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十一月,初冬的寒风裹着糖炒栗子的香气,吹遍了东区如意湖的商圈。
明远楼豫菜三店的红色招牌,刚挂上丹尼斯商场3楼,就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明远楼”3个字烫金发亮,下面配着一行小字“中原老味,新店尝鲜”,玻璃门上贴着“开业首周全场8折”的海报,透过玻璃能看到店内已经摆好的牡丹纹样桌椅,透着浓浓的中原风情。
“李总,最后一批餐具已经摆好了!后厨的设备也调试完毕,中午就能试营业!”
当初,因为二七塔的“明远楼”食客太多,顾客们排几轮才轮到吃饭。没只能把商鼎路的明雅小厨改成“明远楼”分店开了起来,让病愈父亲王建国和回归的张师傅主厨,学习“明远楼”的系统与文化,缓解了部分食客的需要。但那个二店,由于先天不足,面积较小。
如今,随着明月楼的知名度、美誉度的急剧提升,食客量剧增,一店和二店满足不了需要。这才不得已开了三店。复制成功的模式。
三店店长周涛快步走到李明远身边,手里攥着开业流程表,语气里难掩紧张和兴奋。
他之前是明远楼老店的大堂经理,亲眼见证了老店从早到晚的排队盛况——每天饭点,店外的队伍能排到街角,不少顾客等一个多小时才能吃上饭,甚至有东区的顾客抱怨“太远了,想吃口正宗豫菜得穿半个城”,如今三店落地东区商场,终于能缓解老店的客流压力。
李明远点点头,走进店里仔细查看。
三店面积比老店大150平米,足足有400平米,前厅能摆30张桌子,其中8张是可拼接的圆桌,专门承接家庭聚餐和小型宴请;靠窗的位置设了10个卡座,适合情侣和闺蜜小聚;最里面隔出两个包间,分别叫“嵩岳厅”和“洛水厅”,墙面挂着河南山水水墨画,桌子上摆着迷你版龙门石窟摆件,透着雅致。
“后厨动线再顺一遍!”
李明远走到后厨门口,看着厨师们正在熟悉新设备——灶台比老店多了3个,蒸箱和冷藏柜都是最新款,还专门设了面点区,用来制作河南烩面、油馍头这些现做小吃。
厨师长赵师傅笑着说:“李总放心,设备都顺手,中午试营业肯定没问题!就是担心客流太多,忙不过来。”
“早有准备!”
李明远笑着说,从老店调了5名经验丰富的厨师和8名服务员来支援三店,还提前培训了10名新员工,确保开业后服务跟得上。商场也给了支持,在地下停车场预留了20个免费停车位,还在商场入口和电梯口贴了三店的指引海报,吸引逛商场的顾客。
中午11点,三店正式试营业。
刚打开门,就有顾客涌了进来——有住在附近的居民,有逛商场的白领,还有不少从老店特意赶过来的老顾客。
“终于在东区开分店了!不用再跑那么远了!”住在附近小区的张阿姨笑着说,点了她在老店常点的牡丹燕菜和糖醋软熘鱼块。
收银台前,服务员小李麻利地给顾客下单,手里的点餐器响个不停。
周涛在店里来回穿梭,时不时帮服务员传菜,还不忘询问顾客的体验:“口味怎么样?跟老店比有没有差别?”“上菜速度还满意吗?”
顾客们大多笑着点头,说“味道跟老店一样正宗”“环境比老店宽敞,坐着舒服”。
试营业第一天,三店的客流量就达到了500人次,虽然比老店的高峰客流少一些,但已经超出了预期。
晚上打烊后,周涛拿着销售报表,兴奋地向李明远汇报:“牡丹燕菜卖了86份,糖醋软熘鱼块卖了72份,河南烩面卖了68碗,最受欢迎的是油馍头,卖了102份!不少顾客说下周开业活动,还要带朋友来。”
11月18日,三店正式开业。
团队推出了“开业三重礼”:首周全场8折,消费满200元送价值30元的豫菜预制菜代金券,转发朋友圈集赞38个送河南烩面一碗。
活动消息一发布,就吸引了大量顾客——早上10点,店外就排起了队,商场电梯口也挤满了等着进店的人。
李明远特意请来豫菜非遗传承人周建军,现场表演鲤鱼焙面的制作技艺。
周师傅手里拿着面团,手腕轻轻一抖,雪白的面条就拉得细如发丝,再把面条放进热油里炸至金黄,铺在刚出锅的糖醋鲤鱼上,淋上浓稠的糖汁,引得围观顾客阵阵惊叹,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这手艺绝了!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今天终于亲眼看到了!”一位年轻顾客一边拍照一边说,立刻把视频发了朋友圈。
开业当天,三店的客流量突破800人次,翻台率达到了4次。
后厨里,厨师们忙得热火朝天,赵师傅站在灶台前,炒勺翻飞,牡丹燕菜的清鲜、糖醋鱼的甜香、烩面汤底的醇厚,各种香气混在一起,飘满了整个商场。
前厅里,服务员们穿梭在 tables 之间,脸上带着笑容,耐心地给顾客介绍菜品:“这道香菇牛腩,用的是河南本地的黄牛肉,炖了3个小时,软烂入味。”“油馍头是现炸的,外酥里软,蘸着胡辣汤吃最香。”
傍晚时分,李明远去老店查看,发现老店的客流明显减少了——以前饭点能排50多桌,现在只排了20多桌,顾客不用等太久就能吃上饭。
老店店长王芳笑着说:“三店开得太及时了!之前顾客抱怨排队久,现在东区的顾客都去二店了,老店的服务质量也能提升不少。”
开业首周,三店的日均客流量稳定在600人次左右,累计接待顾客4200人次,卖出牡丹燕菜520份、河南烩面480碗、油馍头650份,营业额突破20万元。
更重要的是,三店成功分流了老店30%的客流,让老店的排队时间从之前的1.5小时缩短到40分钟,顾客满意度大幅提升。
不少东区的居民成了三店的常客。住在附近写字楼的白领刘先生,每天中午都来三店吃工作餐:“以前中午想吃豫菜,只能点外卖,现在步行5分钟就能到店里,点一份烩面加个凉菜,又快又好吃,还便宜。”
周末的时候,三店还会迎来不少家庭聚餐,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吃油馍头、炸糖糕,孩子们则对店里的豫菜文化卡片感兴趣,缠着服务员问牡丹燕菜的故事。
开业一个月后,李明远召集团队开会,总结三店的运营情况。
周涛拿着报表说:“三店的顾客以东区居民和商场客流为主,家庭聚餐和工作餐占比最大,小吃类菜品销量最好,占总销量的35%。接下来我们计划推出‘工作日午餐套餐’,搭配更灵活,价格更优惠,吸引更多白领。”
李明远点点头,补充道:“三店的成功,证明我们的‘区域深耕’策略是对的。接下来要总结二店的经验,看看郑州其他区域有没有开店的机会,让更多郑州人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正宗的豫菜。同时,三店要保持和老店的口味统一,不能因为客流大就降低品质,这是明远楼的根本。”
窗外的夜色渐浓,三店的灯光依旧明亮,透过玻璃能看到里面热闹的场景——食客们举着筷子品尝豫菜,孩子们在桌边嬉笑,服务员们忙碌却有序。李明远知道,三店的开业不仅缓解了老店的客流压力,更让明远楼的品牌在郑州扎得更深,让更多人爱上了中原的味道。未来,明远楼还会开更多的店,把豫菜的香气,飘到郑州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