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的会客区,堆叠的综艺邀约函几乎占满了半张茶几——从户外竞技到明星访谈,从亲子互动到恋爱观察,近20家平台的邀约里,最显眼的是《快乐大本营》(蓝星版)的烫金邀请函,封面上印着“年度爆款综艺,收视率连续10年第一”的字样,旁边还附了一份厚厚的策划方案。
“《快乐大本营》的制片人昨天亲自打电话,说愿意给我们开双倍通告费,还承诺给《澈·时光》专辑做3分钟植入。”李薇翻着策划方案,眉头却越皱越紧,“但他们的要求有点……离谱,想让你和最近热度高的女爱豆组‘临时cp’,玩‘心动对视’‘公主抱’之类的游戏,还要故意制造‘音乐才子x甜妹爱豆’的话题,说这样能冲热搜。”
苏澈接过方案,指尖划过“cp互动环节”的加粗字体——里面详细写着“苏澈为女爱豆弹唱《同桌的你》,中途故意忘词,女爱豆递歌词本,镜头特写手部触碰”“游戏失败惩罚:两人共吃一根,距离不超过5厘米”。他把方案放在桌上,语气里满是冷淡:“音乐是用来传递情感和文化的,不是炒cp的工具;综艺是给观众带来快乐和价值的,不是靠低俗互动博眼球的——这种邀约,直接拒绝。”
老林凑过来看方案,忍不住吐槽:“什么心动对视?这不是把你当流量明星消费吗?之前林晓参加小综艺,人家让她玩‘歌词接龙’,都是围绕音乐来的,比这强多了!”
正说着,《快乐大本营》的制片人张敏突然到访,手里拎着奢侈品礼盒,脸上堆着热情的笑:“苏老师,我特意来跟您聊聊合作细节!您看我们这节目,国民度多高,您来一次,专辑销量至少能再涨20%!那女爱豆我都帮您选好了,颜值高,粉丝也乖,你们组cp绝对爆!”
“张制片,我对‘爆热搜’没兴趣。”苏澈请她坐下,语气坚定,“我做音乐,是想让大家听到好作品;上综艺,也只想传递‘原创’的理念,不是靠炒cp、玩低俗游戏赚热度。您的节目不符合我的原则,抱歉。”
张敏脸上的笑容僵住,语气带着一丝不解:“苏老师,您怎么这么固执?现在哪个顶流不上综艺炒话题?您看赵宇,之前靠‘综艺梗王’人设吸了多少粉!您再坚持‘只看作品’,迟早会被观众淡忘的!”
“被淡忘的只会是靠炒作出圈的人,不是靠作品立足的人。”苏澈指着桌上的《澈·时光》专辑,“这张专辑没靠任何综艺炒作,照样屠榜;《三国》小说没靠任何话题,照样登顶——观众记住的,从来不是‘cp感’,是作品本身。”
张敏见说服不了苏澈,只好悻悻离开,临走前还嘟囔:“迟早会后悔的。”
送走张敏,李薇有点担心:“《快乐大本营》是蓝星最火的综艺,拒绝他们,会不会影响后续的曝光?毕竟还有新人需要资源……”
“不会。”苏澈打开平板,调出之前收到的《原创音乐人计划》邀约,“你看这个综艺,主打‘扶持原创新人’,邀请的导师都是业内靠原创起家的音乐人,没有低俗游戏,没有炒cp,只看选手的作品质量。他们还承诺,给优秀选手提供录音棚、编曲指导的资源,这才是我该去的综艺。”
《原创音乐人计划》的策划方案里,核心环节全围绕“原创”展开——选手需提交自己的原创作品,导师从“旋律原创性”“歌词内涵”“情感表达”三个维度评审,没有淘汰制,只有“成长指导”,最终优秀选手能获得发行个人Ep的机会。节目组还特意注明:“拒绝流量选手,拒绝买粉丝投票,全程以作品说话。”
苏澈当即决定接受邀约,还主动提出:“我要给选手加一项‘文化内核’的评审标准——好的原创,不仅要有好听的旋律,还要有能打动人心的内涵,比如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生活的观察。”
节目组接到回复后,立刻发来确认函,还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苏澈加盟《原创音乐人计划》”的消息,配文:“以原创为尺,以作品为灯——期待苏老师带我们发现更多有温度的原创音乐。”
消息一出,#苏澈 拒绝炒cp 选择原创综艺# 话题很快冲上抖乐热搜前10位,粉丝纷纷留言支持:“终于有明星敢对低俗综艺说不了!苏老师的原则太刚了!”“《原创音乐人计划》选对导师了!苏老师最懂怎么扶持新人!”甚至有业内音乐人转发:“苏澈的选择,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综艺不该是流量的游乐场,该是原创的孵化器。”
为了做好导师工作,苏澈提前两周开始研究选手的demo,用系统“原创潜力分析”功能辅助评估——系统会自动识别选手作品的“旋律原创度”“歌词独特性”,还会标注“可优化方向”,比如某选手的《老街故事》旋律不错,但歌词缺乏细节,系统建议“加入具体的老街元素,如瓷窑声、竹笛声,增强画面感”。
“这个叫阿哲的选手,作品《非遗鼓乐》把传统鼓点和流行音乐结合,很有想法。”苏澈把demo递给老林,“就是编曲太复杂,掩盖了鼓乐的特色,我得建议他简化编曲,突出传统乐器的质感。”
老林听了demo,点头赞同:“你当导师,肯定比那些只会说‘加油’的流量导师强!至少你懂音乐,还懂文化,能真正帮到新人。”
录制前一天,苏澈特意给选手们发了一封邮件,里面写着:“我不看你们的粉丝数、颜值,只看你们的作品里有没有‘真心’——是真心想表达,真心爱音乐,真心想把好的东西分享给观众。不管你们的作品有多‘不成熟’,只要有‘真心’,就值得被尊重。”
邮件发出后,不少选手回复表示感动——有个叫小语的女生说:“之前参加其他比赛,评委只看我有没有话题度,您是第一个说‘只看作品’的导师,我一定会好好准备!”
