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越打越顺手,转而将目标对准曰军的一处火力点。
“砰!”
子弹穿透空气,击中远处一名机枪手。
那人猛地一震,整个人向后倒去。
曰军阵地顿时一片慌乱,不少人惊叫着四散躲避。
“怎么会打得这么远?!”
曰军后方开始动摇,眼看局势将变。
而就在这个时候,曰军指挥所也终于发现了藏在树上的那个身影——正是云飞。
太阳升起,他清楚如果不能及时清除那些捌陆军,自己的部队也会被击溃。
他调动了更多兵力,端起步枪朝着树梢一阵扫射,试图压制对方。
曰军的这种举动虽然未能致命,但明显带有挑衅意味。
这样的干扰令云飞难以精准锁定目标,于是迅速从树上下来,向李云龙汇报情况。
他报告说已经击毙两名敌方狙击手,并摧毁了两个火力点,压制了敌军机枪手。
李云龙看着这个年轻战士,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干得不错,继续隐蔽观察,盯紧他们的火力点。”
“一旦发现机会,就给我狠狠地打!”
傅运达领命后,立刻寻找掩护,重新进入狙击位置。
楚云飞与李云龙望着这个年轻人,不禁回想起自己初入军营时的热血模样。
这才是捌陆军应有的血性!
曰军目前虽还剩下七八个火力点,但兵力仍有千余人。
而捌陆这边,伤亡已近五百,损失惨重,李云龙心中沉痛。
不过,敌军的大部分火力点已经被清除,仅存的几个成为曰军在河岸最后的防线。
就在这时,曰军援军竟出人意料地迅速赶到,这是李云龙始料未及的。
他立即命令部队架设火炮,展开火力压制。
林间火光四起,硝烟弥漫,敌我双方陷入激烈交火。
曰军的增援正在逼近,战局瞬息万变。
李云龙随即命令通讯员火速赶回总部请求支援。
他绝不能轻易放弃十里河这道防线。
此刻,曰军兵力不断增加,局势愈发紧张。
云飞也不再担任狙击任务,转而加入正面交战。
曰军开始加强火力压制,攻势愈发猛烈。
李云龙察觉敌军援兵已到,而己方增援也在路上,决定发起全面反击。
然而,捌陆军人数已大幅减少。
关键时刻,独立团的援军终于赶到,约两千人左右。
经历此前激战,仅剩千人左右仍能作战。
与此同时,曰军的增援也已抵达战场。
923团是李云龙所率领的独立团的主力部队。
突然,空中划过数道黑影,炸弹接二连三地落在捌陆军阵地上。
李云龙立刻命令部队迅速隐蔽。
这是曰军发起的第二次轰炸,爆炸声震耳欲聋。
轰炸过后,他命令各团团长清点伤亡情况。
不久,各团陆续报告,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
李云龙怒吼一声:“不等了!拼刺刀!”
一声令下,捌陆军战士纷纷抽出大刀,冲向敌军。
曰军也纷纷拔出刺刀迎战,双方陷入混战。
眼见自己的部队不断减员,而曰军人数却越来越多。
这次曰军竟出动了约两千人前来增援,捌陆军一时难以招架。
形势急转直下,李云龙当机立断:
“撤!不能让兄弟们都死在这儿!”
楚云飞的骑兵部队也伤亡过半,谁也没料到会在十里河遭遇如此重创。
李云龙万万没想到曰军的增援来得如此之快。
他迅速集合残余部队,尽量保存有生力量。
他不能让自己的弟兄们全部葬身于此。
在集结过程中,他还安排部分独立团战士负责掩护。
这时,曰军发现捌陆军停止了攻击。
山田疑惑地问:“捌陆军怎么突然安静了?难道……他们的弹药打光了?”
就在他满心疑惑时,李云龙又领着几名弟兄回来,继续对曰军展开狙击。
曰军一见对方又来袭击,立刻组织还击。
李云龙在这里吸引火力,其实是为了给之前那批独立团的兄弟争取撤离机会。
这样可以让那群弟兄迅速脱身,远离险境。
可就在这时,楚云飞站在他身边,坚定地说:“团长,你不走,我们也不走,生死与共。”
“他奶奶的,你们是我最后的本钱,还不赶紧撤!”李云龙看着不愿离开的士兵,气得破口大骂。
楚云飞却像是下定决心似的,说:“不行,您不走,我们就陪着您。”
李云龙听后更火了。
他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看清形势,想为兄弟们争取最后的生机。
他明白这些弟兄的心意。
但要让他们安全撤离,就必须有人留下来坚守阵地。
而他李云龙,无论何时,都不会退缩。
他本就是独立团的团长,又是这次行动的领头人。
所以无论如何,掩护的任务都该由他来完成。
这时,李云龙怒火中烧。
“你小子再啰嗦,老子一枪崩了你!”他气得直骂。
他当然知道兄弟们是真心想和他同进退。
但他不能让这些弟兄陪着自己送命。
就在这时,曰军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开始朝这边发起进攻。
李云龙拼尽全力护住他们。
就这样,他们与曰军一直激战到天色渐暗。
那些兄弟终于顺利撤离。
他也接到了上级的命令。
上级要求他们必须在天黑前结束这次狙击任务。
所以,赶在夜色降临前,他得把弟兄们安全送回去。
自己留下来,只要坚持到天黑,他们才有活下来的希望。
于是,他把自己带回来的小队留下,分发了最后的弹药。
这是一支他亲自挑选的精锐队伍。
留在身边他更安心,也能最大限度地拖住敌人。
为的就是让弟兄们更快地撤离。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李云龙是多么珍视自己的兄弟。
同样也能看出,他的弟兄们对他这个团长有多么忠诚。
夜幕渐渐降临。
曰军的迫击炮手也开始看不清捌陆军的行踪。
对李云龙来说,这是个好时机。
他也觉得不能再拖了。
这里离营地还有几十里地。
他心里清楚,只要再往回走五公里,找个合适的地方扎营。
既能观察曰军动向,又相对安全。
虽说这次吃了败仗,但他已将教训记在心里。
他绝不会让同样的事再发生第二次。
李云龙是个做事谨慎的人。
吃过亏后,一定会总结经验。
绝不会让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