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动录音棚的主控室里,调音台的蓝色指示灯像星星一样铺展开,混着窗外透进来的晨光,在控制台的推子上镀了层薄亮。苏澈趴在台边,手指划过屏幕上《青花瓷》的音轨波形——昨天刚和星火敲定Ep筹备计划,今天就带着老林一起来了这栋蓝星江城顶级的录音棚,光是看着棚里的Neumann麦克风和SSL混音台,老林就忍不住围着设备转了三圈,嘴里不停念叨“这辈子能用上这设备,值了”。
“苏老师,您看这个电子混音版怎么样?”混音师陈哥戴着监听耳机,手指在推子上轻轻一推,原本清亮的古筝前奏突然被厚重的电子鼓点覆盖,“现在年轻人就吃这一套,您听这底鼓,够炸,放短视频里肯定能火。”
电子音效像突然泼进清水里的墨,瞬间盖过了《青花瓷》原本的细腻。苏澈皱着眉摘下耳机,耳里还残留着电子鼓的低频震动,连“素胚勾勒出青花”的歌词意境,都被这喧闹的节奏冲得七零八落。他看了眼旁边的老林,老林也正皱着眉摇头,手里的谱纸都忘了翻。
“陈哥,这不行。”苏澈伸手按下暂停键,录音棚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空调的微弱风声,“《青花瓷》的魂在‘细腻’,是素胚上的青花、宣纸上的走笔,电子鼓太硬了,会把这种柔劲冲散的。”
陈哥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他会直接拒绝。他从调音台后直起身,手里还攥着监听耳机的线:“苏老师,我懂您想保意境,但现在乐坛的趋势您也知道——赵宇的《恋爱冲》、李娜的《甜宠星球》,哪个不是靠电子混音抓耳?不加电音,年轻人划到一半就刷走了,没人会听您的‘细腻’。”
旁边的编曲师小夏也跟着点头:“陈哥说得对,我们之前给一个民谣歌手做专辑,坚持不加电音,结果播放量连10万都不到,后来加了点电子音效,直接冲到了50万。您这《青花瓷》本来基础就好,加了电音,肯定能上热歌榜第一。”
苏澈知道他们说的是行业现状,蓝星乐坛早就被“喧闹”绑架,好像没有电子鼓、没有Auto-tune,就不算“流行”。可他穿越过来,不是为了随波逐流,而是要把地球那些细腻的经典,带到这个满是口水歌的世界里。
“趋势是可以引导的,不是只能跟随。”苏澈站起身,走到调音台前,调出系统界面——之前用5000声望值兑换的“编曲优化(中级)”技能,此刻正闪烁着淡蓝色的光,“陈哥,小夏,我调一个吉他版伴奏,你们再听听,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陈哥和小夏对视一眼,虽然不太认同,但还是让开了位置。老林凑到苏澈身边,小声说:“阿澈,要不要我帮你搭把手?这调音台我之前在教程里见过,有点复杂。”
“没事,林叔,我能行。”苏澈笑着点头,手指落在调音台的触控屏上。激活“编曲优化”技能的瞬间,屏幕上的音轨突然变得清晰起来——哪里该加吉他泛音,哪里该用钢琴轻轻垫底,哪里该让古筝的余音多留两秒,系统都给出了精准的提示。
他先把电子鼓的音轨全部静音,然后调出木吉他的采样,选择了最柔和的“指弹音色”,在主歌部分轻轻铺了一层,每个和弦都控制在弱音区,刚好托住人声,又不抢戏;间奏部分,他加入了老林之前那盘古筝磁带里的采样,去掉了原本过于明亮的高音,保留了中低音的醇厚,再叠上一层轻微的钢琴单音,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细碎又温柔。
“好了,你们听听这个版本。”苏澈按下播放键,退后一步,给陈哥和小夏让出监听位置。
吉他的指弹声先响起,轻轻的,像微风拂过宣纸;紧接着,古筝的旋律流淌出来,混着钢琴的单音,没有一丝多余的喧闹;当苏澈的人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响起时,整个主控室都安静了——没有电子鼓的冲击,没有花哨的音效,只有乐器和人声的自然融合,每一个字都像带着墨香,落在人心上。
陈哥原本还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他摘下一只监听耳机,又戴上,反复听了两遍主歌,手指无意识地跟着吉他的节奏轻轻敲击控制台。小夏也凑了过来,戴着耳机,眼神从最初的质疑变成了专注,听到“天青色等烟雨”时,甚至轻轻“啊”了一声——这版伴奏里,古筝的长音和吉他的泛音刚好卡在“雨”字后面,像烟雨真的漫了过来,比电子混音版多了太多画面感。
“这……”陈哥摘下耳机,看着苏澈,语气里满是惊讶,“这版比电子混音版……更抓耳。不是靠节奏炸,是靠意境勾人,听着心里特别静。”
“对吧?”老林趁机接过话头,指着调音台的屏幕,“我早就跟你们说,阿澈的歌得靠细腻!你看这吉他的泛音,刚好卡在‘牡丹一如你初妆’的‘妆’字后面,多巧?加了电子鼓,哪还有这味道?”
