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郑州“12道豫味”旗舰店内的暖黄灯光已次第亮起,明档厨房里飘出的胡辣汤香气混着炸八块的焦香,在临街的落地窗外缠成一团。
李明远站在二楼办公室的窗前,指尖划过平板电脑上不断跳动的预订数据,眉头却越皱越紧——距离跨年晚宴线上预订通道开启还有半小时,后台显示的“预约提醒”人数已突破五万,远超三地门店合计1000个席位的承载量。
“李总,上海和北京门店的总厨刚发来消息,备货量按原计划的120%备好了,前厅服务员也都加排了跨年当晚的班次。”
助理小陈抱着一摞打印好的食材清单敲门进来,话音刚落,办公室里的座机突然急促地响起来,是文化顾问陈静雅的来电。
“明远,你快看本地生活平台的热搜!‘12道豫味跨年晚宴’已经冲到美食榜第3了,好多老顾客在我社交账号底下留言,说去年没订到,今年特意定了闹钟抢票。”
陈静雅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又藏着几分担忧,“咱们这1000个席位,会不会不够抢啊?”
李明远还没来得及回应,手机屏幕突然弹出一条系统提示:“预订通道已开启”。
他低头看向平板,郑州门店的300个席位数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递减,不过3分钟,屏幕上的“可预订”就变成了刺眼的灰色。
紧接着,上海门店的400个席位、北京门店的300个席位也相继“售罄”,从通道开启到全部订完,总共只用了9分47秒——比去年快了整整5分钟。
“李总,空了!全空了!”
小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急促,指着后台不断刷新的留言区,“这才刚售罄十分钟,留言已经堆了2000多条,全是问能不能加场的。”
李明远凑过去一看,屏幕上的消息像潮水般涌来:“孩子特意从国外回来想吃豫菜跨年,没抢到票太遗憾了”“能不能在郑州再加一场?哪怕是中午场也行”“求加开!愿意多等一个小时上菜”……
他指尖顿在屏幕上,目光扫过那些带着期盼的文字,突然抬头看向窗外——旗舰店里,几个穿着棉袄的老人正趴在前台,跟服务员打听能不能线下预订;门口的电子屏上,“跨年晚宴预订已结束”的字样刚亮起来,就有路过的年轻人掏出手机拍照,嘴里念叨着“怎么这么快就没了”。
“打电话给王建业总厨,还有上海、北京的分厨,马上开紧急会议。”
李明远抓起外套往办公室外走,脚步又快又稳,“告诉陈静雅,让她统计一下各地顾客的留言偏好,重点看有没有集中的时段需求;前厅这边,统计一下跨年当晚的最大翻台能力,食材库那边……”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问清楚能不能在48小时内再调一批核心食材,尤其是做‘套四宝’的雏鸡和‘扒广肚’的干货。”
半小时后,视频会议的画面里挤满了人。
总厨王建业的脸上还沾着面粉,显然是刚从后厨跑出来:“李总,加场没问题,但食材是个坎。套四宝的雏鸡得提前3天腌制,现在临时加量,供应商那边能不能凑齐活鸡?还有扒广肚,咱们用的是3年以上的干货,店里库存只剩20斤,不够加开一场的量。”
“食材我来协调。”
李明远立刻接过话头,点开手机里的供应商通讯录,“郑州本地的养鸡场我认识人,现在联系,明天一早就能送一批活鸡过来;干货供应商在洛阳,让他们今晚用冷链车送50斤过来,运费咱们全出。”他转头看向陈静雅,“顾客那边怎么说?”
“郑州、上海、北京3地的留言里,80%的顾客能接受跨年夜当天的晚场加开,也就是晚上9点之后的场次;还有15%的顾客愿意选择跨年当天的午餐场。”
陈静雅调出统计表格,语气里带着惊喜,“而且好多顾客说,就算菜品稍微简化一点也没关系,主要是想感受豫味的跨年氛围。”
“不用简化菜品。”
王建业立刻摆手,语气带着老厨师的执拗,“既然要加开,就得跟原场一样地道。后厨这边我来安排,郑州门店的师傅们分两拨,一拨做第一场,一拨做加场;上海和北京那边,我让徒弟们连夜赶过去支援,保证出品质量。”
前厅经理也跟着表态:“服务员可以分班次上岗,加场的餐具咱们从附近的分店调,保证不耽误上菜。”
看着视频里所有人齐心协力的样子,李明远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抬手看了眼表,晚上8点整:“那就定了——郑州、上海、北京3地门店,各加开一场跨年晚宴,时间定在12月31日晚上9点半,每个门店新增200个席位,合计600个名额。现在立刻更新线上预订通道,备注‘加场专属’,另外给没抢到原场的顾客发一条优先预订提醒。”
消息一发布,线上平台瞬间又热闹起来。
郑州的张女士刚在留言区发完“求加场”,就收到了优先预订提醒,她指尖飞快地点开链接,抢到了郑州门店加场的最后一个席位,激动得在家庭群里发了一连串感叹号:“抢到了!终于能带着爸妈吃豫味跨年了!”
