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的山东临沂桃树园,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整齐排列的15套光伏设备上,金属支架与蓝色面板在晨光中泛着明亮光泽。高瀚带着4人技术团队早早到场,工具箱里装满了万用表、示波器等调试工具——今天要对整个光伏系统进行全面调试,从发电量精准测试到灌溉控制模拟运行,再到远程监控信号校准,每一项都需达到预设标准,为后续技术培训和设备正式投入使用筑牢基础。
张老板穿着深蓝色外套,陪着技术团队来到果园角落的控制室,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代码,语气里满是期待:“要是今天调试顺利,下周就能给桃树浇返青水了,盼了这么久,终于能用上新设备了。”高瀚一边连接调试设备,一边笑着回应:“您放心,我们昨天就把调试流程过了一遍,今天会逐项测试,确保每个功能都能正常运行,绝对不会耽误您的农事安排。”
上午八点半,调试工作正式启动。技术员小吴首先打开发电量测试程序,屏幕上立即跳出每块太阳能板的实时发电数据——在清晨阳光尚未完全充足的情况下,单块380瓦面板每小时仍能稳定发电1.1度,15块面板合计每小时发电量达16.5度,按每天有效光照6小时计算,整体日均发电量可达195度。“这个数据比我们之前测算的还高5%,完全能满足果园每天的灌溉需求,还能剩余部分电量供农场仓库照明使用。”小吴指着屏幕上的趋势曲线,向张老板解释。随后,技术团队开始模拟灌溉控制测试,小吴在系统界面上选中“东区50亩桃树”区域,输入单次浇水量4升\/株、灌溉时长12分钟,点击“启动”按钮后,远处的旋转式灌溉喷头立即缓缓启动,细密的水流均匀喷洒在桃树根部,没有出现漏浇或多浇的情况。张老板快步走到灌溉区域,蹲下身子查看土壤湿润度,满意地说:“水流特别均匀,以前用传统灌溉,总有些地方浇不到,现在有了这个系统,再也不用担心浇水不均的问题了。”
林静云九点多驱车赶到时,调试工作已完成80%,仅剩远程监控功能测试。她拿出手机,在高瀚的指导下下载并登录光伏管理App,界面上清晰显示着果园设备运行状态、实时发电量、灌溉记录等信息,还能通过摄像头查看果园现场情况。“远程控制太方便了,以后我去外地办事,也能随时打开手机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还能远程启动灌溉,不用总守在果园里。”林静云滑动手机屏幕,尝试远程调整灌溉参数,操作流畅无延迟。高瀚在一旁补充:“App还设置了故障自动报警功能,要是设备出现发电量骤降、线路短路等问题,会第一时间推送报警信息到您和张老板的手机上,方便及时联系技术团队处理,减少损失。”
中午十二点,所有调试项目全部完成,技术团队整理出详细的调试报告,上面标注着每一项测试的结果与参数,均符合合同约定标准。高瀚将报告递到张老板手中:“光伏系统已完全达到使用标准,明天上午九点我们会开展技术培训,主要讲解设备日常操作、参数查看、简单故障排查等内容,培训时长一天,确保您农场的技术员能独立管理设备。培训结束后,系统就能正式投入使用了。”张老板接过报告,反复翻看每一页内容,脸上满是笑容:“太感谢你们了,不仅安装效率高,调试也这么细致,以后身边有朋友需要光伏设备,我肯定第一个推荐你们青云的团队!”
