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工作。
自己则带着张立业、韦胜洋两人,重点对桂林和柳州进行走访。
韦胜洋作为桂林郊县的本地人,非常熟悉家乡;现在的桂林主城区比较集中,房屋低矮成片,临桂新区还没启动,到处都是景点。
漓江绕城,人民路已有主干道的形状,十字街和桂阳路特色明显。
唯一5月份这里天气较阴冷,雨水多,让他有点不是很适应。
杨志才最大印象是,桂林的水果特别多,价格也便宜。
他突发奇想,问韦胜洋对这里,各种水果采购环节熟不熟悉。
他说“老大”(这边喜欢称领导,特别是他们壮族)你问对人了,他族中七哥就是专干这个的,只是本钱少,做的是小买卖。
“七哥?”,杨志才问。
韦胜洋才解释说,他们家族是按同辈出生的时间排序,他排在16位,同村同族比较嫡亲的,可排到100多位呢!
杨志才大感又长了见识。
问他两人 ,目前公司还没收入,如果直接采购最新鲜的水果,到南宁去批发或零卖,你们在南宁生活几年,感觉有机会吗?
两人当即表示,大有可为。
杨志才让韦胜洋找他七哥,具体最近几月有什么水果,该怎样安排,商量个大概,到时找他。
特别强调,好好谈,有利润,可要作为大家的奖金。
第二天,在宾馆里,杨志才就见到了,韦的七哥;听人家说的头头是道,杨志才当即决定,让韦胜洋和他哥去一趟南宁,所有费用报销。
了解时下最多,荔枝和芒果的批发和零售可能。
因为他七哥说,桂林到南宁,340多公里,下午走,第二天早上就可到,果品很新鲜。
杨志才有5000块钱的用款权,当时桂林的荔枝在果园里,一两毛一斤,应该可以做。
还给七哥承诺,净利润的两成归他,但质量必须保证。
等两人走后,杨志才则和张立业,出发到当时广西第一大城,柳州去了。
作为当时的铁路枢纽城,柳州已经具有现代化大城的规模;整体建设,领先其它区内城市。
柳江大桥、文慧桥、壶两桥等四桥环绕,跃进路大气整洁,还有着名的风情港。蟠龙山、蜡烛山相向而望。
和张立业调查期间,还吃了本地正宗的“螺蛳粉”,目前在国内还是小众产品,就如“桂林米粉”一样,属于本地人的最爱。
几天后回到南宁,杨志才汇总了,几个人的分析报告 。
决定先联系当地批发市场商贩,再入百货公司,及当地人群集中的小商店的铺货策略,并马上实施。
韦胜洋的任务重一些,七哥激情高涨,每次如果能运来1-1.5万斤水果(以荔枝为例)批发;
只要新鲜,可以给到3毛以上的价格(目前零卖在8毛到1块),除去运费,每次有1000多的利润,而且不限量。
他要协同七哥,在桂林组织两天一次的(暂定)付款和记账,这边则由南宁后勤、人力帮着辅助销售。
杨志才给了韦胜洋,3500块的公款,公司的第二产业就先搞起来了。
经过半个月左右的运行,货已经逐渐铺了下去,后面就是看市场反应,再做调整了。
第二产业很顺利,每次都稳定在1200-1500一趟的利润,七哥直言车载重太少,不然赚大发了。
人力小陈,经过几次的帮忙,觉得一周可以有两次,由分公司在南宁人员搞零卖,位置就在西关和朝阳路那边。
这样利润更高,既锻炼大家,还可以增加收入。
七哥也表示同意。到时他用筐装好要零卖的,给了批发市场后,再分别送到指定地点,第二次来收空筐就可,反正乡下多的是。
征询了大家的意见后,给七哥承诺零卖的分成不变,大家一边以1千斤为限,先试一下。
于是得利园广西分公司,在“不务正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但效果却异常的好,一毛多的进价,比市场零卖少两毛左右,还很新鲜。
加上全是年轻男女孩在卖,很快成为两处试点地方的风景。
杨志才参与了几次,最后定在1500斤左右,一般两小时内能卖完,不影响上班时间。
最后的部分,除了留给公司人员吃,半卖半送;两边加起来,每天都有800左右的收益。
一个月下来,除去七哥的提成,居然有2万多的利润。
七哥投桃报李,把桂林那边有的诸如龙眼,百香果之类的,水果送过来(天天吃单一品种,大家也受不了)。
这让旁边公司的员工,看着大家,拿着竹筐回来,大呼看不懂;但公司的福利水果太多,他们过来蹭吃,也觉得特别香。
杨志才上报总公司,每个员工除了基本工资,当月就有3、400的奖金,韦胜洋最高,有500。
这下团队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态度、积极性都很好,初步具有了战斗力。
看情形,他顺势又招聘了,3名业务员和1名前台助理。
员工人数达到13名,两家租房里面,宿舍不得不换成高低床,韦胜洋和张立业,都是挤在他的寝室(虽然基本不在)。
人多的好处也显现出来。工作极大的开展起来。
第一个月的业绩只有10几万,杨志才觉得正常。
下个月,大家都在拼命发展的情况下,杨志才还根据不同地方,制定了各自的推广策略,也没到20万,他觉得很不对劲。
于是又在梧州、桂林、柳州、北海几地设立办事处,允许每地招2-3个业务员来推广。
来南宁4个多月,业绩依然不到30万,也就是说了,每人平摊下来1万多的销售额。
一个省区的市场,这就太少了。若不是第二产业支持,分公司赚的钱,连工资都付不了。
杨志才到几个办事处蹲点,大家又出谋划策,考虑各种特别情况。
综合各类,他拿出了详细的,可行性报告,要求回上海一趟。
寻求分公司的转变,及新的市场推广、开发策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