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莲二的世界是由数据构成的。风速、球速、胜率、概率……一切皆可量化,一切皆有规律。然而,最近一组“异常数据”开始频繁出现在他的观测范围内,扰乱了他人生的完美算法。这组数据代号:铃木晴子。
晴子是立海大大学部图书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偶尔会在附属中学的图书馆帮忙整理古籍。柳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因为她修复一本江户时期体育史料时展现出的惊人专注力和近乎完美的修复精度——数据记录:误差率低于0.5%,远超普通专业人员。
起初,柳只是将她作为一个值得观察的“高效个体”纳入数据库。他会记录她每周出现在图书馆的时间段(平均3.5次,集中在周二、周四下午),偏好的座位(靠窗,光照度75%的区域),以及阅读书目类别(67%为古籍修复与历史文献,33%为植物图鉴)。
但渐渐地,异常数据开始累积:
· 数据点A: 某次他假装查阅资料,实际观测她修复书页时,发现她的睫毛在专注时会微微颤动,频率稳定,像蝴蝶振翅。他下意识地在笔记本上记下了“睫毛振动频率”,随即笔尖一顿,意识到这并非有效网球数据。
· 数据点b: 她有一次不小心将水滴溅落在即将修复完成的纸张上,通常这意味着数据损失(失误率+1)。但她没有惊慌,只是极轻地“啊”了一声,声音像羽毛拂过耳廓。柳记录下这个音节的分贝值,同时发现自己心跳速率出现了+8%的异常波动。
· 数据点c: 她似乎注意到了他这个“常客”。一次当他再次“恰好”出现在她附近的书架时,她抬起头,对他微笑了一下,并点了点头。光照度恰好,她嘴角扬起的弧度被柳的大脑瞬间捕捉、分析、存储——判定为“友好度85%以上微笑”。那天下午,柳发现自己无法有效计算发球最佳落点,大脑cpU似乎被那个微笑的影像占据了部分资源。
无法量化。 这是柳莲二面临的最大难题。她的微笑、她低头时脖颈的弧度、她身上淡淡的纸墨与青草混合的气息……这些都无法被纳入他熟悉的方程式。他尝试建立模型:
· 变量x: 与铃木晴子的物理距离。
· 变量Y: 心跳速率变化。
· 假设: 距离越近,心率变化越大。
· 验证: 他尝试将距离缩短至1.5米(社交安全距离下限)。结果:心率+15%,呼吸频率紊乱,逻辑思维效率下降20%。结论:相关性显着,但因果关系不明,且对自身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这很不“柳莲二”。
他决定采取更直接的数据收集方式——交互。他选择了一本极其冷门的、关于中世纪欧洲网球演变的古籍(确信她能处理,且话题在他的知识领域内),走向了她的工作台。
“铃木桑,抱歉打扰。关于这本书的装帧年代,我有些疑问,不知能否请教?”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发出请求前,他进行了0.7秒的预演计算。
晴子有些惊讶地抬起头,推了推小巧的眼镜,看清是他和那本书后,脸上露出了专业人士的兴趣:“是柳君啊。这本书的装帧确实有些特别,我认为是江户后期仿照西洋风格的再装帧,你看这里的针脚……”
他们讨论了十分钟。柳收集到了宝贵的数据:她的专业领域知识储备量(A+),逻辑表达能力(A),以及……靠近至1米内时,她发间淡淡的栀子花香气(数据无法记录,但记忆体深刻占用)。
这次交互后,异常数据出现的频率更高了。他甚至开始无意识地在数据库中搜索“铃木晴子”相关的一切公开信息(有限),并在训练间隙,大脑会自主回放那次对话的片段。
仁王雅治最先察觉到搭档的异常。“puri~ 莲二,你最近记录的数据,好像跟网球没什么关系?”某次练习后,仁王看着柳笔记本上无意间画出的、类似修复工具和植物叶脉的草图,狐狸眼里满是促狭。
柳面无表情地合上笔记本:“只是在拓展知识领域。”
真田弦一郎对此毫无所觉,只是觉得柳最近偶尔在会议上走神(频率:0.3次\/小时,较以往提升300%)。幸村精市则了然地微笑,什么也没说。
柳莲二站在图书馆的书架间,看着远处正在耐心向一位老教师解释文献检索方法的晴子。阳光透过窗户,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他打开笔记本,新的一页,标题是:《关于铃木晴子对柳莲二生理及心理指标影响的初步观测报告》。
下面罗列着冰冷的数据:心率变化区间、注视时长、思维中断次数……但在报告的最后,他用极其工整的字迹,写下一行与前面风格迥异的文字:
【待验证假设】:或许存在某种“非理性参数”,其影响力超越现有数据模型。】
合上笔记本,他决定明天以“讨论中世纪网球规则与日本剑道影响”为由,再次发起交互请求。这一次,他需要收集更关键的数据——比如,单独共处时长的耐受度,以及……邀请共进晚餐(以学术交流名义)的成功概率。
数据男的恋爱方程式,第一次出现了无法计算的变量,而解开这道题的唯一方法,似乎是……走出数据库,亲自去体验那个名为“心动”的、不遵循任何数学规律的bug。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