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6.8月,可以说是杨志才工作最开心的时期。
心中有目标,工作的方式越来越娴熟,单位人际关系网得到极大提升和加固。那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杨志才不得不提醒像他这样出身平凡 ,又没有家世背景的同龄人,如何守住“底线。 ”
初入职场,在很短的时间内 ,获得了极大的权力与机会。
相比以前平凡甚至清苦的生活,突然面对纸醉金迷的场面。
或者极低的收入,因为自己一句话、一个签字,就可能因为损公肥私的行为,让自己得到数倍甚至巨额财富。
当然还有一些,所谓的美女套路局等等。
这些防不胜防的招式不经意间施展开,就是在围猎 抵抗及免疫力极低的你。
稍有迷失,即便不甘平庸的你努力挣扎,也有可能陷入险地。
现实中,你又不能鹤立鸡群,格格不入,还得尽量游离在规则之内。
这确实难以适从,杨志才也一样,内心苦痛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有一天,在北大学报中看到一位学者在论品德的话,才让他豁然开朗。
归纳起来,大致就是孟德斯鸠所说,“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什么。”
杨志才认为,其实就是扪心自问你的“初心”是什么,还有,能坚持多久?
这样才能时时 告诫自己:“ 守 . 住 . 底 . 线 ! ”
也就是守住自己理想的“精神家园”。
如果顺利过完 96年9月,他就会毫无悬念的升职中层干部.
可恨可气,居然单位遇到了政策性破产。
短短几个月,所有努力,一下变得物事两非,仿佛天堂到地狱,落差极大。
一个哆嗦,杨志才从回忆中清醒过来……
仿佛一瞬,又像是很久,杨志才下意识的站起来,跺跺脚 ,又摇了摇头。
再次确认自己确实重生回来了,又恶趣味的等了等。
以前在手机上看番茄免费小说时,经常看到重生者自带系统,无所不能,富甲天下云云。
自己等了这么长时间,除了多了20多年的前世记忆,回到24岁多的年轻身体外,什么都没来。
从口袋里掏出传呼机,看看已经凌晨00:23分 。
他并没 把传呼机挂在腰间,而是放在口袋里,就是两年来性格更加沉稳的表现,低调而内敛。
于是,决定回去宿舍。
平静地经过北门,和值夜班的赵大爷打了个招呼,回到寝室。
看着这简陋的布置。杨志才微微一笑,挺好。
既然老天安排自己重新来过,今晚就好好休息,明天元气满满,张开双臂,去拥抱崭新的未来吧!
1997年2月24日,周日,多云。
大约7:30,两年多来形成的生物钟,让杨志才准时从床上坐了起来,5分钟洗漱完毕,心里大致已经有了抉择。
在房间坐了有5分钟,然后关门出了宿舍楼,向南门出口走去。
一个人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
回想这两年多的日日夜夜,几乎都在厂区和宿舍这两点打转。
一心扑在工作上,突然之间有点感伤。
自己像疯狗一样的工作,谦逊地对待每一个遇见的同事,结果意外来自于国家政策,真是造化弄人!
走了有5分钟,工厂大门已然在望。
路边有2、3家公司家属支起的早餐摊点,稀饭、馒头、包子、油条、豆浆都有卖的,好吃不贵。
熟练地在孙姐的摊位边坐下,要了碗加糖的豆浆,还有两根油条。
孙姐老公在机电车间干钳工,挺实在的一个人,40多岁的中年大叔。
也是杨志才最早安排上岗的一批,所以两口子对他也感激。
这不,本来1.1元的早餐,孙姐高矮承惠1块,一毛钱打死都不收。
杨志才暗自叹了一声:哎,我这该死的人格魅力!