小夏也点头,语气里带着佩服:“苏老师,您这编曲也太厉害了吧?钢琴单音加得太妙了,像给歌加了层雾,朦朦胧胧的,特别符合‘青花瓷’的感觉。之前是我们想窄了,总觉得只有炸才能火,没想到细腻也能这么抓耳。”
苏澈笑了笑,走到控制台前,调出蓝星乐云热歌榜的界面——前五位还是《恋爱冲》这类电子混音的口水歌,评论里满是“听腻了”“求点不一样的”。他指着屏幕说:“你们看,不是年轻人不喜欢细腻,是蓝星乐坛太久没给他们听细腻的歌了。大家天天听‘爱你爱到转圈圈’,耳朵早就累了,《青花瓷》要做的,不是跟他们抢‘炸’,是给他们不一样的‘静’,这才是我们的机会。”
陈哥看着屏幕上的评论,又看了看调音台上的吉他版音轨,终于彻底服了:“苏老师,您说得对!是我们之前被行业趋势绑住了,忘了音乐本来的样子。这版吉他伴奏,我们就按这个来,后续我再把古筝的音轨调得更醇厚点,保证不丢您要的细腻感。”
“我也能帮忙!”小夏立刻接话,“我之前学过民乐编曲,可以给《青花瓷》加一点点二胡的长音,不用多,就像画青花时的那笔留白,肯定更有味道。”
看着陈哥和小夏热情的样子,苏澈心里满是踏实。他想起刚签约时,周建明说的“在星火,你就安心做你的音乐”,现在看来,这份承诺不是空话——制作团队愿意放下自己的经验,倾听他的想法,甚至主动为他的理念添砖加瓦,这才是真正的“创作自由”。
就在这时,脑海里的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宿主通过“编曲优化”技能成功说服制作团队,保留作品核心意境,拒绝“口水化”改编,触发声望值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3000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解锁“编曲协作”新功能:可与合作团队共享部分“编曲优化”技能提示,提升团队协作效率,优化作品最终呈现效果。】
【Ep筹备进度更新:《青花瓷》伴奏方案确定(吉他+古筝+钢琴版),进度+20%,解锁“声动录音棚附加服务”(免费民乐乐器租赁)。】
淡蓝色的光膜在视野里闪烁,苏澈盯着“编曲协作”功能,心里满是期待——有了这个功能,后续和制作团队合作《晴天》时,能更高效地沟通,不用再担心理念不合。
老林拍了拍苏澈的肩膀,手里拿着刚从录音棚道具间借的古筝:“走,阿澈,咱们去试试这古筝的音色,看看能不能调出‘雨打青花’的感觉!”
苏澈点点头,跟着老林走进录音间。阳光透过录音间的玻璃窗,落在古筝上,琴弦泛着淡淡的光。他坐下,手指轻轻拨动琴弦,清亮的旋律在录音间里响起,混着主控室里陈哥和小夏讨论的声音,格外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