啽ān,【啽呓(yi)】说梦话。《列子·周穆王》:“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
我们来一起深入解析《列子·周穆王》中的这句关于梦境的经典描述。
一、故事原文与上下文
这句“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并非一个独立的故事,而是出自《列子·周穆王》篇中一个着名哲学寓言——“古莽之国” 的片段。要理解这句话,需要将其置于上下文中。
原文选段(节选):
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 (中间省略另一国家“阜落之国”的描述)
周之尹氏大治产,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使使之勤,昼则呻呼而即事,夜则昏惫而熟寐。精神荒散,昔昔梦为国君。居人民之上,总一国之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觉则复役。 人有慰喻其劬者,役夫曰:“人生百年,昼夜各分。吾昼为仆虏,苦则苦矣;夜为人君,其乐无比。 何所怨哉?”
尹氏心营世事,虑钟家业,心形俱疲,夜亦昏惫而寐。昔昔梦为人仆,趋走作役,无不为也;数骂杖挞,无不至也。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 尹氏病之,以访其友。友曰:“若位足荣身,资财有余,胜人远矣。夜梦为仆,苦逸之复,数之常也。若欲觉梦兼之,岂可得邪?”尹氏闻其友言,寤其役夫,减己思虑,疾并少间。
二、注释
· 眠中: 睡觉的时候。
· 啽呓(án yi): 说梦话。
· 呻呼: 呻吟,呼喊。
· 彻旦: 彻夜,直到天亮。
· 息: 停止。
三、翻译
(尹氏)在睡梦之中(梦见自己成为奴仆,被驱使打骂),不停地说梦话、呻吟、呼喊,直到天亮才停止。
四、作品及作者介绍
· 《列子》: 又名《冲虚真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旨在阐发道家思想,如清静无为、顺应自然、万物齐一等。其书真伪莫辨,普遍认为是魏晋时期的伪书,托名于战国时期的列御寇,但其中保存了许多古老的传说和哲学思想,文学和思想价值极高。
· 列子(列御寇): 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冲虚真人”。他的思想上承老子,下启庄子,主张虚静、无为,顺性体道。
五、周穆王介绍
周穆王,姓姬名满,是西周的第五位君主。在历史上,他以喜爱巡游、征伐而着称。《穆天子传》记载了他西行至昆仑山会见西王母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个充满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君主形象。在《列子》中,周穆王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故事的引子或聆听者出现,通过他的经历来引出并探讨一系列关于梦境、虚实、感知的哲学问题。
六、此句寓意
“眠中啽呓呻呼,彻旦息焉”这句描述,是整个寓言的点睛之笔,其核心寓意在于:
1. 精神与现实的平衡: 尹氏白天过度劳心于世事,精神消耗巨大,导致夜晚的梦境成为一种补偿和宣泄。他的梦话和呻吟,是其内心焦虑、恐惧和疲惫在潜意识层面的直接反映。这揭示了人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一方的过度失衡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剧烈反弹。
2. 苦逸之复,数之常也: 这是尹氏朋友给出的解释,也是全文的核心哲理。意思是“劳苦与安逸相互转化,是自然的规律(常理)”。尹氏白天享尽荣华(逸),夜晚就在梦中承受劳苦(苦);而老役夫白天劳累(苦),夜晚就在梦中享受极乐(逸)。这体现了道家物极必反、阴阳平衡的思想。
3. 对“真实”的质疑: 《列子》通过“古莽之国”和尹氏、役夫的故事,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所经历的是真实的?如果梦境中的感受(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如此真切,那么我们凭什么断定“清醒”时的世界就是唯一的真实?这为后文“庄周梦蝶”式的哲学思辨埋下了伏笔。
七、结合现实论述
这个古老的寓言在现代社会有着极其强烈的映照,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
1. 对现代人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的警示
尹氏的形象是现代许多“工作狂”或高压职场人士的缩影。他们白天精神高度紧张,忙于处理各种事务,即使到了晚上,大脑也无法得到真正的休息。“眠中啽呓呻呼”在现代医学看来,正是焦虑、失眠、睡眠障碍的典型症状。这警示我们,如果长期忽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忽视精神压力的疏导,我们的身心会通过梦境甚至疾病的方式提出“抗议”。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必须关注内心的“役夫”,为他减负。
2. 对虚拟与现实界限的思考
在互联网时代,这个寓言有了新的解读维度。很多人白天是普通的上班族或学生(如同“役夫”),但夜晚在网络游戏、社交媒体、虚拟社区中,他们可能扮演着呼风唤雨的角色(如同“国君”)。这种身份的切换,与尹氏和役夫的梦境何其相似。这促使我们思考:当虚拟世界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越来越“真实”,我们是否也会像“古莽之国”的居民一样,开始混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我们该如何平衡两个世界的自我,避免陷入精神上的分裂?
3. 对认知局限性的自省
寓言挑战了我们关于“真实”的傲慢认知。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清醒时的感知是唯一真实的。但列子提醒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都受限于自身的状态和环境。正如“古莽之国”的人以梦为真,以醒为妄。在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和认知偏见中,常常将自己看到的局部真相当作全部。这教导我们,在面对不同观点和现象时,应保持一份谦逊和开放,意识到自己认知的局限性,避免陷入“唯我独真”的狭隘。
总结而言,《列子》通过这一生动描绘,不仅探讨了深刻的哲学问题,更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人在快节奏、高压生活下可能面临的精神困境。它穿越千年的智慧,提醒我们寻求内心的平衡,审视生活的真实,关照精神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