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象国王都,看似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平静。
国王经上次邪祭事件后,肃清了宫内奸佞,对大将军王愈发倚重,朝局似乎稳定下来。
然而,玄明观静室之内,玄明道人于星盘前推演,眉头却微微蹙起。
气运星象显示,王都上空的晦暗并未完全消散,反而如同蛰伏的毒蛇,隐藏得更深,流转于几位权贵府邸之间,似在酝酿更大的风波。
果然,不过旬日,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逼近。
这一次,并非直指王权,却更为阴险棘手——国王最宠爱的年仅三岁的小王子,突发怪疾,浑身滚烫如火,昏迷不醒,太医院所有御医束手无策,连宫中供养的几位修士也查验不出病因,只道是“邪火攻心,药石罔效”。
国王忧心如焚,悬赏天下名医异士,若能治愈王子,封侯赐爵不在话下。
消息传出,王都震动。各方势力闻风而动,举荐名医的、自称有祖传秘方的、甚至远方寺庙的高僧、道观的真人都被请入宫中,却皆无功而返。
小王子气息日渐微弱,国王的脾气也愈发暴躁,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玄明第一时间便通过气运感应与零星信息,察觉此事绝非寻常疾病。
那缠绕小王子的“邪火”,带着一股极其隐晦的诅咒气息,与之前观星台邪祭的力量同源,却更为精妙歹毒,直接作用于幼童脆弱的魂魄本源。
幕后黑手此举,可谓一箭双雕:若王子不治,可重创国王心神,甚至引发继承危机;若有人能治,则可借此探查王都内隐藏的高人,或在其治疗过程中设下新的陷阱。
玄明再次面临抉择。
出手,极可能暴露自身,成为众矢之的;不出手,王子若夭折,宝象国运势必将遭受重创,他苦心经营的据点亦会受到影响,更违背他暗中护持此地气运的本意。
且此次对手更为狡猾,诅咒之力深入魂魄,寻常丹药、符法根本无效,强行驱除反而可能加速王子死亡。
他静坐观中,看似波澜不惊,神识却已与笼罩王都的微弱法阵相连,【逆天悟性】全力推演那诅咒之力的根源与破解之道。
同时,他手中把玩着几枚温润的玉符,这些都是近日那些受过他恩惠的权贵,为王子之事暗中送来求助或探口风的信物。
一张无形的关系网,正在他指尖微微颤动。
玄明并未直接前往宫廷,也未炼制什么惊世骇俗的灵丹。
他深知,此局的关键不在于展示多么强大的力量,而在于“引导”与“借力”。
他首先做的,是进一步精确卜算,锁定了几处诅咒之力可能依附的媒介物大致方位——并非在王宫,而是在城中几位与大将军王或有嫌隙、或与之前邪祭案有间接牵连的权贵府邸周围。
接着,他取出一枚看似普通的“清心玉佩”,这玉佩是他平日炼制,有微弱宁神之效,权贵们常来求取。
但这一枚,他耗费心神,在其中隐藏了一道极其隐晦的“溯源灵引”。
然后,他唤来小道童,吩咐道:“将此玉佩送至张大人府上,就说观主听闻大人近日为王子之事忧心,此玉或可稍安心神。
另,告知大人,邪祟之气如蔓草,除根需寻源,东南方或有蛛丝马迹,可留意府中近日新增之物,特别是……来自城外‘慈云庵’的物件。”
这张大人,正是之前岳丈被玄明点拨避祸的那位官员,如今已因功升迁,对玄明奉若神明。
他收到玉佩和口信,立刻心领神会,一方面佩戴玉佩(灵引悄然生效),一方面不动声色地调查自家及关联的东南方位,果然在其一位政敌(与某位后妃关联甚密)送来的、号称出自“慈云庵”的“安神枕”中,发现了异常的能量波动!他立刻秘密禀报了大将军王。
与此同时,玄明又以类似的方式,通过另一位交好的宗室,向宫中一位精通药理、但对诅咒之力不甚了解的老年御医,“偶然”提及一种名为“定魂草”的罕见灵药,虽不能根治邪火,但或许能暂时稳固王子魂魄,为寻找真凶争取时间。
而“定魂草”的生长特性,恰好与玄明卜算出的另一个诅咒媒介物可能存在的地点环境吻合。
大将军王得到张大人密报,结合玄明之前展现的神算,心中已信了七八分。
他不动声色,暗中布置,一方面假意广求名医,迷惑对手,另一方面派绝对心腹根据玄明提供的模糊线索(东南方、慈云庵、新增之物)以及张大人发现的线索,顺藤摸瓜,果然在短短两日内,陆续在几位权贵府中查获了数件蕴含阴邪诅咒之力的物品,皆与那“慈云庵”有关!