北京的大学生小林盯着屏幕刷新了3分钟,终于订到了北京门店的加场席位,转头就跟室友约好,跨年当晚穿着汉服去吃晚宴。
加场的600个席位,只用了15分钟就再次售空。
后台留言区里,原本满是遗憾的文字,渐渐被“抢到了”“太开心了”“谢谢加场”的欢呼取代。李明远看着那些温暖的留言,突然觉得喉咙有点发紧。
3年前“12道豫味”刚开第一家店时,他和王建业、陈静雅只是想把地道的豫菜做给更多人吃,没想到如今,一顿跨年晚宴,能成这么多人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天,3地门店彻底进入了“备战状态”。
郑州旗舰店里,王建业带着后厨团队从早忙到晚,泡发广肚的瓷盆在操作台上摆了一排,他手把手教年轻厨师给雏鸡去骨:“套四宝要做到‘脱骨不露骨’,雏鸡的骨头得从翅膀根那里开口,一点点把骨架抽出来,不能弄破鸡皮,不然填进去的鸭、鸽、鹌鹑就漏了。”
前厅里,服务员们正在反复演练上菜流程。
跨年晚宴的每一道菜都有讲究,上“牡丹燕菜”时要先端上雕刻成牡丹形状的萝卜花,再当场浇上高汤;上“炸八块”时要配着芝麻盐和甜面酱,用竹篮装着上桌,还原老郑州的吃法。
陈静雅则带着文化顾问团队,在每个包间里挂起了豫绣挂毯,摆上了甲骨文形状的餐具垫,就连服务员的工服上,都绣上了“豫”字纹样。
12月31日这天,天还没亮,郑州门店的食材库就热闹起来。
本地养鸡场送来了新鲜的雏鸡,洛阳的干货供应商也准时把广肚送到了后厨;上海门店里,师傅们正在处理从河南空运过来的黄河大鲤鱼,刮鳞、去鳃、开膛,动作麻利得像在跳一场无声的舞;北京门店的前厅里,服务员们正在调试音响,准备跨年倒计时的音乐——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傍晚6点,第一场晚宴准时开场。
……
晚上9点半,加场晚宴准时开始。
郑州门店的后厨里,王建业正盯着灶台,手里的炒勺上下翻飞,给“扒广肚”勾着芡。“火候再小一点,别把广肚炒老了。”
他对着旁边的年轻厨师叮嘱道,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却顾不上擦——加场的200个席位坐得满满当当,每一道菜都不能出半点差错。
北京门店的前厅里,跨年倒计时的钟声渐渐响起。
服务员们推着装满饺子的餐车,挨桌给顾客送饺子:“这是咱们河南的跨年习俗,吃饺子招财进宝!”顾客们纷纷拿起筷子,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跟着音响里的音乐倒数:“10、9、8……3、2、1!
新年快乐!”欢呼声、掌声、碰杯声混在一起,整个门店里洋溢着温暖的年味。
跨年夜过后,“12道豫味”的名字彻底火了。
社交平台上,#12道豫味跨年宴秒空# #豫菜跨年太有仪式感了# 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阅读量突破十亿。有顾客晒出晚宴的菜品照片,配文:“从‘鲤鱼焙面’到‘八宝饭’,每一道菜都吃得到用心,明年还要抢!”
还有美食博主专门写了长文,详细解读每一道菜背后的文化故事:“套四宝不仅是一道菜,更是河南人‘层层包裹的心意’;牡丹燕菜则藏着洛阳牡丹的雍容华贵,把豫菜的‘鲜、香、嫩、爽’发挥到了极致。”
李明远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手机上的好评,心里满是感慨。
他转头看向窗外,晨光已经透过玻璃照了进来,新的一年开始了。
陈静雅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新的食材清单:“李总,好多顾客在问明年的跨年宴什么时候开始预订,咱们要不要提前规划一下?”
王建业也跟着走进来,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明远,今年加场的时候,好多师傅都主动留下来帮忙,说能让更多人吃到地道的豫菜,累点也值。明年咱们可以多备点食材,争取让更多人能订到。”
李明远点点头,目光落在办公室墙上的“12道豫味”招牌上。
招牌上的字体是手写的豫东体,苍劲有力,就像豫菜一样,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扎实的味道根基。
他突然想起3年前开店时,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要让豫菜走出河南,让更多人知道,河南菜不仅有胡辣汤和烩面,还有这么多精致又有故事的菜品。”
如今,这个愿望正在一点点实现。一场跨年晚宴,不仅让“12道豫味”成了国内年末热门的餐饮话题,更让豫菜这个古老的菜系,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李明远拿起手机,给三地门店的员工发了一条消息:“谢谢大家,今年辛苦了。明年,咱们继续把豫味的年味,带给更多人。”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亮,郑州的街头渐渐热闹起来。
“12道豫味”旗舰店里,服务员们正在收拾餐桌,准备迎接新一天的顾客。明档厨房里,炸八块的香气再次飘起,和着清晨的阳光,成了这座城市里最温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