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牛咧嘴笑道:“东家,您现在是防守官了!咱们兄弟,也个个都是官身了!看谁还敢说咱们是泥腿子!”
赵二虎也重重点头:“有了这身官皮,行事方便太多。”
陈阳看着众人,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朝廷授此官职,是看重我等保境安民之功,亦是责任。”
他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自今日起,唐家庄堡的防务,需更加严谨。各队人马,操练不可懈怠。我们要对的起这份信任,更要守护好这一方百姓。”
“谨遵大人之命!”
众人轰然应诺,士气高昂。
陈阳又看向唐婉,温声道:“婉儿,我离开时留下的那些镜子,你可曾售出?”
唐婉连忙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本账册,递给陈阳:“夫君,你留下的八百面镜子,我已陆续通过可靠渠道,售往太原、大同乃至京师。因其新奇珍贵,售价不菲,共计得银……八万两。”
她顿了顿,补充道:“除去打点关节、运输等费用,净得七万五千两,均已入库。”
七万五千两!
这又是一笔巨款!
加上之前剿灭黑山寨的缴获,以及他现代资金的支持,陈阳此刻掌握的财富,在明末这片土地上,已堪称豪富。
更重要的是,这证明了他选择的“镜子”作为初期倒卖物品的正确性——高价值,低体积,需求旺盛。
厅内众人虽然早知镜子赚钱,但听到具体数字,仍是暗自咋舌,对陈阳的手段更是佩服。
双喜临门,又得巨资,唐家庄堡内,一片欢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次日,陈阳拜见岳父唐伯雍。
陈阳端起茶盏,神色恭敬地看向唐伯雍:“岳父大人,小婿正欲发展实业,然则缺少精通冶铁、铸造、火器、土木等技艺的工匠,还望岳父能为小婿引荐一二。”
唐伯雍捋须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贤婿有此雄心,老夫自当相助。”
他放下茶盏,语气中透着几分自信,“老夫当年在工部侍郎任上多年,手下曾管辖过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识得不少身怀绝技的匠人。”
“更有一些读过工学、算学的士子,因不善科举而郁郁不得志,若贤婿能以礼相待,给予施展才华的机会,他们必然乐意效力。”唐伯雍顿了顿,又补充道,“老夫这就修书几封,推荐几位可堪大用之才与你。”
陈阳又将一张绘制精细的地图展开,指着庄内一片相对平坦的荒地,诚恳地表达了购地意愿。
唐伯雍捋着胡须,略一沉吟,便爽快应允,双方商定以市价成交——这块两万平方米的土地,整整三十亩,价银一千五百两。
唐伯雍笑着摆手,说这些财产日后终归要传给你们,何必计较。
但陈阳正色道:“岳父大人在世一日,这家业便是您的。晚辈虽为婉儿夫婿,但眼下事业方兴,须得独立运作,不可混淆公私。”
说罢,他当场命人取来银票,郑重地将一千五百两银子交到唐伯雍手中。
陈阳召集麾下众人——李大牛、赵二虎等千余部曲,连同唐家庄的五百庄民,尽数集结于新购土地之上。
陈阳站在一块高石之上,环视众人,朗声宣布即日起动工建设。
他先命人沿着土地边界,立起木桩、拉上麻绳,标定范围。
随后,数百名壮劳力开始挖基、砌墙,用青砖垒起丈余高的围墙,将整片土地圈护起来。
围墙每隔数丈便设一座角楼,既可了望,也便于防卫。
围墙合龙之后,陈阳取出早已绘好的规划图,当众宣布土地划分方案。
他指挥众人在地面上插旗、撒石灰线,将三十亩土地精确分割成五大区域:东侧划出三亩地,竖起“机械厂”木牌;紧邻其旁再划三亩,标注“玻璃镜子厂”;往南三亩之地,立牌“火柴厂”;中部最大的一片,足足十五亩,将用作“纺织厂”;西北角三亩地,则规划为粮食仓库。最后,靠近南墙的两千平方,陈阳留作自己的府邸。
众人看着这些陌生的名目,面面相觑,不明其意。
李大牛挠着头问:“东家,这、都是何物?”
赵二虎也疑惑道:“咱们不是已有住处,为何还要建府邸?”
陈阳微微一笑,抬手虚按:“诸位且安心做事,待这些厂房建成,我自会向大家说明。眼下,只需按图施工即可。”
他顿了顿,又下令道:“即刻派人分赴庄内各村与偏关城,广贴招工告示,招募各类工匠——铁匠、木匠、纺织匠皆可。”
陈阳特意强调,“凡识字之匠,优先录用。月俸按市价三倍支付,包吃包住,绝不拖欠!”
这消息一出,顿时在十里八乡引起轰动。要知道,寻常工匠月银不过一两,陈阳开出三两的价码,简直是天价!
人多力量大,不过半个月光景,在千余人夜以继日的辛劳下,四座厂房、一座仓库、一处府邸便拔地而起。厂房皆为青砖灰瓦,高大宽敞,采光极佳。
与此同时,招工也颇为顺利。铁匠招募了五十人,木匠招募了五十人,纺织工匠招募了一百人。
陈阳将粮食放在了粮食仓库内。
陈阳召集了唐伯雍、唐婉、还有李大牛、赵二虎、赵温、李陵、唐默、唐辉、唐健、马光玉、刘福贵、文书彦十位核心骨干。还有唐家庄的族老。
陈阳告诉众人有几件事情要和大家说。
来到了仓库。
众人脸上都带着些许疑惑,不知陈阳此举何意。
他亲自打开仓库大门,里面堆放着粮食种子。
“夫君,这仓中……”唐婉依偎在陈阳身边,看着眼前这座巨大的建筑,美眸中满是好奇。
李大牛挠着头,低声对赵二虎道:“东家弄这么大个仓库,得装多少粮食啊?咱庄里最好的上田,一亩也不过收个一石多麦子,这仓库怕是能装下几千石?”
赵二虎也是摇头:“东家行事,高深莫测。”
几位族老更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大人,这是要作甚?”
陈阳走到一堆麻袋前,随手拎起一袋标注着“京科糯2000”的玉米种,又拍了拍旁边一袋“苏薯8号”红薯种。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开口:
“此乃我此次远行,耗费重金,自海外番商手中购得的奇种。”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如同掷地有声:
“此稻种,”他指向一堆麻袋,“亩产可达八石以上!”(现代约800公斤,按明制1石≈150斤,约合8.88石,取整为8石以上)
他话音未落,仓库内已是响起一片倒吸冷气之声。
亩产八石?!
这……这怎么可能?!
然而,陈阳的话还在继续说道。
“此玉米种,亩产可达十石以上!”(现代约1000公斤,约合11.11石,取整为10石以上)
“此红薯种,亩产可达八十石以上!”(现代约7500公斤,约合83.33石,取整为80石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