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日
杨志才起床,蒋蔓和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还细心的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来,天气凉爽,吃饭特舒服。
杨志才在压水井旁,洗漱完毕。这才调侃似的和蒋蔓打了招呼,“这位年青人,节日快乐哈!”
今天5.4青年节,蒋蔓知道他心情好,也笑着回应。
临吃饭时,杨志才给他父亲说,吃过以后,赶紧把大叔公请过来,有大事商量。
母亲问他昨晚为什么没讲?
杨志才回答说,家里解决不了。
他爸说,不用请,大叔马上就应该到了。
果然,“说曹操,曹操到”。
一口饭还没下肚,就听龙门外大叔公的声音传过来,
“励广,吃完饭没有啊?出发了。”
应该是早上父亲就过去,通知了大叔公,他自己就过来了。
为族人办事,一向他是最积极的。
蒋蔓赶紧和大叔公打了招呼, 又忙着去抽了凳子过来,请老人家坐下。
大叔公说,“昨天就听他们说,你家来客人了 ,估计是你们回来了。最近怎么样,闺女?”
蒋蔓回答道,
“大叔公,好着呢!知道今天要一块出去,就没过您老那里去,您不会怪我们吧?”
“哪会呢?!快吃饭,待会儿说。”大叔公讲道。
大叔公讲规矩,说完后,就在旁边等着他们吃饭。
蒋蔓搞了个肉沫炒酸豇豆,挺下饭的,考虑到今天要出门办事,所以做的南瓜干饭。
配上凉拌黄瓜,真是好吃,几分钟就搞定了早饭。
母亲收拾干净桌子,和蒋蔓到厨房搞卫生。
等大叔公坐定,这才详细地把昨天,与两个镇领导商量开厂的事,一五一十合盘托出。
以宗亲会的名义投资20万,林姐30万,估计主导是我们为主,林姐那边不会太多管事。
大叔公听说投这么多,也是吓了一跳。父亲把杨志才挣钱的事,大致说了,他才平静下来。
连说这是好事,要好好谋划下。
杨志才说,“厂子建起后 ,首先就是工人,要以杨氏族人为主 。就需要族老和宗亲会,挑选踏实,勤快的叔伯兄弟进来做事。”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投这20万,把厂子搞起来,后面做好了还会投钱,宗亲会是拿不出来的。”
他接着说,“用宗亲会的名义投,是给杨氏做名声。”
“但我保证,每年利润分红,我会拿出80%捐给宗亲会!”
“这样我们才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用于家族发展。”
“大叔公,光靠捐款,我们家族肯定是做不大的。”杨志才又说。
大叔公确实年老见识广,一下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他说,“志才,我明白你选人的意思了。他们除了自己挣工资钱,也在为家族做贡献,确实要慎重的。”
“另外,你的想法我明白,到时你以宗亲会名义投资的事,和把利润捐给家族。我们也签个文书,让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好吧!”
杨志才佩服大叔公,句句话说中要害。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啊!
杨励广也点头说行,5天内可以确定人选。
杨志才就说,政府那边一旦通知他,大家都得快速动起来。
大叔公对古法榨油工艺很熟悉,从筛选-炒制-破碎、蒸胚-包饼、装榨,清楚明白。
杨志才说开始搞5套设备,他直接报出21个人的数字,并详细讲解各个工序的人员安排。
于是对大叔公说,“政府那边安排好,家族这边就您老带上我爸,对接就行,他们会尊重你的意见的。”
随即松了口气,“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古人诚不欺我也。
蒋蔓做完厨房卫生,刚坐下,手机响了。
原来是林姐和白嫂子,问他们出发没,她俩也想一块去看看。
杨志才向她点点头,蒋蔓给两姐回复说,“正准备出发,等你们过来也行。”
大叔公和杨励广,趁这个时候确定名单。他和蒋蔓则出村口,去路上等林姐两个。
不到5分钟,林姐的车就到了,下来的时候还拎了一大包东西出来。
杨志才接过来,“知道要去探望人,顺便买了点饼干和糖果,按10家的份买的。不值钱,算是我俩的心意。”林姐跟他说道。
“破费了,林姐,谢谢你们!”杨志才回答。
“我是妇联的,每年节假日都会去探望,城里的困难家庭,有点小经验。”白红梅说道。
蒋蔓说,“还是嫂子想得周到,我们还没经历过。”
几个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他家了。
他们这边4个人,加上林姐两个,就是6人,开车装不下,决定步行。
还好,只有1里多路,几个人出发不到20分钟,就到了高林。
途中,父亲去叫了高林这边,刚卖完豆腐回家的宗亲会成员,族叔杨励兵。
高林也是最近的支脉,人数不少,相对也熟悉。
看见他们一行几个人,不时有人亲切地打招呼,还有几个婶娘听说后也跟过来,和他们一块去。
一阵介绍寒暄,很快就到了第一个对象,独居族叔杨励明家。
兵叔说,明哥今年81岁了,只有一个外嫁姐姐,死去多少年了,外甥最近也走动得少。
她老伴前年去世,没有子嗣,所以一个人过。
远远看到三间土砖瓦房,正中间门口,坐在小板凳上,靠着墙壁打瞌睡的一位老人。
佝偻瘦弱的身体,穿着比较厚的冬衣,头上还戴了顶老式毛帽。
这么多人过来的嘈杂声音,都没让他醒来。
一位婶子走到他身边,大声叫到,“励明大哥,快醒醒,族叔他们来看您了!”
