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日,天刚蒙蒙亮,四九城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用好早餐的何雨柱已经开着那辆从师父龙星雨那儿“高价”租来的吉普车,行驶在前往木华园的路上。车轮碾过积雪未消的街道,发出嘎吱嘎吱的轻响。
车后座上,几个看似普通的大竹筐和木桶里,装着的却是足以令四九城厨师大开眼界的珍稀食材。
这些都是何雨柱从空间里精心挑选出来的——一只肥嫩的苏北草鸡,羽毛还带着露水的气息;几尾活蹦乱跳的江鲫鱼,在特制的水桶里不时溅起水花;一块纹理漂亮的五花肋条肉,肥瘦相间,恰到好处;最惹眼的,要数那一大篓子青壳白肚、张牙舞爪的鲜活大闸蟹,以及一小盆几乎透明、活蹦乱跳的清水河虾!
还有一把水灵灵的马兰头和一盆莼菜。
这些在四九城寒冬腊月里堪称稀世珍品的食材,是何雨柱特意为今天的宴请准备的!
他骨子里那个江南苏城人赵明锐的灵魂,早已为这场宴会定下了基调——既然化老师是江南金坛人,他那位数十年未见的老友想来也是江南同乡,这一顿饭,自然要以精致淡雅、讲究时令活鲜的江南菜为主,让两位漂泊在外的游子,从舌尖上感受一番故乡的温暖。
车子稳稳停在照澜院化罗庚教授家门口。何雨柱刚拎着两个沉甸甸的竹筐下车,华师母就闻声迎了出来。她裹着一件厚棉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
“柱子!这么早就来了!快进来,外面冷!”化师母说着,目光落到他手中的竹筐里。当看到那些鲜活的河虾和挥舞着大钳子的螃蟹时,她惊得瞪大了眼睛,连忙压低声音:“哎哟,我的老天!柱子,这……这大螃蟹,这河虾..……你从哪儿弄来的?这季节,四九城可见不着这些稀罕物!”
何雨柱嘿嘿一笑,含糊其辞:“”师母,您就别管哪儿来的了,反正保证新鲜!今天就让老师和那位贵客,尝尝地道的家乡味!”
这时,化罗庚也披着外套走了出来。这位数学大师显然还没完全睡醒,头发也有些凌乱。但当他看到何雨柱带来的食材,尤其是那篓子活力十足的大闸蟹时,眼睛瞬间亮了。他像个孩子似的凑过来,俯身仔细端详着竹筐里的食材,嘴里啧啧称奇:
“了不得!了不得!柱子,你小子真是神通广大!这螃蟹,看着就肥!瞧瞧这蟹壳的颜色,这蟹钳的力度……”他忍不住伸手想去碰碰那只最活跃的螃蟹,差点被钳子夹到,吓得连忙缩回手,逗得何雨柱和师母都笑了。
“好好好!”华罗庚搓着手,满脸的期待和兴奋,“今天我和我那老友,可有口福了!这些年在外漂泊,最想念的就是这一口地道的江南味啊!”
“老师,师母,您二位就请好吧!厨房交给我,您们等着品尝就行!”何雨柱信心满满,提着食材一趟趟钻进了厨房,开始了他的“个人表演”。
厨房门一关,外面的人就只能听到里面传来富有韵律的切配声、哗哗的水声,以及渐渐弥漫开来的、越来越浓郁的诱人香气。何雨柱手脚麻利,处理起这些江南食材来更是得心应手,仿佛又回到了前世在苏城老宅的厨房里。
他先将肥嫩的草鸡处理干净,取了鸡胸肉切成细如发丝的鸡丝,准备做个清炒鸡丝,讲究的是火候要快,才能保持鸡肉的嫩滑。接着将活鲫鱼刮鳞去内脏,巧妙地在鱼腹中塞入精心调味的猪肉末,做成鲫鱼酿肉,这道菜最考验对火候的掌控,要让鱼肉的鲜美与猪肉的醇香完美融合。
那五花肋条肉被他切成方正的大块,用提前泡软的干稻草仔细捆扎好,准备做一道稻草扎肉。稻草的清香会慢慢渗入肉中,解腻增香,是江南农家菜的智慧结晶。
最费工夫的是那几只大闸蟹,他耐心地拆出蟹黄蟹肉,和着一点点猪油熬制成金黄油亮的蟹粉,一部分用来做蟹粉豆腐,另一部分则与剁好的猪肉末混合,团成硕大饱满的蟹粉狮子头,小心翼翼地放入砂锅中文火慢炖。
还有那盐水虾,做法极简,却最考验虾的新鲜度。水沸下虾,稍焯即起,佐以姜末香醋,最能体现虾肉本身的清甜。时令的冬笋切片,与雪里蕻咸菜同炒,便是雪菜冬笋,咸菜的醇厚与冬笋的清脆相得益彰。又用泡发的香菇和嫩青菜心做了香菇菜心,清淡素雅。
