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墉城里月如钩,曾照龙袍几日秋。
本是书斋闲散客,错登帝位作俘囚。
三旬梦断金陵路,一命魂归邺水流。
最笑权臣操废立,史书轻笔记浮沤。
如果要在南朝的皇帝排行榜上评个最没存在感奖,萧栋大概率能断层领先。这位梁朝的末代君主,人生巅峰期短得像夏天的雷阵雨——从登基到被废,满打满算三十天,连给龙椅包浆的时间都不够。
要论出身,萧栋本该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他爷爷是梁武帝萧衍的大哥萧懿,老爹是豫章王萧欢,标准的皇亲国戚。可架不住南北朝这摊浑水太乱,萧懿早早就被齐东昏侯砍了头,萧欢也没活到熬出头的年纪。等到萧栋长大,手里攥着的只剩个豫章王世子的空名头,每天的日常就是在王府里读读书、种种花,最多跟门客下盘棋,活脱脱一个南北朝版的佛系青年。
《南史》里说他性怯懦,无他能,翻译过来就是胆子比兔子小,本事比猫差。这评价听着扎心,但放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说不定反而是种保命技能。毕竟当时的梁朝早就不是梁武帝早年的天监盛世了,老爷子晚年沉迷佛学,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非要去同泰寺当,四次舍身出家,每次都得大臣们凑上亿钱把他赎回来。国库折腾光了不说,还养出了个白眼狼侄子——侯景。
侯景这号人物,堪称南北朝的搅屎棍专业户。本来是东魏的叛将,投奔梁朝后嫌梁武帝没给够好处,公元548年直接起兵反叛,史称侯景之乱。叛军一路杀到建康,把梁武帝困在台城,活活饿死。可怜这位活了八十六岁的老皇帝,最后连口蜂蜜水都喝不上,也算开创了帝王死法的新纪录。
梁武帝一死,侯景先立了个傀儡皇帝萧纲,也就是简文帝。可萧纲当了两年皇帝,实在受不了每天被侯景当提线木偶使唤,偶尔想发句牢骚,结果被侯景派人用酒灌醉,再用土袋活活闷死。《梁书》里写帝崩于永福省,字里行间全是遮遮掩掩的尴尬——毕竟被臣子弑君,实在不是什么光彩事。
杀了萧纲,侯景总不能自己直接称帝,那样吃相太难看。他眼珠一转,盯上了一直躲在角落里装透明人的萧栋。为什么是萧栋?史书没明说,但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这小子胆小、没背景、没势力,简直是傀儡界的黄金人选。
公元551年八月,侯景派部将王伟带兵去豫章王府萧栋。当时萧栋正在家里种地——没错,你没看错,王爷亲自扛锄头种蔬菜,这画面感也是没谁了。听说侯景派人来,萧栋吓得脸都白了,以为是来杀他的,当场哭晕过去。《南史》记载栋方与妃张氏锄葵,闻兵至,惊匿于床下,这场景要是拍出来,估计能承包年度最搞笑历史镜头。
被士兵从床底下拖出来的时候,萧栋还在哭哭啼啼,连鞋子都跑丢了。王妃张氏更惨,披头散发跟着哭,一家三口被塞进一辆破车,直奔皇宫。路上遇到的老百姓都看傻了:这哪是迎皇帝,分明是绑票啊!
