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便民楼的日头,总比别处醒得早些。天刚蒙蒙亮,负责开门的老张就已提着铜钥匙候在门口,听见街对面传来挑水夫的脚步声,便知道时辰差不多了。他摸出怀里的油布,把朱漆大门上的铜环擦得锃亮,这才“哗啦”一声拉开门闩——门轴是新上的桐油,转动时带着股清润的香,混着远处面坊飘来的麦香,成了便民楼每日的第一缕气息。

楼里的铺子,数北角的“布庄”最是特别。别家铺子的掌柜都是卯时末才到,这里的伙计却要提前半个时辰来,账房先生手里捧着的账本比自家孙子还亲,翻开来,每一页都记着“青布三十匹”“蓝花布十五匹”,末尾还得批注“昨日售罄,今日补仓”。

“把那批新到的暗纹锦缎挂最里头。伙计刚搬来的布卷,“防止粗布混在一处,那是给官宦家眷预备的,寻常百姓看了眼热,却未必买。”他说话时,指尖在一匹月白色的细布上抚过,那布是朱允熥让人改良的“绵绸”,比寻常绸缎厚实,比棉布滑爽,摸着像揉皱的云,是楼里卖得最俏的款式。

伙计们手脚麻利,不多时,货架上就挂满了各色布料。靠外的钩子上,是靛蓝、赭石、灰褐这些耐脏的颜色,一匹匹卷得整齐,标签上用炭笔写着“一尺八文”;往里些,是印着缠枝莲、回字纹的花布,标签上多了两文钱,却依旧堆得像小山;最里头的木架上,才是那些带暗纹的锦缎,用细麻绳系着,标签上的字小了些,却透着贵气——朱允熥说了,“百姓要实在,富户要体面,两样都得顾着”。

刚到辰时,楼里就陆续来了客人。第一个跨进门的,多半是城西的张嬷嬷,她总提着个竹篮,篮里装着给孙儿做肚兜的碎布,来这儿专挑“尺头布”——就是剪裁时剩下的边角料,一尺只要三文钱,做双鞋、缝个补丁正合适。

“李管事,今儿有没那青灰色的尺头?”张嬷嬷眯着眼往货架上瞅,“昨儿那匹蓝花的,给我家老头子做了个烟荷包,街坊都夸好看。”

李管事笑着从柜台下翻出个布包:“给您留着呢,足有三尺,够做个袖套了。”他知道张嬷嬷日子紧,总把整齐些的边角料给她留着,结账时还会多塞一小绺红线,“拿去给孙儿缝个虎头,喜庆。”

张嬷嬷笑得合不拢嘴,攥着布往柜台去,路过南头的成衣铺时,忍不住停下脚——那不是朱允熥的产业,是城南王裁缝开的分店,挂着些现成的衣裳,有短褂、长裤,还有给孩童做的小袄,针脚虽不如宫里精细,却比自家缝的周正。王裁缝正拿着件青布短褂给客人比划:“您看这针脚,密得像芝麻,穿三年都磨不破,才六十文,比您买布自己做还划算。”

客人是个挑夫,黝黑的脸上淌着汗,却仔细地捏着褂子的袖口:“里头的衬布牢不牢?我挑担子时总磨袖口。”

“您摸摸。”王裁缝把袖口翻过来,“用的就是北角那‘允熥布庄’的绵绸,滑溜,还耐磨,您就是天天磨,半年都坏不了。”他这话半真半假——衬布确实是从布庄拿的,却不是绵绸,是稍次些的细棉布,只是这话听着实在,挑夫果然爽快地付了钱,临走时还回头瞅了眼布庄的方向,像是在盘算下次要不要自己扯布做件新的。

巳时到了,楼里渐渐热闹起来。东头的粮行是朝廷的产业,掌柜的是户部派来的老吏,戴着顶方帽,算盘打得噼啪响,却总被百姓围着问“新米到了没”;西头的杂货铺是个姓刘的寡妇开的,卖些针头线脑、锅碗瓢盆,柜台上摆着个瓦罐,谁要是没带够钱,能先赊着,记在罐子里的竹牌上;只有北角的布庄,安安静静的,却总有人进进出出,伙计们的“您慢走”和布料摩擦的“窸窣”声,混在粮行的吆喝、杂货铺的讨价里,倒像溪水里的石头,沉稳得让人安心。

有个穿绸缎的妇人走进布庄,身后跟着个丫鬟,一进门就皱着眉:“怎么这么多平民百姓?”她是知府家的三奶奶,听说这楼里有新奇布料,特意来瞧瞧,却被迎面走来的卖菜老汉撞了下,手里的帕子掉在地上。

