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山东新城地界,有一位王钦文王老太爷,在他府上,雇着不少伙计。其中有一位姓王的马夫,咱就叫他王三吧。
忽然有那么一天,这王三也不知是听了哪位云游道人的点化,还是自个儿夜里做了个什么神仙梦,心里头“咯噔”一下,就开了窍了!
他寻思着: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总不能就围着这马圈转一辈子吧?总得寻点儿真道理,活出个不一样来!
就这么着,他辞别了王老太爷,背上个小小的包袱,毅然决然,就奔着那号称“神仙窟宅、修真圣地”的崂山去了!
等到了崂山,他就在这深山里寻了个僻静的山洞安顿下来,从此就一心一意潜心学道。
这位王三道心坚定,那是相当的刻苦!起初啊,他也跟别的道人一样,吃点儿野果,喝点山泉,熬点稀粥。修行了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嘿!您猜怎么着?他居然彻底断了人间烟火,再也不生火做饭了!
那他吃啥?哎,这就奇了!他饿了,就捡那饱满油亮的松子儿吃几颗;渴了,就喝几口清冽的山泉水。
最神的是,他居然挑拣山里头那种白色的石头子儿,放嘴里“嘎嘣嘎嘣”地嚼!哎哟,那玩意儿,咱们看着都硌牙,他倒好,吃得那叫一个香!就跟咱们吃炒豆儿似的!
这还不算完呐!因为他长年累月餐风饮露,以松子白石为生,又不见外人,您再猜怎么着?他这身上啊,慢慢地,竟然长出了一层细细密密的绒毛!
先是胳膊腿上,后来连脸上、后背都长满了!远远一看,您说像啥?活脱脱就像那山里的老猿猴成了精!您说神不神奇?
就这么着,他在崂山里不知不觉就修行了好几年。道行肯定是见长,可这心里头啊,总有那么一件事放不下。
夜里打坐的时候,眼前老是浮现出一张脸,一张布满皱纹、慈祥又苍老的脸——正是他那老家年迈的老母亲!
王三这心里头左思右想,坐卧不安。最后狠狠一跺脚:罢了!道行以后还能再修,这老娘可就只有一个!若不回去尽孝,枉自为人,还修个什么仙、成什么道!
就这么着,这位“毛人”道士,收拾收拾便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回了新城老家。等他敲开自家那扇破旧的木门,他老娘一看,“嗷”一嗓子,差点没背过气去!
眼前这是谁啊?满脸毛茸茸的,等仔细一瞧,哎哟,这不是我那走了好几年的儿吗?怎么变成这副模样了!
母子俩抱头痛哭啊!那场面,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王三为了不让老娘担心,也就慢慢恢复了吃人间饭菜。可是这吃石头的习惯,他一时半会儿还真改不了,闲着没事就摸出两颗,“嘎嘣嘎嘣”,嚼得那叫一个脆生!
更绝的是什么呢?他吃石头还吃出精来了!拿起一块石头,不用尝,也不用闻,就对着太阳光那么一照,眯着眼一看,立刻就能分辨出这石头是个什么味儿!
酸的、甜的、苦的、咸的——在他看来,那石头就跟咱们吃炒花生、煮芋头似的,各有各的风味儿!
他就这样,在家好好侍奉老母亲,晨昏定省,极尽孝道。直到老人家无病无灾,安然离世。王三尽了人子的本分,为母亲养老送终。
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了却了人世间的最后一丝牵挂。王三站在自家小院里,望着崂山的方向,他知道,是时候了。
于是,他再次辞别了乡邻,告别了故土,义无反顾地,又一次走向了那座云雾深处的崂山。
这一去,可就再也没人见过他喽!如今算起来,从那第二次进山到现在,一晃眼,又过去十七八年喽!
指不定啊,那位王三早已练就了一身真本事,得道成仙,就在那崂山的某处洞府里,逍遥快活呢!也许正一边吃着甜丝丝的白石头,一边看着咱们这红尘俗世呢!
正所谓: 人间至孝感天地, 崂山奇缘证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