打开办公室,因为今天周日,留守人员基本不上班。
作为清算组成员,领破产和再上岗两份工资,杨志才是没有休息日的。
还好,除了突发事件,大家都很默契,基本上周天高挂“平安无事牌”,因而可以在宿舍享受“居家办公”的待遇。
从锅炉房打了两瓶水,自己倒了一杯白水。
年轻人还没有习惯喝茶,更不用说养生必备大枣枸杞了。
先把办公室打扫干净,等了一会儿,才上到三楼办公室---对方接收组领导,也是破产清算组联合组长,张长征张副总办公的地方。
还好,他刚到。麻利地帮对方,用饮水机开水泡好茶,然后恭敬地请领导安排工作。
张总笑眯眯地对杨志才说:“小杨,今天厂里没什么事。你可以休息下。”
杨志才回答:“好的,张总,我知道了。正好今天有空,我想在办公室里把自己负责处理的事,整理好归档,也便于以后领导需要的时候查找。您看行吗?”
张长征 微微点了点头,“嗯,可以,小杨,干得不错!”
从张长征办公室里出来,杨志才心里其实是不舒服的。
一般来说,联合清算组组长,基本上就是这家,破茧重生企业的第一任总经理了(变成公司,领导称呼就变了)。
近5个多月的相处,从不熟悉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以他对公司上下情况的了解,这个张长征,喜欢搞小团体,爱许诺,因循守旧,不重视技术研发,到现在都没有企业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规划。
更可笑的是,临时提拔起来负责生产的分厂负责人,要么靠关系,要么靠钻营。
杨志才私下和几个有真本事的分厂领导聚会、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张长征这样管理,除了吃老本,心爱的厂子,基本上活不过几集了。
事实证明,大家的判断是对的,张长征之后,企业换了新领导层,但已积重难返。
一直靠着给国内某着名企业 ,做代工苟延残喘。
杨志才也知道今天上班没什么事, 他确实也是过来整理档案的。
因为前世的今天,美好期望与残酷现实严重对立时,他做了抉择:辞去公职,自主就业!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伴随着浓浓的不舍,只有类似经历的朋友才能体会,一般人不太明白其中的滋味。
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以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心态,杨志才平静有序的,把最近几个月里,负责的几件事归类整理好。
还好,一般都有一个领导分管,作为牛马,做具体工作的杨志才就是一个小卡拉米,实事做了,存在感不大。
一直忙到11.40左右,才干完。
顺便还写了一份辞去公职申请书,明天上班需要张长征和市里工业局一位分管科长签字才能生效。
完事了,就可以领到1.5万元的下岗再就业基金。
眼看已经中午了,杨志才决定不在单位食堂里吃饭。
先到大门保卫处 ,借了一位值班同事的自行车,向南骑了有5分钟,在市印染厂旁边的,一家小饭馆门口停下。
要了他们拿手的凉拌耳叶,一份宫保肉丁,一份小青菜,一瓶啤酒。
至于他家的白菜肉沫汤,管饱、不要钱。
这两年,杨志才几乎吃遍了新绵市的各个有特色的餐饮名店,也长了很多见识。
当然也有些小尴尬的事发生,对于从小没有见过场面的他来说,非常正常。
比如说有一次,和外地供货商,去市区东湖边,新开的“傣家酒楼”吃饭,服务员介绍特色竹筒饭时,他让人上了一茼,太好吃了。
那时的份量是很足的,等一桌子菜上齐,他已经连吃了3筒,肚子胀的不行,其它一筷没动,只能“望菜生叹”。
客商有求于他,不敢笑话,只有他自己独自尴尬,脚指头都抠出了一个3室2厅了。
第二天,新的客商请客,他亲自点将,再临”傣家酒楼”,终于尝到了,来自云南本地的,完整菜系味道。
他到印染厂这里吃饭, 一个是担心影响不好(这时的人,最爱写信举报,关心你吃饭的钱财来路不正,一张邮票的事,就可以搞定怀疑论者的猜想)。
这是真事,一同分到厂里的大学生,家里给做了一套毛料中山装,都被举报到厂纪委,被诫勉谈话。
另一个原因是这家小店的菜味道特别好,主打几样,一直火到未来20多年后。
属于中川省独特的、着名的-“苍蝇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