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晋王府,一刻钟就出来了?”
郭岳大为意外,他不知道是朱棣真的小心眼,看笑话的内心片刻都不想等,还是他真会错了二人的关系,二人的关系没有民间传闻的那么差。
“周王,楚王,齐王都在今夜入宫了,如今还在外的藩王只剩下一个秦王了。”
“那就把人撤回来了,城门就别盯着了。”
“那燕王那里?”
“燕王那里也撤了,明日你亲自出城一趟,把我落在庄子里的东西给带回来。”
郭岳交代完陈大,便独自一人回了后院,他心里有个预感,也是今日见了朱棣才想到的。
马皇后把这么大的权力放在自己手上,就那么相信自己吗?他能留下帮衬自己的手段,那制约自己的人恐怕就在暗处盯着自己。
燕王朱棣手里有东西,表面上是友非敌,但背地里呢?马皇后给自己留的手段是来护着朱雄英的。
但朱元璋的杀意却让郭岳改了主意,郭岳觉得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若皇长孙成了太子,那吕氏的心思和吕氏背后之人的心思也就该断了。
没错,待自己的封赏落实,统领东宫防卫,郭岳想用马皇后的教令,压着朱标登基!若能说服朱元璋还好,若不能就让朱元璋病了,甚至和朱元璋一换一的打算郭岳都想到了!
除此之外,郭岳还打算给众多藩王挖个坑,等到自己动手之前,不管事情顺不顺利,他都会让诸王进京!
一封教令就能让诸王进京,那以后呢?若诸王不服管教,又或者京师有人谋反呢?若到了主弱臣强之时,藩王有了二心呢?
到了那时,郭岳再反戈一击,在朱标面前倒打一耙,言明藩王势大,实行削藩!
这才是郭岳内心如今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只想着被动等待,等吕氏动手,等朱元璋杀他。
此举凶险异常,几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但郭岳完全想通了,他根本不怕死,他想趁着年幼就把事情给办了。
年幼最大的优点,就是会被人看轻,郭岳这个年纪根本没人会防着他,他的年龄就是他最大的伪装!
……
洪武十五年九月庚午日,在马皇后去世的第十九日,朱元璋终于决定发引出殡。
发引送葬是整个丧礼中最公开最盛大的仪式,送葬队伍从皇宫出发,前往孝陵。
整个队伍最前列是铭旌,上书皇后的谥号,谥号是朱元璋亲自拟定的,随后是仪仗队和护卫,护卫的后面是梓宫,朱元璋率皇室亲眷文武百官就跟在梓宫后头。
郭岳自然不能例外,他也跟在队伍后头,骑着战马不紧不慢的跟着队伍。
从宫内走出后,郭岳才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人山人海,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民心所向。
从皇宫开始,官道两旁就跪着一排排的百姓,郭岳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官吏能安排的,因为官吏可不会给这么多人送丧服。
跪地的百姓中,起码有三成老百姓是穿着丧事专用的丧服,其他人都是素色衣服,他们尽皆跪倒在地,不少人失声痛哭。
送葬的老百姓铺天盖地,一眼望不到头都无法形容,郭岳上一次见到这种场面还是征云南决战的时候。
朱元璋大为感动,水灾才过半月时间,许多老百姓的房子都还在修缮,还有许多人无家可归呢,就在这种情况下都有这么多百姓自发前来给马皇后送行。
他们高呼着皇后娘娘千岁,哭声并非全然出于礼制,许多人是真心为这位曾劝谏皇帝,善待臣工关心民生的贤后而泣。
路祭的香火,在沿途断续燃起,队伍每走一段距离,就会在事先准备好的路祭地点焚烧纸扎,试图为马皇后亡魂铺就通往极乐世界的路。
道士和和尚扎成堆,在队伍中念着往生咒和超度经,待距离孝陵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所有人都下了马开始步行,就连朱元璋也不例外。
孝陵卫也从孝陵中迎了出来,他们的盔甲和武器上皆系着麻布,默默的跟在队伍最后方,一步一步的朝着孝陵走去。
队伍足足走了一个时辰,终于抵达孝陵。
“起~灵~”
在礼官庄重而凄厉的唱赞中,梓宫被缓缓移下灵舆,这一刻,一直沉默的朱元璋身体几不可察地晃动了一下。
太子朱标与诸王立刻上前,他们的哭声再也无法抑制,与后宫妃嫔公主们的哀恸声汇成一片。
梓宫沿着铺有丝绸的轨道,慢慢滑入黑暗的玄宫深处,工匠们开始进行最后的掩龙门。
沉重的封门石在绳索的牵引下缓缓落下,那沉闷的巨响仿佛砸在每个人的心头,厚重的石面好似隔绝了阴阳,宣告着此生此世的永绝。
当最后一道缝隙被石灰与铁浆彻底封死,整个队伍顿时开始嚎哭,所有的仪式都已完结,只剩下看似无边无际的生人队伍。
朱元璋依然僵立在原地,凝视着那扇再也无法开启的门,朱元璋将孝慈的称谓赠予了马皇后,以大明最高礼仪为马皇后送行,但此刻,他只是一个永远失去了妻子的丈夫。
朱元璋越过众人,双手摸着面前的巨大石门,它是如此的冰冷刺骨。
似乎是害怕马皇后在里头会冻着,朱元璋摸着摸着,把脸颊轻轻贴在石壁上,似乎要帮着马皇后暖一暖身子。
秋风掠过石门前新栽的松柏,这位铁血的开国皇帝,在背对臣子与子孙面时,无声的流下两行热泪,泪水划过朱元璋的面颊,落入孝陵的尘土之中。
从今天开始,除非是他死了,不然他不可能再来这孝陵了,就让这两滴泪陪着自己的心爱之人沉睡吧。
朱元璋如此想着,低下身子抓了把孝陵石碑前的泥土,身后的老朴急忙递了块黄布给朱元璋。
朱元璋顺手接过,将泥土用黄布小心包好塞进了怀里。
“朕乏了,你留下盯着后头的事,该陪葬的一定要给安排好。”
“陛下放心,老奴定会安排妥当的。”
殉葬制度秦汉之时就非常少见了,但历朝历代偶有反复,朱元璋更是将宫人殉葬列为了祖制。
这也是郭岳不敢上山而是待在半山腰的原因,他实在看不得队伍中那一张张绝望的脸,活人殉葬如此作为简直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