考虑到宴席需要荤素搭配,何雨柱特意准备了一道马兰头拌香干。将新鲜的马兰头焯水后切碎,与切成小丁的香干拌匀,淋上香油和少许酱油,清香爽口,是地道的江南春季时令菜。虽然现在不是马兰头最好的季节,但他空间里生长的依然鲜嫩。
接着,他展示了一道极其考验刀工的功夫菜——文思豆腐。只见他取出一块嫩豆腐,运刀如飞,细如发丝的豆腐丝在清水中缓缓散开,如同盛开的菊花,配上同样切得极细的香菇丝、青菜丝、火腿丝,放入清鸡汤中一氽,便成了一道汤清味醇、口感滑嫩至臻的佳肴。这道菜不仅考验厨师的刀工,更考验对食材特性的理解,多一分则老,少一分则生。
最后,他准备了一道地道的江南汤品——莼菜肉丝汤。选用最嫩的莼菜芽尖,配以细细的里脊肉丝,用清澈的高汤做底。莼菜滑嫩爽口,带着特有的清香,肉丝鲜嫩不柴,整道汤清新淡雅,正好在丰盛的宴席中起到清口的作用。
整整十道菜,一个汤,道道精致,香气各异。清炒的鲜,红烧的醇,清炖的雅,蟹粉的奢......各种香味在厨房里交织、升华,然后丝丝缕缕地飘散到整个屋子,勾得在客厅等待的化罗庚夫妇坐立不安,频频望向厨房方向。
“太香了!真是太香了!”华罗庚忍不住赞叹,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光是闻着这味儿,我就知道,今天这顿饭,绝对错不了!这香味,让我想起小时候在金坛老家,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情景……”
师母也笑着点头,眼中带着怀念:“柱子这孩子,真是用心了。这香味,让我都想起老家过年时的情景了。你闻闻这稻草扎肉的香味,还有这蟹粉的浓郁,真是地道得很。”
当何雨柱将最后一道文思豆腐从锅中小心地盛入汤碗,那千万根细如毫发的豆腐丝在水中轻轻摇曳,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诱人至极。
他擦了擦额角的汗,看着灶台上摆得满满当当、色香味形俱佳的十菜一汤,满意地舒了口气。每一道菜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不仅要求味道正宗,更要在视觉上体现出江南菜的精致雅趣。
就在他准备将菜肴端出去时,院门外传来了汽车声和说话声。化罗庚立刻站起身,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快步向门口走去:“来了!他们来了!”
何雨柱闻声,也擦着手跟在化罗庚夫妇身后走出厨房。他心中充满好奇与期待,华老师如此郑重款待的,究竟是哪位学界泰斗?能让化老师提前那么多天就开始准备,想必绝非寻常人物。
只见院门开处,先进来的是一位穿着素雅旗袍、外罩米色开司米大衣的夫人。她约莫三十多岁年纪,容貌秀丽,气质温婉高雅,眉眼间带着艺术家特有的灵动神采。她微笑着与迎上来的华师母轻轻拥抱,动作自然优雅,说话声音轻柔动听:“筱元姐,好久不见了。”
紧随其后的是两个孩子。男孩约莫十岁,穿着整洁的小西装,外面套着厚厚的棉袄,好奇地睁大眼睛打量着院子,眼神聪慧,显得很有教养。女孩约七八岁,扎着两个小辫,脸蛋红扑扑的像苹果,一进门就嗅了嗅空气,小声对母亲说:“妈妈,好香呀!”说着还不自觉地舔了舔嘴唇,模样十分可爱。
何雨柱正微笑着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暗自猜测这是哪位教授的家眷。忽然,一个气质儒雅、目光睿智的中年男子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
当他踏入院门的瞬间,整个院子的气氛似乎都为之一变。
当何雨柱看清来人的面容时,他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整个人如同被闪电击中般僵在原地!手中的抹布不知不觉滑落在地。
是他?!
竟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