李大叔忙让伙计捡起来,用干净的布擦了擦:“夫人莫怪,楼里人多,难免磕碰。您是来扯布的?新到了批杭绸,带着暗花,做件夹袄正合适。”

三奶奶接过帕子,瞥了眼货架上的绵绸,语气带着挑剔:“这布看着倒还行,就是花色太素净,没什么新意。”

“夫人要是嫌素,咱们可以给您绣上花。”李大叔指着柜台后的小绣架,“这是楼里请的绣娘,就在这儿现绣,您要牡丹、要凤凰,都能绣,就是得多等三日。”

三奶奶眼睛一亮——她原以为这平民楼里只有粗布,没想到还有这般细致的活计。她伸手摸了摸杭绸,又看了看绣架上的样片,那凤凰的尾羽绣得层层叠叠,比府里的绣娘还多三分灵动。

“那就来两匹杭绸,绣上凤凰戏牡丹。”三奶奶摆了摆手,“钱不是问题,只要做得好。”

李大叔应着,让伙计裁布,自己则在账本上记下“杭绸两匹,绣工银五钱”。他知道,这样的客人不多,却能撑起布庄的体面,更重要的是,她们回去后说一句“便民楼的布不错”,比贴十张布告都管用。

午时的日头最烈,楼里的人却没少。南头的茶馆是百姓开的,掌柜的搬了几张桌子在天井里,卖些粗茶和烧饼,供人歇脚。有个穿短打的汉子正捧着茶碗,跟同桌的人说:“昨儿在布庄扯了匹灰布,给我那小子做了件学堂的褂子,先生见了都说‘这布看着就精神’。”

同桌的人笑他:“你小子舍得?往常不都买尺头布凑活?”

“这不是赚了点钱嘛。”汉子嘿嘿笑,“再说那布是真划算,一尺才八文,比市集上便宜两文,做件褂子才花四十文,够值当的。”

夜幕降临时分,朱允熥拿着账本坐在灯下,手指划过一页页记录,眉头渐渐皱起。今日布庄的收入明细列得清清楚楚,布料成本、伙计工钱、摊位杂费加起来,竟比卖出的货款还多出一小截。

他指尖在“亏损”二字上顿了顿,叹了口气。白日里看着客人来来往往,以为生意不错,没承想细算下来竟是赔了。旁边的伙计见他愁眉不展,小声劝道:“殿下,刚开张难免的,再过些日子熟客多了,总会好的。”

朱允熥摇摇头,翻开另一本账册:“不是开张的事,是定价太急了。当初想着让利给百姓,把利润压得太低,反倒撑不住成本。

朱允熥把账册往桌上一推,指尖按在眉心,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嘲:“说起来真是可笑,原以为照着先前想的那些法子,把价钱压下去,让百姓得实惠,生意自然能成,没承想连成本都兜不住。”

他拿起一本被翻得卷了角的册子,上面是他凭着记忆画的后世商铺布局、定价策略,此刻看来,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倒像是在笑话他。“你看这些,”他指着其中一页,“说什么‘薄利多销’,可我只学了个‘薄利’,却没算出这‘多销’到底能不能补上亏空。织布的工钱、染料的成本、运货的脚力,哪一样不要钱?先前只想着比市价低,却忘了自家的账本也得顾着。”

伙计在一旁听着,不敢接话。他见这位殿下平日里琢磨机器、改良布料时满眼是光,此刻却蔫蔫的,像被霜打了的禾苗。

朱允熥又翻了几页,看到“会员制”“促销活动”那些字眼,更是苦笑:“这些东西,听着新鲜,放在这大明朝,却像穿错了衣裳。百姓过日子,认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你搞那些花哨的,他们反倒疑心‘这里头是不是藏着坑’。前几日试着搞了次‘买布送线’,原以为能多卖些,结果人家倒问‘你这布是不是有瑕疵’,你说气人不气人?”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外渐暗的天色,声音低了些:“说到底,还是我太想当然了。后世的法子再好,也得看这眼下的水土合不合。他们有机器,有流水线,能把成本压到最低,咱们呢?全靠工匠一针一线织出来,我却硬要照着那边的价来卖,这不就是逼着自己亏本吗?”

“原以为能凭着点记忆里的影子,走出条新路子,现在看来,倒像是东施效颦,学了个四不像。”朱允熥回头,看着那堆布料,“布是好布,却卖不出能活下去的价钱;楼是好楼,却撑不起我这不切实际的念头。”

忽然,一个念头钻进脑子里:自己不行,难道不能找个行的人来做?

这念头刚冒出来,就像春芽似的疯长。他想起后世那些大公司,老板未必亲力亲为,却总能找到会经营的经理,把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自己缺的,不就是这样一个人?