老人睁开眼,定了下神,看到大叔公,虽然年龄这群人里他最大,依然弯下腰,恭敬地喊到,“大叔,您们怎么来了。”
“过来看看你”,大叔公说完,指了指杨志才他们,“志才和他朋友说来看看大家,我来领个路。”
杨志才这才在父亲的介绍下,叫了声“励明叔”。
家里只有两根长凳,几个小竹凳,拿出在屋外放下,不够坐。
杨志才几个这才有机会参观了屋里。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毫不为过。
里间卧室,一张木床,稻草上是草席,一床暗花薄被,竹枕头;旁边一口老木柜,就是全部家具。
堂屋除了神龛、神位,一张小方桌,就是屋角落,堆放的一小堆红薯。
白嫂子先前到隔壁厨房去,说米缸里可能有3斤白米,除了盐,还有点醋、酱油和辣酱,啥也没有。
评判下来:赤贫状态。
他们出来的时候,励明叔正在给大叔公道歉,说上次“清明”会没法过来,主要是10块会费,实在交不出来,愧对祖先。
大叔公安慰他说,没什么。
父亲给了他一份饼干、糖果;蒋蔓从包里数了300,林姐叫住她,从自己包里拿了200出来交给她,示意了下。
蒋蔓知道这时没法拘礼,把钱递给励明叔,
“明叔,我是志才的女朋友,这点钱你先拿着,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去买点好的东西,把身体养好。”
杨励明接过钱,突然向蒋蔓跪了下来,把她吓得不轻。
幸好励兵叔反应快,才把他拉住。“明哥,你这样把小辈都吓着 了,快站起来!”
杨励明站起来,口里依然不断地对林姐、蒋蔓说着“谢谢!”
身边的婶子们也在替明叔,说着各种感谢地话语。
又聊了几句,大家告辞,明叔跟着走了很远,才不舍地被劝回去了。
路上,励兵叔说,“亏得你们今天能来,励明大哥就靠大家接济,生活太苦了。”
“他年龄大,六分地水田送给村里人种,人家一年只秤200斤谷子,给他过生活,那能够吗?!”
说罢,“他天天吃红薯,还是我前几天给送了5斤米,这么大年龄,撑不住的啊!”
大家听了这话,心情都异常沉重,没人说话。
父亲开口介绍下一位是族哥,杨志江家。
刚说出来,几个婶子都七嘴八舌的讲起来了,中心意思是“太可怜了”。
杨志江,今年不过50多岁,当年条件差,35岁才娶了一个,眼睛有毛病的老婆。结婚前两年还能帮着干点农活,
生了女儿后,可能营养不良,他老婆眼睛就瞎了,什么也干不了。
后面又生了二女儿,更是雪上加霜,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他老实本分,农闲在外面帮人干小工,别人12一天,他要10元一天。
主要每当中午,要提前回来给家里人做饭
农村里的人很现实,觉得他太浪费时间,渐渐就没人请他做了。
光在土地里刨食,一家四口日子可想而知有多艰难。
其实杨志才还知道一件事,10年前他读高一的时候,隔壁七叔住院,家里没人。
等几天后从镇上回来时,发现家里粮仓少了,有大约两麻袋的稻谷。经过多方打听,发现就是杨志江晚上过来装走的。
七叔过来给父亲说这个事时,杨志才刚好在家。
记得父亲说,“自家侄子,就靠这点粮食救命了。你家一仓粮食,为什么他只装两袋,那是他还有良心,一家人确实活不下去了,老弟。”
父亲给出的意见是:从此不要提这个事,烂在肚里面。一旦坏名声传出去,就会把人逼死的。
七叔点头走后,大家都选择了遗忘这事。提到名字,他才想起来。
走到杨志江家,以前听说过,现在见到,还是吓了他一下。
说是52岁,初看的话,说60岁都信。
头发已经灰白一片,脸上皱纹非常明显,黝黑,手上老茧厚厚的,标准老农民形象。
听到大叔公他们来了,姓蔡的嫂子熟练地摸了出来,然后热情地邀请一众长辈进屋里坐。
一样的穷困,但屋里面蔡嫂子,还是收拾得相对干净整洁。
