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还没完全漫过海面时,院子里已飘着鱼丸的香气。
妈妈把保温桶里的鱼丸分装成两盒,一盒塞进林海的帆布包,另一盒留给爸爸中午吃 —— 昨天说好爸爸留在家照看合作社的虾苗,让兄妹俩去远海。
林溪蹲在门槛边,正给她的迷你画夹系彩绳,绳上挂着三个小海螺,是她攒了半个月的宝贝,晃起来发出细碎的 “叮咚” 声,像海浪打在礁石上的轻响。
林海把儿童救生衣套在妹妹身上,带子在背后系成个漂亮的蝴蝶结。
“别乱跑,上船后先坐好,等船稳了再拿钓竿。”
他帮妹妹把刘海别到耳后,又从兜里掏出颗草莓味的糖果,塞进她画夹的小口袋里 —— 这是昨天卖鱼时特意留的,妹妹最爱的口味。
林溪点点头,小手紧紧攥着小钓竿,木质的竿柄被她握得温热,淡绿色的鱼线在晨光下泛着细闪。
“海鹰号” 驶离岸边时,爸爸站在码头挥手,手里还举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刚烤好的红薯干。
“钓完鱼早点回,别让你妈等急了!” 他的声音被海风裹着,飘到船上时已轻了不少。
林海朝爸爸挥挥手,转身帮妹妹调整座位,把折叠钓椅放在船尾最稳的位置,又在她脚边垫了个棉垫 —— 怕船板太凉,冻着妹妹的脚。
海面上的雾气还没散,像层薄纱裹着海面,远处的礁石只露出个模糊的黑轮廓。
林溪趴在船舷边,小手伸出去碰海水,冰凉的触感让她忍不住笑出声,小海螺挂件在风里晃得更欢。
“哥,你看!” 她突然指着天空,几只海鸥正展开翅膀飞来,灰白色的羽毛沾着晨露,翅膀划过雾气的声音轻得像纸。
林海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掏出手机帮她拍了张照,照片里的海鸥正朝着船的方向飞,妹妹的小脑袋凑在镜头边,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
船行近一个小时,“三礁口” 的礁石终于清晰起来。
林海放慢船速,绕到礁石背风处抛锚,锚链 “哗啦啦” 沉进水里时,林溪赶紧坐回钓椅,小手握着小钓竿,眼神里满是期待。
“先试下浮标。” 林海把深海探测浮标扔进水里,红色指示灯亮了,屏幕很快跳出数据:【50 米内鱼群分布:中层(15-25 米)有小型鱼群,适合钓小鱼】。
他朝妹妹笑了笑,把提前准备好的细饵料递过去:“用这个,能钓小银鱼,你肯定喜欢。”
林溪学着林海的样子,把饵料揉成小米粒大的团子,小心翼翼地挂在钩上 —— 她的手小,挂饵料时动作慢,偶尔有饵料掉在船上,她就赶紧捡起来,吹吹上面的碎渣再挂上去。
林海帮她把鱼线抛出去,浮漂立在水面,离深海探测浮标不远,像两颗并排的小月亮。
“别动,等浮漂往下沉再提竿。” 他坐在妹妹旁边,手里握着自己的鱼竿,目光却时不时落在她的浮漂上。
没等五分钟,林溪的浮漂突然往下沉了点,她眼睛一亮,赶紧抬手提竿,小胳膊使出全身力气往上拉。
“有鱼!” 她的声音带着兴奋,鱼竿弯成个小小的弧度,鱼线 “嗡嗡” 响,很快,一条银闪闪的小鱼被拉出水面,只有手指长,尾巴像片透明的小扇子。
林海赶紧用小抄网兜住鱼,放进妹妹带来的玻璃罐里 —— 罐子里装着海水,小鱼进去后,尾巴还在轻轻摆。
“是小银鱼!” 林溪凑过来看,手指轻轻碰了碰罐壁,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我要把它画下来,放在画展里。”
接下来的时间,林溪的运气格外好。或许是细饵料对小鱼的吸引力大,又或许是她的耐心打动了鱼群,不到半小时,她的玻璃罐里就装了五条小银鱼,还有两条比拇指大些的小石斑鱼。
她每钓上一条鱼,就赶紧掏出画夹,用彩色铅笔快速画下来,画纸上的小鱼歪歪扭扭,却满是童趣,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太阳,用橘红色的彩铅涂得格外鲜亮。
中午时,海面上的雾气散了,阳光把海水染成淡蓝色。
