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郑州,寒风裹着雪粒子敲打着明远楼总部的落地窗,会议室里却暖意融融。
李明远、陈静雅和品牌设计团队围坐在长桌旁,桌面上摊开着十几张Logo设计稿,最中间那张红色稿纸格外醒目。
一个以古代食鼎为原型的图案,鼎身缠绕着小麦、鲤鱼、蔬菜的线条,朱红底色配着金黄勾勒,下方印着“明远楼”三个楷体字。
“这版终于对味了!”李明远指尖落在鼎形图案上,语气里满是笃定,“既有中原文化的厚重,又能让人一眼看懂‘食材’和‘豫菜’的核心,就是它了。”
这场品牌升级的筹备,要从纽约店获米其林一星后说起。
当时,李明远收到不少海外合作伙伴的反馈:“明远楼的菜很有特色,但Logo太朴素,在国际市场辨识度不够。”
他看着沿用了十年的旧Logo——简单的“明远楼”三个字配着一片香椿叶,确实显得单薄。
“现在品牌要走国际化路线,Logo得能承载豫菜文化,还要让外国人看得懂、记得住。”
李明远召集团队开会,定下品牌升级的核心目标:鼎承食材本味,传承豫菜文化,新Logo必须兼顾传统底蕴与现代审美。
陈静雅首先提出以“食鼎”为核心元素:“鼎是中原文化的象征,古代是礼器也是食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正好契合豫菜‘调和五味’的理念。而且鼎的造型庄重,能体现品牌的专业和厚重。”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认可,设计团队开始围绕“鼎”展开构思,却在第一稿就遇到了难题——单纯的鼎形图案太严肃,少了饮食品牌的烟火气。
“得加食材元素,让Logo活起来。”
陈静雅指着稿纸上的鼎形,“豫菜的根基是食材,小麦代表面食(比如烩面)、鲤鱼代表河鲜(比如黄河大鲤鱼)、蔬菜代表应季食材(比如香椿、荠菜),把这些线条融入鼎身,既点明‘食材本味’,又能和明远楼的核心特色呼应。”
设计团队按照这个思路修改,第二稿里,鼎身两侧加了小麦穗和菜叶的线条,却显得杂乱;第三稿简化了线条,只保留小麦和鲤鱼,又觉得不够全面。
反复修改到第六稿,终于有了满意的雏形:鼎形采用对称设计,三足稳固,双耳圆润,鼎身正面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一株小麦(左)、一条跃动的鲤鱼(中)、一颗饱满的白菜(右),三者缠绕交融,既不突兀,又能清晰识别;色彩选用朱红(象征中原大地的厚重)和金黄(象征食材的鲜活与荣誉),两种颜色过渡自然,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品牌的视觉冲击力;字体则用楷体“明远楼”,笔画浑厚,和鼎形相得益彰。
为了确保Logo的适用性,团队还做了多场景测试——缩小到名片大小,鼎形和食材线条依然清晰;放大到门店招牌尺寸,色彩不刺眼,视觉效果庄重又不失灵动;应用在餐具、工服上,也能和整体风格融合。
“之前有一版鼎形太复杂,印在筷子套上就糊了,这版简化后刚好。”
设计总监拿着样品,指着筷子套上的迷你Logo,“小麦和鲤鱼的线条简化成了单线条,既保留辨识度,又方便印刷。”
Logo设计期间,团队还专门邀请了河南文化学者和餐饮行业专家做调研。
82岁的豫菜泰斗张景富师傅看到设计稿时,指着鼎形说:“这个好!咱豫菜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鼎就是咱老祖宗做饭的家伙,有根!”
