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凡将带着从山西大地汲取的千年文脉与厚重历史,向北跨越省界,踏入那片天高地阔、草原与火山共舞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
列车驶出山西的最后一个隧道,窗外景色豁然开朗。连绵的群山被甩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起伏和缓的高原草场。天空变得异常高远,大团大团的白云仿佛触手可及,空气里带着青草与自由的味道。当“乌兰察布”的站牌出现时,楚凡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一片与三晋大地截然不同的天地,正向他展开怀抱。
核心路线: 辉腾锡勒草原 → 黄花沟 →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 → 集宁区
徒步者所见所闻:
1. 辉腾锡勒草原:风车阵下的绿野仙踪
“辉腾锡勒”,蒙古语意为“寒冷的山梁”。楚凡的第一站,便是这片高山草原。眼前是无边的绿色,蜿蜒的木栈道通向远方,巨大的风车群缓缓转动,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他遇到一位来自北京的摄影师,正架着相机等待日落。“你知道吗?”摄影师指着风车说,“这底下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场之一。古代这里是游牧文明的舞台,现在,它在为现代文明提供清洁能源。这种感觉很奇妙。”
2. 黄花沟:冰川遗迹的奇崛
在草原的怀抱中,隐藏着地质奇观——黄花沟。楚凡沿着栈道走入谷底,两侧是刀劈斧削般的玄武岩岩柱,这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谷底溪流潺潺,与山顶的草原风光形成强烈对比。
一位本地导游告诉他:“我们乌兰察布,不只有柔软的草原,也有这样坚硬的风骨。这火山岩,这风车,这草原,刚柔并济,就是我们这儿的性格。”
3. 乌兰哈达火山:沉睡的巨人与星空
楚凡站在乌兰哈达火山群中的一座火山锥下,仰望那完美的锥形轮廓,仿佛能感受到大地深处沉睡的力量。他沿着登山步道奋力攀爬,登上火山口,俯瞰碗状的火山口和远处点缀在草原上的其他火山,一种苍茫浩瀚之感油然而生。
夜晚,他留在火山脚下,参加了观星活动。当城市的灯光远去,璀璨的银河横贯天际,清晰得令人窒息。“这里的星空,能洗干净人的眼睛,”天文爱好者如是说。
4. 集宁区的“蒙餐”初体验
回到集宁区,楚凡迫不及待地品尝了地道的蒙餐。热气腾腾的手把肉,肉质鲜嫩,蘸着野韭菜花酱,味道粗犷而纯粹;香浓的奶茶咸中带香,解腻又暖身;还有炸得金黄的果条,奶香浓郁。
餐馆老板,一位热情的蒙古族大姐告诉他:“我们草原上的吃食,实在!吃了长力气,抗风寒。你得多吃点,走路才有力气!”
5. 皮革城与“草原皮都”的今昔
在有着“草原皮都”之称的集宁皮革城,楚凡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作为商贸集散地的另一面。琳琅满目的皮具,往来询价的客商,讲述着这里从传统皮毛集散地到现代化皮革产业基地的变迁。
一位在此经营了二十多年的皮货商说:“以前是靠天吃饭,收牧民们的皮子。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设计和品牌,路子越走越宽了。”
在乌兰察布,楚凡进行了一场从农耕文明到游牧文化、从历史厚重到自然壮美的切换:
· 他在辉腾锡勒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现代能源的力量。
· 他在黄花沟看到了冰川遗迹的奇崛与自然的多样性。
· 他在乌兰哈达触摸到了火山的沉睡与星空的璀璨。
· 他在蒙餐中品尝到了游牧民族的饮食智慧与豪迈。
· 他在皮革城看到了草原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
这座城市,就像一扇巨大的“门”,一面向着中原腹地,一面向着茫茫草原。它既有蒙古族的豪放与直率,也融合了农耕文明的沉稳与务实。
楚凡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座火山和一座风车的剪影。他带着被草原长风洗涤过的开阔心境,继续他的北行之旅。下一站,他将走向那片心中向往已久的、更纯粹、更广阔的草原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