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祚分崩逐乱尘,龙潜河朔待风云。
偏安青兖称孤影,力挽颓波泣壮魂。
霸业未成身已老,遗恨空留广固坟。
百年王气消磨尽,犹向残阳忆旧痕。
话说公元336年,后赵的地盘上(今辽宁义县一带),鲜卑慕容家添了个男娃。这娃的来头可不小——爷爷是前燕开国君主慕容皝,老爹是赵王慕容皝的小儿子慕容垂(后来的后燕开国皇帝),他自己则是慕容垂的亲弟弟。论辈分,妥妥的皇N代。这娃就是慕容德,字玄明。
《晋书》里说他年未弱冠,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雄伟,换算成现在的身高,得有一米九往上,站在人群里跟标杆似的。更难得的是,这哥们不光长得帅,脑子还好使,博观群书,性清慎,多才艺,搁现在就是名校学霸+运动健将的配置。
不过慕容德的运气,比哥哥慕容垂差了点。前燕被前秦灭掉时,他刚三十出头,跟着慕容家的人一起成了苻坚的高级俘虏。好在苻坚这人有点圣母心,没杀他们,还让慕容德当了个张掖太守。这期间,慕容德过得相当低调,天天上班打卡,下班读书,愣是没让人看出半点野心——毕竟前秦那会儿正猛,跳得高容易被拍死。
直到淝水之战,苻坚的百万大军被谢安一把火燎得精光,慕容家的人终于熬到了翻身的机会。慕容垂趁机复国,建立后燕,慕容德立马扔掉太守印信,带着亲随投奔哥哥。这时候的他,已经快五十岁了,头发都白了一半,但跨上战马的那一刻,愣是比小伙子还精神。慕容垂见了又惊又喜,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弟,你可算来了!当即封他为车骑大将军、范阳王,把镇守邺城的重任交了给他——邺城可是前燕的老巢,相当于后燕的副首都,这信任度,没谁了。
慕容德在邺城一待就是十年。这十年里,他把邺城治理得井井有条,《晋书》说他劝课农桑,发展生产,老百姓日子过得踏实,军队也养得兵强马壮。可安稳日子没过多久,后燕就摊上了个大麻烦——北魏的拓跋珪打过来了。
公元396年,慕容垂刚去世,拓跋珪就带着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后燕的主力被打得稀里哗啦。这时候的邺城,成了一座孤城,而守城的慕容德,已经六十岁了。
更要命的是,城里还有个猪队友——慕容垂的孙子慕容详。这小子见拓跋珪兵临城下,居然想趁机夺权,偷偷搞小动作想除掉慕容德。慕容德是什么人?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这点小伎俩还看不出来?他干脆先下手为强,带着亲信连夜杀出城门,把慕容详的人马揍得满地找牙。但这么一折腾,邺城的防守更弱了。
拓跋珪趁机猛攻,邺城城墙都被砸出好几个豁口。手下人劝慕容德:要不咱跑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慕容德眼一瞪:跑?邺城是慕容家的根,丢了这地儿,还有脸见祖宗吗?
他还真有办法。当时邺城城里有个叫张骧的将军,手里有支精锐部队,一直观望不前。慕容德直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张骧的儿子,两家成了亲家。张骧感动得不行,带着人玩命守城。慕容德自己则天天站在城楼上督战,六十岁的人了,几天几夜不睡觉,嗓子喊得冒烟,硬是把北魏军挡在了城外。
拓跋珪打了几个月,愣是没攻下邺城,反而损兵折将。这时候又传来消息,北魏后方出了乱子,拓跋珪没办法,只能撤兵。临走前,他看着邺城的城墙,咬牙切齿地说:慕容德这老东西,真能扛!《晋书》载魏师退,德以功进号司徒,经此一役,慕容德成了后燕的定海神针。
邺城虽然守住了,但后燕的日子已经快到头了。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是个草包,把国家搞得一团糟,后燕被拓跋珪拦腰切成了两半——北边是慕容宝的地盘,南边就剩慕容德镇守的邺城和周边几个城池。
公元398年,慕容宝在龙城(今辽宁朝阳)被杀,后燕彻底分裂。这时候,有人劝慕容德:王爷,现在人心散了,不如咱自己干吧!慕容德一开始还挺犹豫,毕竟忠臣不事二主的观念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可架不住手下天天劝,加上他也看出慕容家的气数快尽了,终于下定决心:南下!