与此同时,青云的有机蔬菜基地里,负责人老张正带着6名工人,做番茄苗移栽前的最后准备工作。移栽地块已在前一天撒施完有机肥,并用旋耕机深耕30厘米,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今天工人正用铁锹将地块整理成宽1.2米的畦,畦间留着30厘米宽的排水沟。“这排水沟看着不起眼,作用可大了,能防止雨季地块积水,避免番茄苗根系腐烂。”老张手里拿着卷尺,不时测量畦的宽度和高度,“畦的高度要达到15厘米,这样土壤透气性更好,幼苗扎根更快。”工人王婶正在畦面上铺设黑色滴灌带,她看着蜿蜒的滴灌带,疑惑地问道:“张哥,这滴灌带怎么固定才能不被风吹动,或者被移栽时的铁锹勾到?”老张放下卷尺,示范着用土块压住滴灌带:“每隔50厘米用湿润的土块压实,移栽时再根据幼苗种植位置,轻轻调整滴灌带的走向,保证每株幼苗的根部附近都有滴灌孔,能精准浇到水。”王婶按照老张的方法尝试,很快就掌握了固定技巧,其他工人也加快了铺设速度。
下午两点,林静云接到老张的电话,语气里满是兴奋:“林书记,咱们的番茄苗已经达到移栽标准了,幼苗高度30厘米左右,长出4片真叶,根系也很发达,预计下周三就能正式移栽。”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已经准备好移栽用的小铲子、浇水壶等工具,还联系了5名经验丰富的临时工人,确保当天能完成10亩地的移栽任务,后续再逐步推进。”林静云回应:“移栽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幼苗根系,起苗时尽量多带些土壤,别损伤根须;栽完后要及时浇透定根水,让幼苗快速适应新环境,减少缓苗时间。另外,记得跟市区超市的李经理确认好首批蔬菜的交货时间,提前准备好采摘篮、保鲜盒等包装材料,确保上市时蔬菜新鲜度达标。”老张连声应下,说会在今天下午就跟李经理对接,确认详细交货细节。
下午四点,陈晓雨通过微信发来研学纪念册的样品照片。照片里,纪念册封面采用环保硬壳材质,印着“青云生态研学·绿色同行”的彩色字样,内页收录了上一批研学团学生的活动照片、优秀研学日记摘抄,还穿插着“如何节约用电”“有机蔬菜小知识”等趣味内容,设计精美又实用。“纪念册已经全部印刷完成,共500本,今天下午刚从印刷厂拉回来,我抽选了10本检查,没有出现印刷模糊、纸张破损的情况。”陈晓雨还提到,已将3本样品送到合作的5所中小学,老师们反馈很好,还建议后续在纪念册里增加学生手绘生态作品板块,让内容更丰富。林静云回复:“纪念册做得很用心,后续可以根据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内容板块,让纪念册更有收藏意义。另外,提前制定研学活动应急预案,比如遇到雨天如何调整室外活动、学生突发不适如何处理等,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傍晚六点,林静云回到市政府办公室,窗外的天色已渐渐暗下来。她打开电脑,将光伏系统调试报告扫描存档,在工作台账上标注“周一上午9点临沂桃树园光伏技术培训”“周三有机蔬菜基地番茄苗移栽”等关键任务;随后又将蔬菜基地移栽准备情况、研学纪念册进度整理成文档,方便后续查阅。正梳理间,高瀚发来微信消息,附带技术培训资料的照片:“明天培训用的资料已经准备好,包括彩色印刷的操作手册、设备维护视频教程U盘,还有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清单,确保培训效果。”
林静云回复“收到”,心里满是踏实。离开办公室时,青云市的街道已亮起暖黄色路灯,远处有机蔬菜基地的温室大棚透出微弱灯光,临沂桃树园的光伏设备在夜色中安静运行,新能源产业园的研发中心仍有灯光闪烁。她拿出手机,给周烈发了条消息,附上阵光调试现场、蔬菜基地移栽准备和研学纪念册的照片,简单分享当天的成果。
周烈的回复很快传来:“光伏调试达标为使用铺路,移栽准备就绪为丰收奠基,青云的生态产业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实!周末咱们一起去蔬菜基地看看番茄苗移栽情况,再跟团队聊聊明年的整体发展计划,争取让生态产业覆盖更多领域。”林静云看着消息,嘴角不自觉上扬,回复道:“好啊,到时候咱们还能去有机肥厂看看生产进度,确保春季农业生产的肥料供应,为新一年的丰收打好基础。”
她知道,光伏调试的成功,是绿色技术落地见效的标志;移栽准备的就绪,是生态产品走向市场的前奏。每一步扎实的推进,都在为青云生态产业的未来积蓄力量。只要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百姓增收”的初心,持续努力,定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生态发展的红利,让青云的绿色故事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绽放耀眼光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