林海把保温桶里的鱼丸拿出来,鱼丸还是温热的,他给妹妹递了颗:“吃点垫垫肚子,等会儿钓条大的给妈妈看。”
林溪接过鱼丸,咬了一口,鲜美的汤汁流出来,她赶紧用手接着,嘴角沾了点鱼糜,林海笑着递过纸巾,帮她擦干净。
两人坐在船尾,边吃鱼丸边看海鸥,偶尔有海鸥俯冲下来,叼起水面的小鱼,翅膀划过水面的声音,和妹妹的笑声混在一起,格外好听。
下午两点多,林海的鱼竿突然有了动静。
深海探测浮标的指示灯闪得快了,屏幕显示【底层(30-40 米)有中型鱼群靠近】。他握紧鱼竿,慢慢往回收线,手里的拉力比早上钓的鱼沉不少。
“是大的!” 林溪放下画夹,凑过来看,眼睛瞪得圆圆的。
拉到水面时,一条两斤重的红鲷鱼露出来,淡红色的身子在阳光下闪着珠光,尾巴拍打着水面,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林海的裤脚。
“哇!好大的鱼!” 林溪拍着手,赶紧掏出画夹,把这条大鱼画在画纸的正中央,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自己,举着小钓竿,像是在和大鱼合影。
傍晚返航时,林溪的玻璃罐里装了八条小鱼,画夹里多了六张画,林海的保温箱里则有三条大鱼 —— 一条红鲷、一条马鲛鱼,还有一条三斤重的黑鞍石斑鱼。
林溪坐在船尾,怀里抱着玻璃罐,头靠在林海的肩膀上,小声说:“哥,下次还来钓鱼好不好?我想钓更大的鱼。”
林海揉了揉她的头发,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身上 —— 傍晚的海风有点凉,“好,等你周末不上学,咱们再来。”
路过合作社时,林海打算把黑鞍石斑鱼放进暂养池 —— 这条鱼太大,家里的鱼缸装不下。
苏晓月正站在合作社门口,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像是在等他。见他们过来,她走上前,帮着把鱼抬进暂养池,动作轻得怕碰伤鱼。
“今天的虾苗进食正常,我帮你记在本子上了。” 她递过本子,上面的字迹娟秀,在 “3 月 21 日,虾苗无异常” 后面画了个小勾。
林海接过本子,没多说,只朝她点了点头,转身带着妹妹往家走,苏晓月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路口,才转身回合作社。
回到家时,妈妈正在院子里张望,看见他们回来,赶紧迎上去:“溪溪累不累?钓到大鱼没?” 林溪举起玻璃罐,兴奋地说:“钓了八条小鱼,还有哥哥钓的大鱼!” 爸爸从屋里出来,接过林海手里的保温箱,打开一看,眼睛亮了:“这红鲷鱼够新鲜,明天清蒸,给溪溪补补。”
晚上,林海坐在院子里整理渔具。妹妹的小钓竿靠在墙边,上面还挂着她今天钓鱼时用的饵料袋,玻璃罐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偶尔有鱼撞到罐壁,发出细碎的声响。
虚拟屏幕在视野里闪了闪,【当前气运值:62\/100】—— 带妹妹钓鱼、收获渔获、合作社虾苗正常,刚好攒够了 14 点,超过了兑换【高级抄网】的 60 点。
他看着屏幕上的【高级抄网(气运版)】图标,心里盘算着,下次来远海时兑换,应该能钓更大的鱼。
妈妈端着刚煮好的鱼汤出来,放在石桌上,香气飘满了院子。
“明天把那条马鲛鱼送去镇上卖,给溪溪买新的画纸。”
她坐在林海旁边,看着罐子里的小鱼,笑着说,“溪溪今天肯定开心坏了,晚上睡觉都要抱着画夹。”
林海点点头,喝了口鱼汤,鲜得能尝出红鲷鱼的味道,是妈妈的手艺,也是家的味道。
远处的海浪声传来,混着院子里妹妹画画的笔尖摩擦声,还有爸爸哼的老渔歌,像首温暖的日常小调。
林海知道,下次的远海钓行,有了高级抄网,肯定能有更好的收获;但此刻,看着妹妹认真画画的样子,喝着妈妈煮的鱼汤,他觉得,这些藏在陪伴里的细碎时光,比任何大额渔获都更珍贵 —— 因为这才是赶海生活的底色,是他退学回家后,最踏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