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表的嗡鸣声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绝对的寂静,仿佛它内部的某个核心部件终于停止了挣扎,进入了某种更深沉的休眠状态。然而,小满胸口的沉重感并未减轻,那枚怀表像一块冰冷的墓碑,紧贴着她的皮肤。林默身体的变化似乎也进入了平台期,晶化的脉络不再蔓延,那些凸起的晶体簇保持着原有的形态,只是其内部流转的幽光变得更加稳定、更加深邃,仿佛他整个人正从一种剧烈的异变状态,过渡到一种非人的、恒定的“晶化体”阶段。
这种表面的平静,反而让小满更加不安。暴风雨前的宁静,往往预示着更猛烈的爆发。她开始利用护士轮换的间隙,偷偷翻阅医院资料室的旧档案,试图寻找任何与“林凡”、“第七研究所”、“异常能量”相关的蛛丝马迹。她像一个偏执的考古学家,在泛黄的纸页和模糊的微缩胶片中,寻找着能解释当前噩梦的只言片语。
一天下午,她在资料室最角落的一个废弃档案柜里,发现了一本被遗忘了的、封面印有“特殊病例观察日志(归档)”的厚重笔记本。翻开扉页,记录的时间是二十多年前。她的心脏骤然加速——这正是林凡在医院任职并进行早期研究的时期!她颤抖着手指,一页页翻下去,里面大多是晦涩的医学术语和常规病例记录。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笔记本最后几页一些看似随手涂鸦的符号吸引了她的注意:几个与Ψ符号结构相似的变体,一些复杂的波形草图,还有一行被反复描画的小字:“阈下共鸣……不可逆的相位迁移……代价?”
这些潦草的字迹,像一把钥匙,猛地插入了小满混乱的思绪。共鸣?相位迁移?代价?这些词与她经历的怀表共振、林默的晶化何其相似!林凡早就知道?他是在记录,还是在……预警?
就在她全神贯注于这些笔记时,贴身口袋里的怀表,突然传来一下极其轻微、却无比清晰的震动。不是嗡鸣,更像是……某种回应般的脉动。一下,两下,与她此刻因激动而加速的心跳完全同步。小满猛地捂住口袋,瞳孔收缩。这怀表,对林凡留下的信息……产生了反应?!
苏婉用血写下的“合作”二字,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死寂中等待回响。几天过去了,拘留所内一切如常,没有新的信息,没有异常事件,连之前不稳定的灯光都恢复了正常。这种平静,反而让她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仿佛对方正在暗处冷静地评估着她的价值和诚意。
她开始反复回忆与林凡相处的最后那段日子。那时的林凡,总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眼中闪烁着一种混合着狂热与恐惧的光芒,偶尔会喃喃自语一些她听不懂的话,比如“门那边的声音太吵了”,或是“锚点必须稳定”。当时她只当是丈夫工作压力过大产生的癔语,如今想来,每一句都可能蕴含着关键信息。
“锚点”……这个词让她心中一动。如果林默是“门”,那么“锚点”是什么?是稳定“门”的东西?还是……关闭“门”的关键?林凡是否留下了关于“锚点”的线索?这个念头让她坐立难安。她必须想办法将这个词传递给“星辰低语者”,这可能是她手中另一张未被察觉的底牌。下一次放风,她需要找到一个更隐蔽的方式,留下这个信息。
隔离检查结束,林小雨被送回了普通囚室。身体的虚弱感依旧存在,但她的精神感知力却在创伤后似乎变得更加敏锐和……坚韧。她不再急于建立深度连接,而是像一只耐心的蜘蛛,开始小心翼翼地编织一张更庞大、更稳固的精神感应网络,将整个看守所的空间纳入她的感知范围。
她发现,在每天凌晨天色将亮未亮、万物最为沉寂的时刻,空气中那种无形的“波动”会变得格外清晰和“温顺”,仿佛狂潮退去后留下的平缓涟漪。她开始选择在这个时刻进行冥想,将意识融入这片“平静的海洋”,不再试图触碰那两个巨大的光团,而是细致地感受着能量流动的整体脉络和细微的“纹理”。
她“看”到,代表林默的蓝白色光团内部,那狂暴的能量乱流之下,确实存在着一个极其微小、却异常稳定的“核心”,如同风暴眼。而代表雷达站的暗红色光团,其攻击虽然猛烈,却似乎总是被一层无形的、不断自我修复的屏障所阻挡,这屏障的能量特性,与林凡笔记中提到的“相位迁移”有某种微妙的相似。至于那暗紫色的“星辰低语者”,他们更像是一群影子,依附在屏障的裂隙处,贪婪地汲取着逸散的能量,但似乎……无法真正穿透它。
一个计划在她脑中逐渐清晰:与其徒劳地试图稳定风暴,不如……利用风暴。或许可以尝试,用自己微弱的精神力,在特定时刻,极其短暂地“撬动”一下那层屏障的某个微小节点,人为制造一个可控的、微小的能量宣泄口。这风险极大,但若能成功,或许能暂时缓解林默核心的压力,甚至……让那些“星辰低语者”的窃取行为暴露出来?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可能。
小满将那张写着“阈下共鸣”和“相位迁移”的笔记残页偷偷撕下,藏进了怀表旁边的口袋。当她做完这一切,指尖再次触碰到那粒冰冷的蓝色晶体时,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她仿佛能感觉到晶体内部那缓慢流转的能量,与笔记本上林凡潦草的字迹之间,存在着某种跨越时空的、悲伤的共鸣。
她看向病床上如同冰雕般的林默,心中涌起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林凡留下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作品”,更是一份用密码写就的、关于如何应对这场危机的……说明书?而她,可能是唯一一个,同时接触到了“作品”(林默)、“钥匙”(怀表)和“说明书”(笔记)的人。
夜色渐深,怀表再次传来一下微弱的脉动,这一次,似乎带着一丝……催促?
尘封的过去,正在与失控的现在产生危险的共鸣。而读懂这共鸣的人,将决定未来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