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景衡立刻想到了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招亲风波中,自己策马闯台、当众立誓的事情,迟早也会被翻出来。
到那时,他与春芽的私情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尤其是王府和家族的压力会排山倒海般袭来。
他不能坐等风暴来临,必须提前布局,化被动为主动。
沉思良久,他有了主意,低声对林墨吩咐道:“你去找几个信得过的、常在文人学子中走动的朋友,可以是从扬州来的同窗故旧。
让他们在合适的场合,‘不经意’地提起当年扬州招亲的‘盛况’。
重点不在于乡君的条件,而在于当时场景之感人,立誓者之真诚。
尤其要强调,那位闯台立誓的公子,乃是真心敬佩乡君之才、感念其造福百姓之功,故而甘愿承诺,以示尊重与支持。
要把这件事,往‘慧眼识珠’、‘尊重贤才’、‘佳话’的方向引。”
林墨应下,牢记心间,重点去办此事。
林景衡的目的很明确:既然瞒不住,那就抢先一步,引导舆论。
将一段可能被视为“丑闻”的私情,巧妙转化为一段因为欣赏对方才华而生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佳话”。
淡化儿女私情,突出对“贤才”的敬重,从而削弱其冲击力,甚至为自己赢得一个“重才轻色”的好名声。
与此同时,赵府中的赵士荣听了长随赵义的汇报。
得知春芽不慌不忙,亲自出面有理有据地解决了难题,还赢得了那些小官吏的认可。
不禁微微点头,抚须露出些许满意的神色。
虽然中间有外孙暗中使力,但春芽应对沉稳,方法得当,展现出的魄力和智慧,已初具担当大事的潜质。
不过,赵士荣也立刻想到了外孙那桩更棘手的事。
他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对赵义吩咐道:“你想办法,让御史台那边几个与我们相熟,又向来注重实绩,为人相对正直的言官,多留意一下京西皇庄的农事进展。
若秋后真有丰硕成果,可让他们适时上奏,褒奖‘女神农’之功。
奏章中可略提及其不拘世俗,心系万民的独特之处。
要将朝廷和天下的注意力,牢牢锁定在她的‘功’上,而非‘言’上。”
赵义点头,赶紧去办。
赵士荣这是要在更高层面定调子,用实实在在的政绩来抵消流言的负面影响。
为将来可能爆发的更大风波准备一个强大的“功过相抵”甚至“功大于过”的舆论基础。
再说杜府这边,林明玥的夫君杜泽善,这日在酒楼与同窗学子聚会时,也听说了关于春芽的种种议论。
回家后,他便对林明玥说起:“夫人,你可知你娘家那个曾经的丫鬟春芽,如今可是京城的名人了!
就是她在扬州招亲时提的那些条件,实在骇人听闻。
一个女子,竟敢如此……”
林明玥叹了口气:“我也没想到她会变成这样。”
杜泽善话锋一转:“不过,议论也并非全是恶评。
如今市面上也多有赞誉,称她是‘神农女’,有大福运,是上天赐给我朝的神农氏转世呢!
听说她负责的那二百亩官田,长势极好,远胜旁人,秋后必是大丰收!
父亲大人的意思是,她毕竟曾是你的贴身丫鬟,这份旧情还在,不妨多走动走动,于我们杜、林两家,或许也有益处。”
林明玥听了,心中一动。
她本就对春芽的变化充满好奇,之前碍于流言不敢接触。
如今听到“神农女”、“大福运”这样的说法,又见春芽真的凭本事站稳了脚跟,连公公都暗示可以结交。
她那份想要见见春芽的心思就更强烈了。
或许,此时与春芽恢复往来,非但不会惹麻烦,真能为家族带来些意想不到的“福运”呢?
她开始认真考虑,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向春芽发出邀请。
此时已进入九月份,天气渐渐转凉,京城李府迎来了一位让春芽喜出望外的亲人!
她的父亲李安,从扬州千里迢迢赶来看她了。
一见到父亲风尘仆仆却满是笑容的脸,春芽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在父亲身边她变回了小姑娘。
她把父亲接到府里,在那个清雅小院里安顿下来。
“爹,您看,这就是我住的地方,还行吧?”
春芽带着父亲在府里转悠一圈,语气里带着小女儿家的炫耀和期待。
李安背着手,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这府邸比扬州城的宅子还要气派些,青砖灰瓦,院子宽敞,布局合理,关键是环境清静。
他很满意。
李安跟着女儿去京西的官田看了看。
那一片片御麦长得绿油油、壮实实的,中间隐约鼓胀起来,看着马上要到了抽穗期了,估计应该有个好收成。
庄户们见到春芽,都恭敬地喊“李乡君”,那态度是发自内心的信服,这让李安彻底放下了悬着的心。
女儿在京城,不仅立住了脚,还做得有声有色。
春芽来京城这两个月,一直忙着田里的事,根本没空好好逛逛。
这下父亲来了,她总算找到了由头,陪着父亲把京城几个有名的热闹地方都逛了逛,尝尝特色小吃,看看繁华街景。
父女俩有说有笑,春芽不停地给父亲介绍。
李安则多是含笑听着,看着女儿神采飞扬的样子,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李安只能在京城待上五六天。
他算着日子,八月初就从扬州坐船出发,路上走了二十多天,回去就算快些,也得二十天左右,这样才能赶回扬州,不耽误那边御麦的收获。
临走前一晚,李安把春芽叫到跟前。
他宽厚粗糙的手掌轻轻放在春芽的肩头,眼神里满是慈爱和不舍:
“芽儿,看到你在这儿住得好,管着这么大摊子事也像模像样,爹这心里啊,总算踏实了。
爹得赶紧回去,扬州城那几百亩御麦是皇差,育种的事耽误不得,爹得亲自盯着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