而这慈云庵,表面是座尼庵,暗地里却与之前城外邪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幕后黑手显然没料到对方反应如此迅速精准,更没想到玄明能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将线索“喂”到调查者口中。
就在他们尚未反应过来之际,大将军王已以雷霆之势,控制了相关人等,并找到了诅咒的部分核心媒介。
然而,小王子的情况依旧危急。
找到了部分媒介,只是阻止了诅咒继续加深,但已侵入魂魄的邪火仍需清除。
此时,宫中那位老年御医,在尝试了各种方法无效后,“偶然”想起玄明观主曾提过的“定魂草”思路,虽找不到真正的定魂草,却依此原理,结合太医院珍藏的几味安魂药材,勉强配制出了一副药方。
这药方虽不能治本,却意外地暂时稳定了小王子的魂魄,使其情况不再恶化。
也就在这时,玄明“恰好”云游归来(实则一直在观中),听闻王子之事,被一位与观中交好的官员“恳请”入宫一观。
他入宫后,并未施展任何惊人法术,只是仔细查看了王子情况,又“偶然”看到了老御医的那张药方,沉吟片刻后,道:“此方思路甚佳,惜乎药力不足,且缺一味引子。
贫道恰有一枚‘净魂丹’,或可替代引子,增强药效。”
他取出那枚“净魂丹”,丹药光华内敛,药香清雅,正是他根据王子情况特意炼制,药性温和,专用于滋养魂魄、驱散负面能量,但表面看去,只是品质上乘的安魂丹药而已。
他将丹药交由御医,融入药中给王子服下。
丹药入腹,温和药力化开,与御医的药方相辅相成,缓缓滋养小王子的魂魄,将那如附骨之疽的邪火一丝丝逼出、净化。不过半日,王子高烧渐退,脸色恢复红润,竟悠悠转醒!
国王大喜过望,对献药方的老御医和提供丹药的玄明道人大加赏赐。
老御医得了首功,感激涕零;玄明则淡然处之,只言是巧合,并未居功。
在国王和大多数朝臣看来,是御医医术高明,加上玄明道人恰有灵药,侥幸成功。
真正的功臣——那位洞察先机、引导调查、提供关键思路和丹药的玄明,反而隐在了幕后。
大将军王心知肚明,却也不会点破,只是对玄明的敬畏更深。
他借此机会,将查获诅咒媒介一案办成铁案,牵连出数位权贵,彻底清洗了朝中潜伏的敌对势力。
风波平息,玄明观依旧清静。
玄明深藏功与名,未曾获得显赫封赏,但他通过这次事件,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与大将军王等实权派的关系,更将自身的影响力无声无息地渗透到了宝象国的权力核心。
他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并未亲自下场搏杀,只是轻轻拨动几颗棋子,便引导整个棋局走向了对自己有利的方向。
然而,他心中雪亮,连续两次挫败阴谋,已让他真正进入了幕后黑手的视线。
那慈云庵背后的势力,以及可能牵扯到的更深远的存在,绝不会善罢甘休。
王都的暗流,只会更加汹涌。
而他这番暗中执子、拨动乾坤的手段与感悟,亦化为一股精纯的“运筹”意念,沿着冥冥中的联系,汇入了悟空本体的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