河南大学文化学院的李教授则评价:“小麦、鲤鱼、蔬菜,正好对应了豫菜‘粮、鱼、蔬’三大食材体系,把文化和食材结合得很巧妙,外国人一看就知道是做美食的,还能感受到中原特色。”
针对海外市场的接受度,团队还找了纽约店的外籍员工和常来的外国食客做访谈。
服务员艾米丽看着Logo,笑着说:“鼎的造型很特别,像博物馆里的文物,很有中国特色;小麦和鱼的线条很可爱,能让人想到好吃的食物。”
外国食客马克则说:“红色和金色很喜庆,容易记住,比之前的香椿叶Logo更有故事感,我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有历史的品牌。”
根据调研反馈,设计团队又做了两处优化:一是把鼎身的白菜线条调整得更圆润,避免和小麦穗混淆;二是将“明远楼”三个字的间距加宽,让整体比例更协调。
最终定稿的那天,李明远拿着设计稿,在总部走廊的玻璃窗上比划:“以后咱纽约店、伦敦筹备店的招牌,都用这个Logo,让外国人一看到鼎和食材,就知道是明远楼的豫菜。”
为了让新Logo的理念更清晰,陈静雅还专门撰写了设计阐释:“鼎,取‘三足鼎立’之意,象征明远楼‘食材、技艺、文化’三大核心;小麦,代表河南作为粮食大省的根基,也是豫菜面食的灵魂;鲤鱼,取自黄河大鲤鱼,是豫菜河鲜的代表;蔬菜,呼应‘应季而食’的品牌理念,体现豫菜对新鲜食材的坚持。
朱红承中原厚土,金黄载食材鲜韵,整体传递‘以鼎承味,以食传情’的品牌主张。”
新Logo确定后,团队开始制定品牌升级的配套方案:门店招牌将逐步更换,老门店采用“旧招牌过渡+新Logo标识”的方式,避免顾客陌生;餐具、菜单、工服等物料,将在三个月内完成更新,确保视觉统一;线上平台(官网、小程序、社交媒体)将同步换上新Logo,并通过短视频讲解设计理念,让老顾客了解升级的意义。
“品牌升级不是丢了老底子,而是让更多人看懂咱的底子。”
李明远在员工大会上,向大家展示新Logo,“以前别人说‘明远楼是做豫菜的’,现在看到这个Logo,不用解释,就知道我们是懂食材、懂文化的豫菜品牌。
纽约店拿了米其林一星,咱的品牌形象也要跟上,既要让国内顾客觉得亲切,也要让国外顾客觉得专业、有特色。”
王建业看着新Logo,笑着说:“以后我教徒弟做菜,就从这个Logo讲起——鼎代表规矩,食材代表本味,做豫菜就得守着这两样。”
后厨的年轻厨师们也很兴奋,纷纷说:“新Logo看着就大气,以后穿印着这个Logo的工服,感觉更骄傲了!”
一月下旬,新Logo的首批物料陆续到位。
总部办公室的门牌换成了朱红底的新Logo,会议室的背景墙也挂上了放大版的设计稿,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上面,鼎形图案和食材线条熠熠生辉。
李明远站在背景墙前,和陈静雅、王建业合影,照片里,三人都笑着比出“鼎”的手势。“这不仅是一个Logo,更是明远楼的新名片。”
李明远看着照片,语气坚定,“以后,它会跟着我们的门店、我们的菜、我们的文创,走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知道——明远楼,是懂豫菜、传文化的品牌。”
当天晚上,明远楼官方微博发布了“品牌升级?新Logo亮相”的消息,配了新Logo的设计图和理念阐释,很快引来网友热议。
“新Logo太有文化感了!鼎+食材,一看就是豫菜!”“朱红和金黄绝了,既有河南的厚重,又有美食的活力”“老顾客表示,虽然换了Logo,但还是熟悉的明远楼,更骄傲了!”
评论区里,不少粉丝还晒出自己画的Logo创意图,有的加了香椿叶,有的画了牡丹燕菜,满是对品牌的支持。
看着网友的反馈,陈静雅笑着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新Logo不是冷冰冰的设计,而是能让顾客产生共鸣,能传递品牌温度的符号。”
李明远点点头,翻着手机里的评论,心里有了新的计划:“下一步,我们要把新Logo和豫菜文化结合得更紧密,比如在门店做Logo主题的文化墙,介绍鼎和豫菜的历史;在文创产品上印上新Logo,让手账本、菜谱都成为传播品牌的载体。”
窗外的雪停了,月光洒在明远楼的招牌上,旧Logo还在,但新Logo的设计稿已经铺满了会议室的长桌。
这不仅仅是一次品牌标识的更换,更是明远楼向世界传递豫菜文化的新起点.
以鼎为形,以食材为魂,让每一个看到这个Logo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原饮食的厚重与鲜活,记住明远楼,记住豫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