可这人不好找。

朱允熥往椅背上一靠,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着。会做生意的人,应天府里定然不少,绸可这些人要么有官府背景,要么是宗族势力盘根错节,找来当掌柜,怕是会把布庄当成自家的产业,到时候别说让利给百姓,能不能守住本金都难说。

更重要的是,这时代的生意场,从来不是光凭本事就能站稳脚跟的。他见过太多例子:有个卖胭脂的小贩,手艺好,价钱公道,生意刚有起色,就被城里的胭脂铺联合地痞挤垮了;还有个织锦的匠人,织出的料子比贡品还精美,却因为没门路巴结官吏,最后只能把手艺烂在肚子里。

“没身份没靠山,就算有天大的本事,赚来的银子也未必能焐热。”朱允熥低声道,心里渐渐有了谱——他要找的,得是那种有真本事,却被身份所困的人。或许是个被主家欺压的账房,或许是个被排挤的伙计,甚至可能是个因家境贫寒而埋没的小商贩,他们懂经营,却缺一个机会,更缺一个能护住他们的“身份”。

而自己,恰好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想到这里,朱允熥精神一振,起身走到门口,对着廊下喊:“小刘子!”

小刘子正捧着个食盒在廊下等着,听见喊声连忙跑进来:“殿下,您唤奴才?”

“你把这几日当值的几个信得过的内侍都叫来。”朱允熥道,“我有要事吩咐。”

不多时,四五个内侍低着头站在屋里,都是跟着朱允熥从东宫出来的老人,最是可靠。朱允熥看着他们,沉声道:“我要你们去办件事——在应天府里打听,有没有那种会做生意,却出身低微、没什么靠山的人。”

他顿了顿,仔细叮嘱:“第一,得是真懂行的。不管是管账、进货,还是跟人打交道,总得有一样拿得出手,不能是只会耍嘴皮子的油滑之徒。第二,得干净。手脚不干净的,欺瞒百姓的,就算本事再大也不要。第三,也是最要紧的——得是那种被欺负过、被打压过,空有本事却没处使的人。”

小刘子听得有些发愣:“殿下,您找这样的人做什么?咱们布庄不是有李管事吗?”

“李管事忠心,却太老实,守成可以,想把生意做活,还得靠更活络的人。”朱允熥道,“你想,咱们布庄现在亏着本,光靠降价、送东西没用,得有人能算出怎么在成本和价钱中间找到活路,既能让百姓得实惠,又能让布庄活下去。这样的人,不是随便找个掌柜就能成的。”

一个圆脸内侍忍不住问:“那……要是找到了,该怎么办?”

“先别声张。”朱允熥道,“你们悄悄把人摸清楚,家住哪里,做过什么营生,为什么会被打压,都打听明白,回来一一报给我。切记,不能惊动任何人,尤其是那些有头有脸的商号掌柜,更不能让他们知道是我要找的人。”

他拿起桌上的一叠银票,塞给小刘子:“这些钱你们拿着,打听消息难免要用些打点,不够再跟我说。但有一条,不许仗着身份欺压百姓,更不许拿这钱胡来,若是被我发现,定不饶你们。”

小刘子连忙接过银票,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殿下放心,奴才们省得轻重,绝不敢坏了您的事。”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大明征服者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寻秦记重生:野性部落崛起一品儒商蜀汉我做主三国之乖乖田舍郎锦衣行之吕敏传我爱大明朝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要做皇帝高科技军阀寒门小娇妻暴君总想生三胎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三国之曹家长子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皇室店小二隋唐君子演义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之魏武元勋贞观楚王王八蛋,不服来战反恐大队公子文成武德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袁术天下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原始时代的崛起之路千年一瞬白发如月汉阙惊澜反清复华,成为日不落帝国从死囚到统帅大楚风云传悍卒!从壮丁开始逐鹿中原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中年废材的一百零八条穿越人生路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这个逍遥侯明明超强却过分咸鱼大明熥仔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汉末许褚:开局坐断东南风起荆南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三国:我截胡刘备成大哥大秦:九皇子生崽成瘾,赵姬乐了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这些列强,欺朕太甚长安新火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无限兵源:古代战场的绝对掌控者历史奇人传铁血新华夏:龙腾寰宇一品悍臣轮回井:渣男劫大秦万年之赳赳老秦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三国之青龙镇世未知天命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再续蜀汉的浪漫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乱匪开局,看我如何倒反天罡!沈少卿探案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我只做风流皇帝,天下美人皆归朕宋骑天下一人修真传带着八位嫂嫂流放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八百铁骑,镇万界奇葩皇帝合集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