读初三和小学五年级的两个女儿,也被叫出来,站在那里恭敬地叫着人。
杨志才心想,发生七叔那事,大概是老二出生不久的时候。
大叔公坐在院子里,问询了他家的情况,杨志江认真地回答。
大意是目前全家基本上能吃上饱饭,就是老婆和老二身体弱,药罐煎药不断。
好在族叔杨励如是医生,开中药的时,半卖半送,还不要诊金,才不至于饿肚子。
估计是他把自己家的情况,说好了些。杨志才觉得自家族人,心里还是放着“尊严”二字的。
于是插话问,两个侄女的学习成绩,回答说不错。
老大今年有机会考上灵川中学,老二身体虽弱,成绩也是很好。有道是“家贫出孝子”,都很孝顺。
特别提到,现在老二在高林,村小读书,每天的饭菜都是她在做。
11岁的小孩,能挑起家庭的重担,林姐和白嫂子,都不住地点头称赞。
蔡嫂子弱弱的说,“大叔公,如果老大今年入了县高中,我们家就供不起了。”
大叔公还没说话 ,杨志才就抢先说了,
“蔡嫂,我是志才,侄女读书的事,你和志江哥不要担心,让她好好读,到时家族来供。”
说完,专门看了他家老大一眼。
大叔公也说,“志才刚说了,你们就相信,到时宗亲会拿出个办法,会解决的。”
老大露出欣喜的神色,一家人又是万般感谢!
给了饼干糖果,林姐同样参与,给了他家500,大家才准备去下一家。
本来上午是五家,励兵叔说,一户去永塔镇办事了,只剩两家,杨志才心里堵得慌,不想去了。
让蒋蔓随父亲他们去,他则在杨志江家坐会儿。
等大部队走后,杨志才才和志江哥聊起来。
虽然看起来老成了些,言语中感到,一家人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念头。
杨志江干活是一把好手,只是在地里面讨生活,光有一把子力气,起不了太大作用。
他说,“江哥,最近可能镇上要办一个厂子,你去做工的话,家里影响大不大。”
听说有这好事,蔡嫂子赶紧道,“兄弟,我眼睛看不到,其他没什么,现在有老二在,家里这边没问题的。”
杨志江认同的点了点头。
“好,你在挣钱的时候,也是在为家族做事,后面你们会知道的。”
“到时候我爸会通知你的,江哥。”
杨志江连忙点头,“老弟,谢谢了,你哥我会好好干的。做事你不用担心,全村都知道我,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又聊了会儿,蔡嫂子安排老大,给杨志才煮个荷包蛋。他坚决不干,说马上要到白河和洪堰那边去,时间紧,这才罢休。
杨志江家现在的情况,鸡蛋可是最顶级的营养品了,他怎么吃得下?!...
前后等了有40分钟,那两家才走完。杨志才告别杨志江一家,和大家汇合。
蒋蔓眼红红的,低声告诉他,有家特别困难,一个瘫痪多年老人,房间都发臭了。
林姐出了300,她也拿了500,看着真是不忍心。
杨志才摸了摸她的头,说“你辛苦了!”蒋蔓摇摇头,表示没什么。
杨志才低声给父亲说了几句,他就叫励兵叔一道,中午在家里吃饭,有事说。
回去的路上,林姐和白嫂子也和他悄悄聊起来。
白红梅说,“志才,我以前陪领导慰问困难家庭,没有一家,比今天看到的困难。”
“昨天你们问我买车时,两位姐,现在知道我说的,有急事要办的原因了吧?”
林姐叹气说,“是啊,真的太不容易了。”
“现在农村,没有其它收入,养点鸡、鸭、猪之类,可以补贴家用,就是怕生病。一旦重病,基本家就垮了。”
杨志才说,“林姐,昨天说办厂的事,我要照顾族人,你能明白我的苦心吗?”
“嗯嗯,小杨,我会支持你的。”林姐点头道。
杨志才和蒋蔓,还为今天林姐的善举,表示了感谢。
她却说,自己小时候也是吃过苦的,今天花点钱,感觉心里特别充实。
白嫂子也是出言认同,觉得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