录制当天,苏澈穿着简单的白衬衫,没有华丽的造型,手里拿着选手的demo笔记,认真听每一位选手的演唱。当阿哲唱完《非遗鼓乐》,其他导师还在纠结“旋律是否够流行”时,苏澈直接指出:“你的核心亮点是‘传统鼓乐’,但现在的编曲里,电音盖过了鼓点,观众听不出你的特色。建议你去掉多余的电音,加入真实的鼓乐采样,比如老街瓷坊的窑火鼓点,让作品更有‘根’。”
他还现场用手机播放了之前在瓷坊录的窑火鼓点,阿哲听后眼睛一亮:“谢谢您!我之前总想着‘要流行’,反而丢了自己的特色!”
录制间隙,选手小语怯生生地问苏澈:“苏老师,我写的《稻田日记》,很多人说‘太朴素,没爆点’,我是不是该改得‘潮’一点?”
“不用。”苏澈笑着说,“朴素不是缺点,是优点——《稻香》也很朴素,只有稻田声、牛铃声,却打动了很多人。你的歌里有‘风吹稻穗的声音’‘外婆的唠叨’,这些都是最真实的情感,比任何‘潮’的元素都珍贵。”
这番话让小语红了眼眶,也让在场的其他选手深受鼓舞。
录制结束后,《原创音乐人计划》的导演激动地说:“苏老师,您的点评太专业了!不是空泛的‘加油’,是能真正帮到选手的建议——这才是导师该有的样子!”
就在这时,苏澈的脑海里响起系统提示音,淡蓝色的光膜带着温暖的光晕:
【检测到宿主拒绝低俗综艺邀约,选择《原创音乐人计划》扶持原创新人,传递“只看作品不看流量”的理念,引发行业对“综艺价值”的反思,触发“原创坚守”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解锁新功能:原创新人挖掘(高级)——可精准识别有潜力的原创新人,生成“个性化培养方案”,功能包括:
1. 潜力评估:自动分析选手作品的“原创性+文化内核+情感共鸣度”,筛选出有长期发展潜力的新人;
2. 资源对接:为优秀新人对接工作室的录音棚、编曲团队(如老林、周延),提供免费制作支持;
3. 舞台推荐:联动乐云、livehouse等平台,为新人争取演出机会,避免“有作品无舞台”的困境;】
【触发支线任务:“原创新人孵化”,任务要求:在《原创音乐人计划》录制期间,帮助3位新人完成作品优化并发布单曲,任务奖励:声望值点,澈心工作室获“年度原创扶持机构”称号。】
苏澈关掉光膜,看着选手们兴奋地讨论作品优化方向,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拒绝《快乐大本营》不是损失,而是对“原创”的坚守;加盟《原创音乐人计划》也不是为了曝光,而是为了给更多像林晓、阿杰一样的新人,提供一个“只看作品”的舞台。
傍晚,苏澈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录制花絮——视频里,他和选手们围坐在一起,听阿哲弹唱修改后的《非遗鼓乐》,鼓点里混着瓷窑的声响,格外动人。配文:“好的音乐,不需要‘cp感’,不需要‘低俗梗’,只需要一颗‘想表达的真心’。期待和这些新人一起,把原创的声音,唱给更多人听。”
视频发布后,播放量一夜破500万,不少观众留言:“这才是我想看到的综艺!没有炒作,只有音乐!”“苏老师太懂新人了,希望多来点这样的导师!”甚至有《快乐大本营》的观众留言:“之前还期待苏老师来,现在觉得他选对了——与其看炒cp,不如看他帮新人做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