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濮阳的最后一个上午,楚凡醒得格外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起身,而是在旅馆的床上静静躺了一会儿,听着窗外这座城市渐渐苏醒的声音。这将是他在漫长旅途中的最后一个清晨。
6. 最后的早餐:胡辣汤的滋味
他走进一家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早餐店,点了一碗胡辣汤和一根油条。这是中原大地最寻常的早餐,他一路走来,在不同的城市品尝过无数次,味道各有微妙差别。濮阳的这碗,辛辣中带着一股特别的醇厚。
他慢慢地吃着,品味着这最后的、属于旅途的滋味。
7. 与“龙都”的无声对话
他再次来到戚城遗址公园。清晨的公园里只有零星几个晨练的老人。他独自走在夯土城墙之上,用手轻轻抚过那些裸露的、坚实的黄土。六千年前的龙图腾,两千五百年前的诸侯会盟,此刻都沉寂在这片土地之下。
没有激动,没有感慨,只有一种与历史并肩而立的宁静。
8. 东北庄的礼物
临行前,他又去了一趟东北庄。昨天那位练顶碗的小女孩看到他,跑过来塞给他一个自己用草编的小蚂蚱,然后害羞地跑开了。老艺人笑着喊道:“孩子的心意,收下吧!”
楚凡小心地将这只草编的蚂蚱放进口袋。这个小小的、充满生命力的手工艺品,胜过任何昂贵的纪念品。
9. 最后的凝望:归途
背上行囊,这一次,背包的重量似乎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坚实的陪伴。他站在濮阳站的站前广场,没有立刻进站,而是最后回望了一眼这座古老而安静的城市。
他想起了蚌壳龙的神秘,东北庄孩童的笑脸,挥公陵的肃穆,以及那碗实在的壮馍……所有这些,都像是为他波澜壮阔的旅程,轻轻覆上的最后一层温润的包浆。
10. 归途·启程
列车缓缓启动,平原、村庄、城镇开始向后流动。楚凡靠在窗边,闭上了眼睛。
他的脑海中,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景点,而是浮现出一幅完整而流动的画卷:
东北的雪花,华北的麦浪,山西的古堡,内蒙的长风,中原的厚土……最终,都汇聚于安阳那片刻着“梦”字的甲骨,和濮阳这条沉睡千年的蚌壳龙身上。
他走过了万里路,最终是为了读懂两个字——“中”与“和”。是地理的中央,更是精神的守中;是万物的和谐,更是内心的平和。
当列车终于驶入他熟悉的城市,窗外出现他离开始就凝望过的风景时,楚凡的心异常平静。
他走出车站,深吸了一口熟悉的空气。城市依旧喧嚣,但他看它的眼光已然不同。
他不是逃离时的那个他了。
他的背包里,装着一本写满故事的笔记,几块来自不同江河的石头,一些朴素的手信,和一颗被万里山河与无数普通人情洗涤过、变得愈发沉静而坚韧的心。
但楚凡知道,这段旅程永远不会真正结束。
它已经化为他脚下的路,眼中的光,和心中的尺。
未来,无论他身在何处,这片广袤土地上的风物与人情,都将是他精神的故乡,与力量的源泉。