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过后,年味如同渐渐融化的积雪,虽仍残留着些许痕迹,但离别的气息已不可避免地弥漫开来。寒假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如同绚烂烟花过后,夜空重归寂静前的那段短暂而微凉的过渡。
陈遇的行李早已收拾妥当,比回家时多了不少分量——塞满了毛凤英亲手炸的麻花、腌的咸菜、腊肉,以及林莉母亲做的辣酱和点心。每一个缝隙都被家的味道填满,沉甸甸的,是牵挂,也是甜蜜的负担。
仿佛约定好一般,这个假期的最后几天,孙宇、王小虎、张伟往陈遇家跑得格外勤快。大家心照不宣,都珍惜着这分别前最后的团聚时光。小小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人,聊天、打牌、讨论着看似不着边际的想法,有时只是各自安静地看书,偶尔抬头交流几句,空气中流淌着一种无需言明的默契与不舍。
毛蛋大手一挥,提议道:“眼看都要走了,哥几个这一别又得好几个月!明天中午,‘旭遇’工作室,我做东,给你们搞个饯行宴!谁也不准缺席!”
第二天中午,工作室里飘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诱人的香气。毛蛋不知从哪弄来一个铜火锅,炭火烧得通红,锅里奶白色的骨汤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旁边桌子上摆满了切好的羊肉片、冻豆腐、白菜、粉丝、还有毛凤英特意送来的手打肉丸和鲜虾。
“来来来!涮羊肉!热热乎乎,红红火火,祝咱们兄弟几个新学年都顺顺利利!”毛蛋穿着围裙,像个真正的大厨,热情地招呼大家。
炭火的温暖驱散了初春的微寒,也蒸腾起了离别的愁绪。大家围炉而坐,热气模糊了彼此的脸庞,却让心靠得更近。
“遇哥,莉姐,你们这一南一北,隔着几千里地,可得多写信啊!”王小虎夹起一大筷子羊肉,含糊不清地说,“尤其是遇哥,别光顾着研究鱼想啥,得多想想莉姐想啥!”他的话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林莉脸一红,嗔怪地瞪了王小虎一眼,却没反驳,只是低头小口吃着碗里的菜。
陈遇笑着摇摇头,给林莉碗里夹了一颗饱满的肉丸,然后端起饮料杯:“别听虎子瞎起哄。来,咱们一起喝一个。祝孙宇在清华继续称霸学林,祝张伟在北航代码写得飞起,祝虎子在北理工征服所有机床,祝毛蛋哥生意兴隆,帐篷卖爆全国!也祝…祝我们大家,无论在哪,都别忘了咱们的根据地,别忘了咱们的目标。”
“说得好!”毛蛋大声附和,“来,干了!咱们的根据地永远在这!等你们学成归来,咱就大干一场!”
孙宇推推眼镜,严谨地补充:“根据列车时刻表,我和张伟的火车出发时间最早,明天下午四点二十。虎子是晚上七点十分。陈遇是晚上九点零五。林莉是后天早上八点。我们需要精确规划送站时间,避免延误。”
张伟点点头,默默地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这是我写的一个简单的通讯录小程序,存到了软盘里,大家复制一份。以后可以在学校机房写信,虽然慢点,但比手写方便修改保存。” 这大概是他能想到的,最实用的临别礼物。
王小虎情绪有些低落,闷头吃了几口肉,突然抬起头,眼圈有点红:“说实话,真舍不得你们。在大学里,虽然同学也多,但找不到跟你们在一块儿这种感觉……干啥都得劲儿!”
他这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一时间,气氛有些沉默,只有火锅咕嘟的声音和炭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林莉放下筷子,轻声说:“其实距离也没那么可怕。想想我们以前,为了碳纤维项目,不也经常泡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整天?现在只是换了个地方‘泡着’而已。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彼此都在努力,朝着同一个方向。”
“莉莉说得对。”陈遇赞同道,“现在的分开,是为了更好的重聚。每次放假回来,我们都能带来新的知识,新的想法。就像玩游戏,我们是在不同的地图上练级打装备,最终都是为了攻克那个最大的副本。”
这个比喻让大家都笑了起来,离愁被冲淡了不少。
“对!练级打装备!”王小虎重新振奋起来,“等我练好了机械加工技能,回来给你们做最牛逼的设备!”
“等我学好管理和市场,把咱们的产品卖到全世界!”林莉也笑着说,眼神坚定。
“等我钻研透材料科学,突破技术瓶颈!”
“等我优化好控制算法,实现精准控制!”
“等我……等我给你们提供最强后勤和生产基地!”毛蛋拍着胸脯。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仿佛不是在话别,而是在进行一场战前动员。梦想和目标,成了驱散离别阴霾最有效的阳光。
饯行宴一直持续到下午。最后,毛蛋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相机:“来来来!合影留念!必须拍一张!”
大家挤在一起,背景是略显杂乱却充满梦想痕迹的工作室,脸上洋溢着笑容,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也藏着对彼此的不舍。相机快门按下,定格了这个冬天最温暖、最充满希望的一幕。
走出工作室,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他们并排走在厂区的路上,影子拉得很长。明天,他们将奔赴不同的方向,但此刻,他们的心还紧紧靠在一起,享受着这暴风雨前的宁静,这离别前最后的、完整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