侯景给萧栋办的登基大典,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糊弄的开国仪式。没有祭天的太牢,没有诸侯的朝贺,甚至连件像样的龙袍都凑不齐。萧栋穿着件临时改的官服,被人推到太极殿上,吓得浑身发抖,差点当场跪下给侯景磕头。
《资治通鉴》里写栋即位,大赦,改元天正,看着挺像那么回事,实际上连玉玺都是借来的。侯景大概觉得这皇位就是个临时道具,没必要花心思布置。果然,萧栋刚坐上龙椅没几天,侯景就开始给自己加戏了——先是自封相国、汉王,接着又加,全套篡位流程走得比谁都熟。
当了皇帝的萧栋,日子过得还不如以前当王爷自在。皇宫里到处都是侯景的眼线,他连跟妃子说句悄悄话都得小心翼翼。有一次想出去透透气,刚走到宫门就被侍卫拦下来:侯丞相有令,陛下不宜外出。气得萧栋直拍大腿,可除了骂两句乱臣贼子,啥也干不了。
最惨的是他的两个弟弟——萧桥和萧樛。这哥俩本来在外地躲清静,听说哥哥当了皇帝,兴冲冲跑来建康想沾点光,结果刚到就被侯景扣了下来,关在密室里当人质。萧栋每天看着弟弟们送来的求救信,急得满嘴起泡,却连派人送件棉衣的权力都没有。
侯景这边可没闲着。他一边让萧栋当幌子稳定人心,一边抓紧时间给自己造舆论。当时有个叫眭昭达的术士,不知收了侯景多少好处,到处散播景当为帝的谣言,还说萧栋的字拆开是木旁动,意思是在木旁要动刀,暗示萧栋注定要被砍头。这种现在看来漏洞百出的鬼话,在当时居然信者甚众,可见侯景的宣传工作做得有多到位。
到了十月,侯景觉得差不多该收网了。他先是逼着萧栋给自己加殊礼,接着又让人奏请。萧栋哪敢说不,只能哆哆嗦嗦地在禅让诏书上签字。据说签字的时候,他手一抖,毛笔掉在地上好几次,眼泪把诏书都浸湿了。
禅让大典办得比登基时还敷衍。侯景连客气一下的功夫都省了,直接派人去皇宫拿玉玺。萧栋穿着件便服,被两个士兵架着走出太极殿,看到侯景的手下正在拆皇帝的仪仗,突然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臣陛下!臣陛下!周围的人听着都觉得心酸,可没人敢吱声——谁都知道,这时候同情萧栋,等于跟侯景过不去。
被废之后,萧栋和妻子张氏、两个弟弟一起被关进了密室。侯景还算,给他们留了点食物和水,就是不让出门。密室里暗无天日,萧栋每天只能靠着窗户透口气,看着外面的飞鸟发呆。张氏忍不住抱怨:早知道当皇帝是这下场,还不如当初在王府里种葵花呢!萧栋叹口气:是啊,那时候虽然清贫,至少睡得安稳。
可侯景显然不打算让他们安稳多久。公元552年三月,梁朝大将王僧辩、陈霸先(就是后来陈朝的开国皇帝)率军打败侯景,收复建康。侯景仓皇出逃前,特地让人去密室解决萧栋一家——毕竟留着前皇帝,万一被对手利用就麻烦了。
执行命令的是侯景的部将王伟和吕季略。这俩人带兵冲进密室,二话不说就把萧桥、萧樛拉出去砍了。萧栋和张氏吓得抱在一起,以为下一个就是自己。没想到王伟突然改了主意:留着他们,说不定还有用。于是把他俩转送到京口看管。
按理说,王僧辩收复建康后,应该把萧栋接回来复位才对。可这位萧栋同志实在太没存在感,王僧辩压根没把他当回事,反而拥立了梁武帝的另一个孙子萧渊明当皇帝。萧栋听说这消息,心里拔凉拔凉的——合着自己连当傀儡的资格都没了?
更倒霉的还在后面。陈霸先和王僧辩后来因为立谁当皇帝的问题闹翻了,陈霸先带兵偷袭建康,杀了王僧辩,改立萧方智为帝。这时候有人劝陈霸先:萧栋还在京口呢,留着是个祸害。陈霸先本来就想自己当皇帝,正愁找不到理由斩草除根,一听这话,立马派人去京口萧栋。
《南史》里记载这段时,用了句栋与妃张氏并遇害,轻描淡写得像在说天气。但根据野史传闻,萧栋死得相当窝囊——他被人从船上推到长江里,活活淹死的。临死前还喊了句:早知道会这样,当初还不如死在侯景手里!
可怜萧栋这一辈子,前半生当闲散王爷,中间三十天被迫当皇帝,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他既没干过什么坏事,也没能力干什么好事,就因为生在皇族,稀里糊涂地被卷进权力斗争,最后成了别人案板上的鱼肉。
萧栋死后,梁朝也没撑多久。公元557年,陈霸先废了萧方智,建立陈朝,梁朝正式灭亡。那些曾经在历史舞台上蹦跶的人物,侯景被挫骨扬灰,王僧辩身首异处,陈霸先倒是当了皇帝,可也只活了五十多岁。反倒是萧栋这个三十天皇帝,像一粒被风吹走的尘埃,没留下多少痕迹。
参考《梁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