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字七十三号洞府内,月光石散发着清冷柔和的光。
石室中一应俱全,一张石床,一张石桌,两个石凳,除此之外再无他物。洞府的石门紧闭,将外界坊市的嘈杂彻底隔绝。一层淡淡的灵力光晕笼罩着整个洞府,这是洞府自带的防护阵法,虽不甚高明,却也能阻挡练气中期修士的神识探查。
韦多宝盘坐在石桌前。
桌上,平整地铺着一张符纸。这张纸呈淡黄色,质地均匀,凑近了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草木清香。这是他方才亲手炼制出的成品,无论是纤维的分布,还是对灵气的承载度,都远非市面上那些掺了杂质的次品可比。
他的左手边,放着一方小小的石砚,砚中盛着暗红色的朱砂。这朱砂也是他用最后三块灵石采买原料后,自行研磨调配的,剔除了其中大部分杂质,色泽纯净。
一切准备就绪。
韦多宝没有立刻动笔,他闭上双眼,开始运转《引气诀》。丹田内,那道由五行灵力构成的微小循环缓缓转动,一丝丝灵力顺着经脉流淌,修复着他因炼制符纸而消耗的精力。
半个时辰后,他睁开眼,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恢复到了顶峰。
他拿起符笔,笔杆是青竹所制,笔尖的狼毫浸入朱砂砚中,饱蘸了暗红色的液体。他将笔尖悬于符纸之上,手腕平稳,纹丝不动。
这一次,他要绘制的依旧是火球符。
他没有急着落下第一笔。他的神识,依据《元神刺》的法门,在脑海中先行构建出那幅熟悉的枯叶脉络图。一条主干,分出数条支脉,支脉上又延伸出无数更细微的纹路,繁复而有序。
这个过程,他已练习了数月,早已烂熟于心。
神识脉络构建完成的瞬间,他引导着丹田内的一缕五行灵力,注入这无形的脉络之中。土灵力为基,顺着主干沉稳流淌;金灵力为锋,在支脉尖端凝聚;水灵力为润,调和着不同灵力间的冲突;木灵力为续,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机;火灵力则作为核心,汇聚于脉络的中央。
一切准备妥当,笔尖终于落下。
“沙…”
笔尖与符纸接触,发出一声极其细微的摩擦。朱砂在纸上留下了一道平滑而流畅的红线。与之前在次品符纸上绘制时感受到的滞涩感截然不同,这一次,灵力在笔尖与符纸间几乎是毫无阻碍地流转。
这让他对灵力的操控,可以更加精细。
他的神识高度集中,那张叶脉网络图精准地覆盖在符纸上,笔尖的每一次游走,都严格遵循着脉络的轨迹。他不再是单纯地用灵力去“画”符,而是在用神识为骨架,“搭建”一个能够稳定承载火系法术的微小结构。
土灵力构筑符箓的稳定框架,金灵力锐化能量的形态,水灵力负责冷却符纸防止灵力过载自燃,木灵力修复着绘制过程中出现的微小瑕疵。
五种灵力在他的神识引导下,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又彼此相生,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绘制过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顺畅,但也比任何时候都要耗费心神。他的额角,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
当最后一笔即将完成,需要将所有灵力汇聚于符箓中心的“符胆”时,韦多宝的动作停顿了一瞬。
这是火球符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失败率最高的一步。市面上那些次品符箓,十有八九都是在这一步出了差错,导致灵力结构不稳,或是威力大减,或是激发延迟。
他深吸一口气,神识脉络猛然收缩,所有支脉上的灵力,都朝着中央的主脉汇聚而去。
笔尖在符纸中心,一气呵成地画下了一个小小的漩涡状符文。
“嗡…”
一声轻微的嗡鸣自符纸上传出。整张符箓红光一闪,所有的符文瞬间亮起,又在眨眼间隐去。一股精纯而凝练的火灵力波动,被牢牢地锁在了这张薄薄的符纸之内,再无一丝一毫的外泄。
成了。
韦多宝放下符笔,拿起那张火球符。符纸入手温润,表面平滑,暗红色的符文像是烙印在其中,与符纸本身融为一体。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其中蕴含的灵力,比石猛买走的那批符箓,还要精纯、稳定至少三成。
这才是真正的一阶下品符箓,一张没有丝毫浪费,将材料与灵力功用发挥到极致的符箓。
做完这一切,一股深深的疲惫感自神魂深处涌来。为了绘制这一张符,他体内的灵力消耗了近半,神识更是几乎耗尽。
他看着桌上这张完美的火球符,又看了看旁边剩下的一堆原料。他知道,自己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但这条路走下去,需要海量的资源。
没有灵石,寸步难行。
韦多宝将那张火球符小心翼翼地收好,没有再去尝试绘制第二张,而是在石床上盘膝坐下,五心向天,再次运转《引气诀》,开始恢复消耗的灵力与神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