他带着邺城的军民、粮草、辎重,一路向南,打算找个地方重新创业。这一路可不容易,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好几次差点被北魏军包了饺子。走到滑台(今河南滑县)时,手下人实在走不动了,劝他:就这儿吧,好歹是个城,能歇歇脚。
慕容德一想,也行,就暂时在滑台安顿下来。这时候,有人给他递上了劝进表,说:您是慕容家的正统,现在天下无主,您得称帝啊!慕容德假意推辞了几下,最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先称,建立了南燕——这一年,他已经六十二岁了,比刘邦称帝时还大了十五岁,堪称创业界的老黄忠。
但滑台这地方,实在不是个好据点——四面受敌,无险可守。果然,没过多久,东晋的军队就打了过来,滑台丢了。慕容德气得差点晕过去,只能带着人继续南逃,这一次,他们把目标瞄准了青州(今山东一带)。
青州刺史辟闾浑是个软骨头,听说慕容德来了,吓得连夜带着家眷跑路,结果半路上被慕容德的追兵抓住,一刀砍了。慕容德顺利占领广固(今山东青州),这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他总算找到了个靠谱的根据地。公元400年,慕容德在广固正式称帝,改元建平,南燕的基业,总算稳固下来。
慕容德虽然是武将出身,治国却很有一套。当上皇帝后,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户口。当时青州一带战乱多年,人口流失严重,很多人没户口,既不交税也不服役。慕容德下了道命令:不管是谁,只要如实登记户口,以前的欠税全免!结果一统计,居然有十多万户——这在当时,可是笔巨大的财富。
他还特别重视教育。在广固城里建了太学,让儒生们来讲课,还亲自去太学考察,对成绩好的学生当场给赏赐。《晋书》说他引诸生通经义者百余人,亲策之,活脱脱一个教育局长的架势。
军事上,慕容德也没放松。他知道南燕夹在东晋和北魏之间,日子不好过,就天天抓训练,还组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号称黑龙骧军。有一次,东晋的刘裕派使者来,其实是想刺探虚实。慕容德故意把使者带到军营里,让士兵们列队展示。只见南燕的士兵个个铠甲鲜明,战马嘶鸣,吓得东晋使者回去后一个劲地说:南燕不好惹,千万别打他们的主意!
不过慕容德这人,也有个毛病——疑心病重。他晚年的时候,听说哥哥慕容垂的孙子慕容超在长安流浪,就派人把他接了回来。慕容超这人长得挺精神,嘴也甜,慕容德挺喜欢他,还立他当了太子。可没过多久,慕容德就发现这小子有点不对劲——天天吃喝玩乐,还偷偷和外面的人勾结。有手下劝慕容德废了他,慕容德叹着气说:慕容家就剩这么个根了,废了他,南燕咋办?说到底,还是心软了。
公元405年,慕容德已经七十岁了。这年冬天,他在广固城里散步,看着满城的灯火,突然叹了口气:我这辈子,从邺城到广固,打了一辈子仗,想让慕容家重新振作,可终究是老了啊......
没过多久,慕容德就病倒了。弥留之际,他召来大臣们,指着慕容超说:这孩子年轻,你们多帮帮他,守住这江山......话没说完,就咽了气。《晋书》载在位五年,年七十,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有人说,慕容德要是能多活几年,南燕也许不会亡得那么快。但历史没有如果。这位六十岁才创业的老皇帝,用自己最后的时光,在乱世中为慕容家撑起了一片天,哪怕只是短暂的辉煌,也足够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像广固城墙上的夕阳,虽然终将落下,但那最后的余晖,也曾照亮过整个青州的天空。
参考《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