏着同样的问题。
而今晚获取的证据,只是冰山一角。
真正的操控者尚未露面。
他转身拿起密封箱,将全部样本重新封装。标签上只写了一个代号:“h-7”。随后拨通一个号码,声音平静:“启动‘地基清源’预案,第一阶段目标:替换全部砂石供应商。”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回应道:“沈氏集团名下三家合规建材厂可立即接管,但需要你提供违约证据链。”
“证据明天上午九点前送达。”他说,“先从林德海的资金流水开始。”
挂断电话,他将加密U盘插入销毁接口。任务日志自动清除,操作痕迹归零。
然后拉开抽屉,取出一支未启用的信号追踪笔。这支笔内置双频发射器,外表与普通签字笔无异。他拧开笔帽,检查电量与频段,确认可用。
下一步,必须让对方主动现身。
他需要一场精准的反向诱导。
把笔放进夹克口袋时,指尖触到内衬中的砂样袋。布料微微鼓起,像藏了一块烧红的铁。
他站在原地,没有再动。
窗外,一片乌云掠过月亮,遮住最后一丝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